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海鸥老人吴庆恒 海鸥老人吴庆恒的故事

    海鸥老人吴庆恒 海鸥老人吴庆恒的故事

    时间:2019-02-21 05:35:4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      云南昆明四季如春,昆明市区的翠湖有着“小西湖”之称。翠湖共有200多亩水面,湖光潋滟,湖边古木参天,风景优美,游人如织。1985年初冬,这里突然出现了举世罕见的一大奇观:从万里之外的西伯利亚飞来成千上万只鸥鸟,白天,它们或在翠湖上空盘旋翻飞,或在湖中游弋,或相互追逐;夜晚,它们又飞往附近的滇池、阳宗海、抚仙湖过夜,黎明后再准时飞回来云集于翠湖。这些鸥鸟,体大如鸽,羽毛洁白,嘴红如血,人见人爱,大家都亲切地称之为“红嘴鸥”。
      红嘴鸥的到来,为春城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翠湖观赏红嘴鸥。在这里,还曾发生过一段家喻户晓、令人动容的故事――
      有位叫吴庆恒的退休老工人,原毕业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大学,精通英语。“文化大革命”中,他因与人交谈时发表了一些个人见解,被打成反革命。后又因有位军人家属给他煮过几次饭,他被告发破坏军婚,最后被判刑入狱。从监狱出来后,他回到原籍昆明,分配到一家化工厂当工人。从此,他不愿再与他人交流,并且终生未娶,独自过着孤寂的生活。海鸥飞到昆明那年,他也退了休,海鸥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十年如一日,只要鸥鸟来到昆明,他每天都要到翠湖去看鸥、喂鸥,与海鸥结成了知己。老人原来每月只有200多元的退休工资,后来逐渐增加到308元。海鸥来昆明的4个多月时间里,老人每个月就用工资的一半来购买海鸥的食物。每天早上吃完早饭,他就拿着头天晚上做好的食粮进城喂鸥。从西郊的昆明化工厂到翠湖公园距离有10多公里,老人舍不得花5角钱坐公交车,一直是步行进城,往往要中午12点左右才赶到翠湖。老人中午舍不得花块把钱买东西吃,只吃自带的干粮和水。他喂完海鸥,得在下午3点前离开翠湖,步行赶回厂里。在工厂食堂吃晚饭时,他顺便捡一些别人丢掉的馒头,回家后把馒头切成碎块,再和上自己买的面粉、白糖、鸡蛋,制作成海鸥喜欢吃的食物,第二天带去喂鸥。他的生活就这样周而复始。
      
      二
      
      老人喂鸥时,会喋喋不休地跟海鸥说话。他来翠湖看鸥、喂鸥不是来看稀奇、凑热闹,而是真正用心来爱海鸥、跟海鸥交流。
      渐渐地,老人跟海鸥混熟了。他救助过仅有一只脚的海鸥,为其取名“独脚”。只要老人一喊,“独脚”就会从水面上一跃而起。老人还为其他一些海鸥取名“灰顶”、“沙皇”、“小宝”、“小丽”……老人呼唤这些名字,小精灵们听到喊声就会飞来进食,有时还围着老人飞翔,甚至落在老人肩上。红嘴鸥和老人亲密无间的真实情景成了闻名的“翠湖一景”,引得游客、路人驻足围观,啧啧称奇。很多人开始模仿老人,把食物放到湖边的栏杆上,红嘴鸥却不敢飞来取食,模仿者只能自讨没趣。
      1995年末的一天,摄影家李志雄在翠湖边朋友开的影友沙龙休息,发现翠湖边有位老人在喂海鸥,他的喂法和别人不一样:他不是抛撒着喂,而是把食物摆放在栏杆上,海鸥吃完后,他又从身上背的食品袋里抓出食物再摆放一些,老人一面喂鸥还一面呼唤着什么。李志雄和朋友聊起来,才知道这位老人经常来喂鸥,10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很多人都认识他,只是不知其姓名,私下都亲切地称他为“海鸥老人”。
      李志雄凭着自己的艺术敏感,觉得眼前这位老人是非常重要的拍摄题材。他带上相机走过去和老人聊天。开始老人对他毫不理睬,也不准他为自己拍照。李志雄并不因为老人的冷漠而放弃,他每天都来找老人聊天,不断跟老人接触。最终,老人紧闭的心扉对他敞开了,讲出了自己的坎坷经历。老人告诉李志雄:“有许多红嘴鸥已成为他的知己,他随时都可以把它们唤来。”李志雄不相信,老人便当场呼唤,许多红嘴鸥闻声后果然从湖水中跃起,在老人头上、身边亲切地翻飞个不停。老人还告诉李志雄,去年有一只他取名为“小宝”的红嘴鸥,在他戴的帽子上反复停落了3次,不停地鸣叫,他当时不明白“小宝”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它是在向我告别呀!第二年它就再没有飞回翠湖来。”
      有一次,老人正在喂鸥,旁边一个打扮流里流气的小伙子瞅准机会,伸手在栏杆上捉住一只红嘴鸥,并得意地哈哈大笑。老人如同暴怒的雄狮,猛扑上去,出手抓住小伙子的领口,怒喝道:“杂种!给我放手!”周围观看老人喂鸥的人群也纷纷指责小伙子的可耻行径,吓得小伙子面如土灰,赶忙放开红嘴鸥,灰溜溜地跑了……
      
