•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灾荒年间话实习:

    灾荒年间话实习:

    时间:2019-02-20 05:43:3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1961年,我在昆明某大学地质系学习。这年初,大学领导与云南一专区签订了一个在全地区进行地质测量和矿产普查的协议,地质系派了两个年级的师生奔赴该地区完成任务,我也参加了这次实习。领导我们小组的是我们系主任,一位姓黄的老教授。据说此人曾任云南某大铜矿、锡矿的总工程师。大半年时间里,我踏遍了该地区8个县的大小山头、沟壑水溪。在这次实习中,有3件事值得给朋友们摆一摆。
      
      拉祜村捉“空降特务”
      
      我们小组每到一县都住在县执行所或工交局。时值公社化高潮,举国上下都是大小公共食堂,不允许私人开伙。县机关(含公检法司)下部都集中在县大食堂吃饭,按每人定量卖给饭票,参加普查实习的学生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用粮票和现金购饭票。我们在学校每人每天1斤粮,到野外实习,几次申请补助粮都未获批准,还是1斤――早餐2两、中晚餐各4两。应该说,粮食定量不算低,但由于肉、油、糖等副食品供应太少或者没有供应,人们普遍都吃不饱,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
      如果是跑野外普查,一般就住在老百姓家里,有时也住公社或村里公房。早上很早吃了早餐,带上午饭上山,多数同学经不住饥饿的折磨,不到10点钟就把午餐盒饭吃光了。到了漫长的下午,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无力,要说有多难过就有多难过。
      云南有的地方两个山头之间可以大声喊话,但若要见面,就得下到沟底再爬上山,有时要走几个小时。一天傍晚,正值“日落西山满地红,红光消散夜色来”之际,我们正要回拉祜村准备晚饭,只见对面山头来了一群人,大声对我们喊叫:“你们是整哪样的?要到哪里去?”因为又累又饿。谁都懒得搭腔,只顾早点回村。我们匆匆加快脚步,扬长远去。没有想到,这下却招来了麻烦――也许当地山坡上曾经来过台湾空降特务,那喊话的人是公社干部,他们误把我们当成特务了。我们晚上早早地上床睡觉,正酣然入梦之时,一阵嘈杂的吆喝声把我们从梦中惊醒,只听见有人在喊:“起来,起来,通通起来!”大家只好穿着内衣衬裤下床。“通通把手举起来,把手抱着头,到院坝集合!”
      我们只好抱着头走到打谷场院坝站立,这时才看清,满院子是荷枪实弹的军人和公安。他们对我们一个一个仔细检查,过了好一阵,有人才大声说:“误会了!误会了!原来是你们!”说话的人我们在县食堂吃饭时见过面,好像是县公安局的一位领导。他说,昨天傍晚接到公社报告,在当地发现空降特务,背着“电台”(实为地质普查工具)跑进拉祜村了。他们接到命令跑了大半夜才赶到这里。这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一直折腾到天亮才收场。
      
      胀肚子比饿肚子更难受
      
      一次,我们测量小组到某县工交局食堂搭伙吃饭,刚好遇到该局局长从我们大学的干训班学习归来。当他了解到我们实习期间一直吃不饱时,就吩咐厨工煮饭时米汤不要倒,让我们饭前先喝米汤。那段时间,大多数人都觉得吃饱饭了。
      一天。局长找到我们系主任黄教授,说:“我们县煤窑多数属鸡窝矿,开采没多久就无煤了,能不能清你们帮忙确定一下县里的煤矿储量?”这在当时是个难题:没有钻孔,勘探难以确定。但黄主任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我们根据泥土、河沙取样分析,到现场看了地质年代、地层分布、煤层走向。量了煤层厚度,用地质罗盘量了煤层产状等等,然后,根据情况提了一些建议。
      任务完成后,局长很是高兴,杀了一头食堂养的大肥猪慰劳我们。那天中午,几大盆回锅肉、红烧肉、肉汤、肉炒蔬菜摆满了一桌子。在那个饥饿年代。这简直就是盛宴了。局长还宣布,这一顿米饭不定量,人人可以敞开肚皮吃。从1959年粮食严格定量后。我们从来没有得到过此等待遇。尽管香喷喷的美餐十分诱人。但多数人都知道。长期饥饿后猛吃海胀会出问题,大家吃饭时还是有所节制。
      不过,一个姓张的同学则不管不顾了。他是四川内江人,因脸上有几颗麻点被我们戏称为“张麻哥”。麻哥好似缺口的江河,吃起来就没有止境。左一碗,右一碗,同桌的同学估计他蹲着吃了不下10碗,吃完最后一碗,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一会儿便倒在地下,滚来滚去大叫痛得很。不得了!我们赶快把他抬去医院抢救,一位老医生叫护士倒了一大碗烟油水给张同学喝下。正在疼痛难忍、昏昏沉沉的张麻哥闭着眼喝下了肚。旋即将当天吃的食物全部吐了一大盆,过了好些时候才恢复正常。医生说:“幸好,胃没有被胀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张麻哥则说:“胀肚子比饿肚子更难受!”
      
      “三台寺”吃猪食
      
      普查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时间已是1961年秋天。系领导通知,各小组到南盘江边某中学集中汇报总结。当时,我们小组所在县城离集中点有4个小时的汽车路。因公路绕道太远,坐车又花钱,如果步行走山路则只需大半天,于是,吃罢早餐,我们带上午饭盒便徒步翻山向集合地赶去。
      山路虽近。但必须翻一座叫“三台寺”的高山。我们10点钟到达山脚,多数同学已将午饭吃光了,12点过才爬到半山,到山顶还需要力气冲刺。大家早已经是有气无力了,一个个跌坐在路边喘着粗气,饥饿让我们提不动脚杆往前迈了。
      好不容易才走到坐落在半山腰的一个村子,这里有300多户人家,集体养了近百头猪,路边的一间小屋里,两位饲养员正在煮猪食。我们见了口水直流,忙上前问饲养员,煮熟的猪食人能不能吃。如果可以,想买几碗充饥。饲养员说,猪食是包谷等杂粮熬的。煮猪食的水也很干净。人完全可以吃。但如果要卖给我们。他俩作不了主,必须请示大队领导。不久饲养员领来了一位50多岁的老者,据说是大队支书。他见我们这群饥饿的年轻人,很是同情,愿意帮忙,但又说他也必须请示。又过了一会儿。他领来了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说是县政府派来该大队的工作人员。此人听说我们是昆明下乡实习的大学生,态度很是和蔼。他与村支书商量了一下,马上拍板,将那锅猪食无偿给我们吃,能吃多少吃多少。小伙子走后,支书说:“这位驻村的县干部是个高中生,从前考过大学,但未被录取,所以对大学生非常尊敬。”我们也不客气地狼吞虎咽吃起来。吃饱后,上面的山路虽然更陡,大家仍然比较轻松地爬上了山顶。
      下山后路过一片甘蔗地,一望无际的甘蔗已经成熟,正等待收割。我们对正在地里劳动的社员说,想买点甘蔗尝尝。他们回答说:“甘蔗全部都是公社的,哪个敢卖!你们想吃,就到甘蔗林里去吃。但只准吃不准带!”我们一听,立即冲进蔗林大吃起来。这天运气不错,猪食充饥,甘蔗解渴。出得蔗林,一路欢笑,很快就到了集中地。
      
      (责编 何 毅)

    相关热词搜索:灾荒年间实习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