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太阳旗 太阳旗、千人针

    太阳旗 太阳旗、千人针

    时间:2019-02-21 05:27:2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      太阳旗,日本人称之为“日章旗”、“日之丸”。日语中,“丸”者,船也;“日之丸”,即“日本船”。16世纪,“日之丸”是挂在日本商船上的标志,白底中心的红圆形代表太阳,与“太阳升起的地方”这一国号的内涵相符,所以1870年被正式定为国旗。在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几乎每个日军士兵的刺刀上都挑着一面太阳旗,其铁蹄践踏到哪里,就把太阳旗插到哪里。当时日本报刊上几乎每天都有“日章旗翻飞”的报道,太阳旗成为日本四处侵略、烧杀抢掠的标志,深受中国和亚洲人民的痛恨。中国老百姓因其状如狗皮膏药而鄙称其为“膏药旗”。
      士兵带太阳旗“出征”,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一个传统。在士兵所带的太阳旗上,总有一些表达祈愿的签名和题字,日本人称之为“日之丸寄愿书”。旗子大小不一,材质有棉布的,也有丝织的。一般样式是,在右侧偏上位置以毛笔大字写着“祝某某君(事主姓名)出征”,太阳徽上方为横列“祈武运长久”几个大字,环绕太阳的空隙处则是其亲友、同事密密麻麻的签名,家里人或尊贵亲友的签名通常在事主名字下方。日本人相信此物可以保佑持有者平安,甚至有避弹之功效。
      笔者曾见过一面特殊的签名太阳旗,是一位在日本研修的中国医生从旧物市场买下带回国的。旗子上有几个字“赠吉田次一郎君”,环绕着太阳徽放射状地排列着一圈文字,记录着一支日军部队攻陷的中国城镇名及昭和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日期,外一圈是密密麻麻的日军官兵军衔及签名,按编制序列排列着;此外旗子两面四个角及一边还有“忠君报国”、“意气升天”、“坚忍持久”等大字。笔者从其出发地为日本久留米,及所攻占中国地名、时间顺序,推断这支部队隶属日军第十八师团。这个师团曾多次被征召到中国作战,于1944年在缅甸北部被中国远征军消灭。这个太阳旗上记录的是其第一次“出征”的经历,大概是“吉田次一郎”们带回去向乡人汇报“战功”的纪念物。本来旗子上的太阳徽里还有四个大字,推测是“皇国万岁”之类的口号,大概是战后怕被美国占领军看到惹麻烦,被其主人剜掉另补了几块补丁。另外昭和纪年的日期也被剜除,可能是当初回国检查时基于保密的原因而为之。
      需要解释的是,国人一般将这类太阳旗称为日本军旗,这是个误会。日本军旗是从太阳旗演化出来的有十六道光芒线的旭日旗,且陆军旗三个边带有紫色流苏,为日本天皇亲授,仅为建制联队(相当于团)一级才拥有,也称联队旗;海军的旭日旗平时在前部桅杆升起称为舰旗,海战时在后部桅杆升起称为战斗旗。日军战斗条令规定,当判断战局有全军覆灭危险时,应烧掉军旗。1941年,日军第十三师团在宜昌作战中曾下令烧掉过军旗,1944年日军十八师团、五十六师团曾在密支那、腾冲、松山三次“玉碎”作战中烧掉三面军旗;加上在太平洋战场烧毁、随运兵船沉没、战败后集体烧毁的军旗,目前仅在日本靖国神社“游就馆”保存着一面步兵三二一联队旗,据说是世间仅存的一面日本军旗。
      