      三
      
      李志雄结识老人后,对他十分敬重。
      有几天没见老人了,李志雄很是惦念。那天,他看到老人穿着一套簇新的手缝衣服,步履蹒跚地来到翠湖喂鸥。老人显得很虚弱,坐在翠湖边喂鸥时,身体弯成弓样的曲线。老人对李志雄说:“这几天病了,3天只吃了一碗面,今天觉得好些了,就来看看海鸥,心里总是牵挂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当时,李志雄拍完照也没觉察出什么。第二天老人没来,第三天也不见老人,第四天李志雄突然冒出个念头:老人可能出事了!李志雄约上自己的两位好友――某杂志社的主编和云南电视台的一位摄影记者,一起买了些滋补品,开着车去看望老人,谁知老人已在头天晚上离开了人世!
      老人的屋子很窄,只放得下一张床。家里东西很少,只有一本英汉大辞典,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6个鸡蛋和一小袋面粉,那是买来给海鸥制作食物的。老人的床前挂着一张很小的海鸥照片,听说那是他花了3元钱请翠湖公园照相的人帮忙拍摄的。李志雄看着这张照片,禁不住悲痛起来:自己答应过老人两件事,一是要送他一套他与海鸥在一起的照片;二是要带他去看海鸥睡觉的地方。可现在都因老人的离世而无法兑现了!
      老人的邻居包师傅告诉李志雄,老人平时生活很节俭,喜欢听京戏,但10多元钱一部的收音机也舍不得买,只是在包师傅收听京戏时请他把声音调大一点。化工厂退管办的师傅说老人30多年了从没报销过医药费,去世前仅是患了感冒。
      从化工厂回来后,李志雄他们在翠湖张贴了“海鸥老人”去世的讣告。李志雄把为“海鸥老人”拍摄的最后那张照片放大到24英寸,带到翠湖边为老人举行了一个追悼会,很多人都从照片中认出了“海鸥老人”,然后在照片上签名,把照片所有空白处全部签满。最奇怪的是,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整齐地肃立着,久久不愿离开,目睹此情此景的人们纷纷落泪。当李志雄和朋友们要拿走照片时,海鸥们都扑了上来,翅膀几乎要扇到人了。李志雄和朋友们为老人送行时,好多素不相识的人都赶来了,他们来到殡仪馆,没有悼词,没有哀乐,把那张签满了名字的照片放在老人怀里,陪老人一起化为灰烬。
      李志雄为“海鸥老人”拍下的那组照片,让他夺得了第六届新闻奖“人与自然”金奖,“老人与鸥”的故事随着珍贵的影像永远留在了人间。
      “海鸥老人”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2005年初冬,红嘴鸥的先头部队又飞到了昆明。在“海鸥老人”10年祭的日子里,人们又想起了这位可敬的老人。一位在海鸥飞临昆明那年出生的女孩,向当地媒体呼吁,在翠湖边为“海鸥老人”塑造一座青铜雕像,让它化为昆明的一种精神财富,以免这份真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
      女孩的深情呼唤,立即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许多企业和个人纷纷捐款修建塑像。青铜塑像的设计图案最终被确定,并由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张文勋教授撰文介绍“海鸥老人”的简略事迹。2006年春,“海鸥老人”的青铜塑像终于在翠湖公园揭幕落成,塑像旁的汉白玉石碑上镌刻着老人的感人事迹。凡来云南旅游的游客,都能在翠湖公园内见到“海鸥老人”。
      (压题图:翠湖公园里的“海鸥老人”铜像)
      (责编 王 容)

    相关热词搜索:海鸥老人吴庆恒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