      二
      
      为“出征”军人缝制千人针,则是日本战争时期的另一风俗。据说这个风俗从中日甲午战争(日本谓之“日清战争”)、日俄战争时就有了。千人针的形式,多是一种围腰,也有的是小背心。底子是几块漂白过的木棉布,宽约二三十公分,长度则视个人腰围而定,做法是用穿了红线的针将重叠的几块布缝住,使红色打结点在白布上留下痕迹,通常的图案是纵十点、横一百列状如围棋盘线的东西。官兵接到召集令要奔赴战场时,其母亲、姊妹、妻子、情人等女性会跑遍邻坊请一千位女性各缝一针。为了凑足一千这个数,有时候光跑邻坊还不够,必须站在街头请路过的女性帮忙缝制。时间紧迫时就到学校或女子从业人员多的工厂,在一天内赶制出来。
      《郭沫若传》中记述,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时在日本的郭沫若决意回国参加抗战,他的日籍妻子佐藤富子心情很沉重。一天她在街头看到有好些妇女拿着布匹和针线巡行,请求过路的女人缝上一针。她们的丈夫、儿子或者是兄弟,都被派遣到中国去屠杀和掠夺。在身为中国人妻子的佐藤富子眼里,本国的妇女忽然变得愚蠢至极。一位年轻的女子拦住了她,央求她缝上一针,佐藤富子迟疑着未接手。那女人就向她解释道:“这千人针缝好了送到军部去,可以作为前敌将士避弹的护身符。”佐藤富子苦笑了一下,问道:“那东西真正能够避弹吗?怕是迷信吧。”那女人瞪了她一眼:“什么话?难道你不是日本人吗?”
      最初这个东西都是人手工缝制的,但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动员兵员增多,许多商店和百货公司就开始销售有五花八门图案的千人针了。作为商品的千人针,有一些印有“击灭英美”或“武运长久”之类的标语,一些以红黄色印有“猛虎奔野图”,在当时颇受欢迎。因为日本有“猛虎奔千里必自归”之传说,所以这种千人针最好请寅虎年出生的女性缝针,但寅虎年出生的女性毕竟不会很多,因此就请每个人照自己的年龄多缝几针。此外,有些千人针是把当时日本的五钱、十钱有孔铜板缝在了衬布里。因为五钱数额越过了四钱,而日语四钱与“死线”谐音,有“越死线”之意;而十钱超过了九钱,日语九钱与“苦战”谐音,寓意“过苦战”,这都是从当时日本民间流行的顺口溜演绎出来的。
      
      三
      
      用“武士道”武装起来的日本军队貌似强大,其实又是全世界最愚昧、最虚弱的武装集团。因其战争的侵略性质,日军士兵缺乏基于内心信仰的献身精神,往往对生死抱着侥幸心理,军中迷信成风。在士兵裹在腰间的千人针里,几乎都缝着从神社里求来的各种护身符咒和佛像。日本军国主义作家火野苇平在其写于中国战场上的纪实文学《土地与士兵》中披露,他的腰间除了母亲做的千人针,还有一件友人送的(鱼易)制内衣,是用九只(鱼易)鱼皮缝制成的,还拿到神社里去开过光;而且(鱼易)鱼必须是雄的,雌的就无效,为此不知跑了多少家干货店。据说带着这个绝对碰不着枪子。
      与此相关的笑活很多。在向中国上海开进的运兵船上,日军一一四师团一个伍长,平日总标榜自己是无神论者,爱在新兵中卖弄观念先进。他见别的士兵都小心地戴着千人针,就嘲笑说:“任凭你戴着什么东西也会碰着枪子;如果戴了这个东西就不会碰枪子,不是一个战死的人也没有了么?笑话!笑话!”不久后的一天却发生了一起事件:那天天气很热,士兵们都待在甲板上,该伍长突然爬起身来,从很高的甲板上跃入海中。大家知道他不会游泳,马上有两三个士兵脱了衣服飞身下海去救他。等把他拖上小艇,人已奄奄一息如死人一般,鼓着个肚子。仔细一看,他右手结结实实地握着一个千人针。后来才知道,因为天气太热,他在甲板上脱衬衣时,把穿在里面的千人针掉进海里了,一瞬间,他连自己不会游泳也忘记了,一个猛子就扎了下去。
      抗战时期,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曾写过一首古意盎然的旧体诗,题为《千人针》,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愚昧作了淋漓尽致的讽刺:
      游子征衣慈母线,此是太平桑下恋。岛夷卉服亦人情,何 故云鬟偏教战。街头日日闻点兵,子弟家家尽远征。倾城欢送皇军出,夹道狂呼万岁声。众里抽针奉巾悦,不敢人前轻掩袂。一悦千人下一针,施与征夫作兰佩。大神并赐护身符,应有勋名答彼妹。比户红颜能爱国,军前壮士喜捐躯。拔刀自诩男儿勇,海陆空军皆贵宠。白足长怜鹿女痴,文身只是虾夷种。徐福乘舟去不回,至今人爱说蓬莱。岂知富士山头雪,终化昆明池底灰。八绂一宇言语好,到处杀人如刈草。蛇吞象骨恐难消,火入松心还自燎。荜路戎车势无两,水碧金膏看在掌。明年《薤露》泣荒原,一例桃根随画桨。千人针变万人坑,尺布何能召五丁。罗什当筵食蒺刺,佛图隔阵讶风铃。四海争传新秩序,河间织女停机杼。秦都闾左已空闺,夏后中兴无半旅。君不见樱花上野少人看,银座歌声夜向阑。板屋沉沉嫠妇叹,朱旗犹梦定三韩。
      
      四
      
      1940年,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过一部反战题材的影片《东亚之光》,情节就取材于日本的千人针风俗,主要演员由关押在重庆“博爱村”的20多名日本战俘担任。
      故事梗概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高桥、中村等人被征来华。临行前,家乡亲人为他们缝制了“千人针”作为护身符。在乘军舰入长江的途中,山本大尉对新兵进行训话,既诋毁中国军队无作战能力,又污蔑中国人民愚昧残忍,要求新兵们决不能做俘虏。这时,几艘运送伤兵和骨灰的日舰从一旁驶过,新兵们见此情形后心情沉重。紧接着,军舰又遭我方战机轰炸,某新兵惊恐失态,被山本当即枪毙。数日后,这群新兵被我游击队伏击,高桥、中村、山本等悉数被解抵重庆战俘收容所“博爱村”。在“博爱村”里,山本与已为我方感化的胞弟次郎不期而遇。但他认为兄弟俩在俘虏收容所里相遇是“皇军”的耻辱。后中村因伤重濒危,弥留间托山本将来回国后转告家人,“千人针”未见验……后来,山本与高桥等其他战俘一起,加入了赴前方宣传反战的行列。
      据说,这部影片是取材于“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的真实故事。
      当时日军士兵“出征”时把签名的太阳旗斜披在肩膀上,上战场后将千人针绑在肚子上。抛开迷信的灵验与否不谈,这些东西在战场上也有一些实用价值。绑在步枪上的太阳旗,往往成为识别敌我的标志,有时候则用来作为拍摄占领敌阵纪念照的小道具。绑在肚子上的千人针可避免胃肠受凉,中弹时还可以用来做止血带;在持有者阵亡后,就把千人针当作遗物寄回去,让其家人睹物思人心碎泪下。与战前日本妇女纷纷伫立街头缝制千人针的情景相似,随着日军在战场上的颓败,这又成了战争后期日本本土的一道特别的“风景”。
      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国兵很喜欢搜集战争纪念品,他们最喜欢的日军战利品,除了日本刀和“认识票” (军人身份牌)外,就是有浓郁东洋气息的签名太阳旗和千人针。如今这些美国兵已相继过世,现在能看到这类东西的地方是各地的古玩店。中国人普遍厌恶这些肮脏的破布,战场上缴获的太阳旗和千人针大多数都烧掉了,只有个别结实的太阳旗变成了乡下老大娘的包袱皮,才侥幸保存到今天。
      
      (组稿、责编 朱飞)

    相关热词搜索:千人太阳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