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解密高杨店:贫困县为何诞生“百万富翁之乡”?:百万富翁是谁写的

    解密高杨店:贫困县为何诞生“百万富翁之乡”?:百万富翁是谁写的

    时间:2019-02-26 05:29:3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8年前,高杨店还是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平舆县一个最穷的乡。   如今,高杨店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百万富翁之乡”,在这片穷乡僻壤里,诞生了10多个千万富翁,近100个百万富翁,全乡拥有私人轿车200多辆,客、货车150余辆……
      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能够让这样一个地处内陆省份的贫困乡,生产出如此之多的富豪来呢?本刊委派特约记者前往采访,解开谜底,以飨读者――
      星火燎原:一个人带动了一个乡
      高杨店乡环境恶劣,“十年九涝”的自然灾害,使得全乡贫困不堪。然而,正是在与洪灾的斗争中,乡亲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防水防潮工艺,并世代相传。到了90年代中期,乡亲们凭着这手祖传的工艺,纷纷远离故土,走南闯北,寻找致富之道。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四门代村的代立华。1996年3月,身为村小学民办教师的他看到村里的乡亲们,除了种地之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日子过得苦巴巴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我们手中有防水防潮的独门技术,为什么就不能走出去,以之换口饭吃呢?他的想法得到了村里20余个不安现状的年轻人的赞同,他们对代立华说:“在我们村里,你算是最有文化的了。你要出去闯,我们都跟着你干!”
      统一思想后,他们四处找乡亲们借钱凑路费。村里人听说他们要出去闯荡,纷纷解囊,很快凑就了3000多元,一位老人拉着代立华的手说:“立华呀!你看我们村里的人,要吃苦能吃苦,要团结也团结,按理也不该这么受穷啊!你们出去闯吧,也帮大伙探条路,就是让我过一天好日子,死了也甘心啊!”
      3月底,36岁的代立华带着本村20多个年轻人,卷起铺盖来到了湖北省江汉油田,决心凭着祖传的防水防潮手艺在这里找一条活路。
      到了江汉油田后,他们便分头奔走于油田的大街小巷,逢人便打听哪里有活干,可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白眼和不屑,因为油田人根本就不相信,他们这些土得掉渣的乡巴佬,会懂什么防水防潮技术。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他们连巴掌大快的工程都没揽下,眼看盘缠已所剩无几,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几个小青年哭丧着脸说,看来此路不通,我们还是散伙回家算了。如果真的就这样灰溜溜地散伙回家,又如何有脸去见那些热切地盼望着他们带回好消息的家乡父老呢?想到这些,代立华就特别揪心。
      一天晚上,代立华召集大家开会说:“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咱们既然出来了,就不能空手而归,不然怎么向大伙儿交代啊!”最后大家商定,与其这样盲目地到处揽活,不如有的放矢――去先攻克负责油田基建的头头,只要他们肯帮忙,大伙儿就有活路了。
      第二天,代立华领着两个口齿伶俐的年轻人去找油田基建处的一个主要负责人老丁。但老丁对他们将信将疑,爱理不理。代立华急中生智,立即安排侄儿代银中连夜搭车赶回老家,提来5公斤当地特产芝麻香油。第二天晚上,当代立华提着芝麻香油一脸忐忑地出现在老丁面前时,老丁终于被他的诚心和憨厚感动了。老丁没有收他的香油,但却答应让他们试包一座顶棚漏雨的小仓库,工程完工后视质量好坏再决定是否结账。
      虽然条件很苛刻,但总算把第一项工程揽到了手!可是,此时的他们已经没钱买材料了。无奈之际,代立华当天火速赶回家乡,想方设法找乡政府贷款了8000元钱。施工过程中,大伙深感揽活的不易,一个个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铆足了劲干活……
      巧的是,工程竣工的当天晚上就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翌日雨一停,老丁就领着人到仓库视察来了,这一看,还真绝了:往日渗水漏雨的情况绝迹了!再爬上房顶检查,只见顶面处理的又平又匀。老丁非常满意,感叹道:“想不到你们这帮河南大老粗,手上的活儿还真不赖哩!”一高兴,老丁当即就让代立华随他去财务处结算工程款。
      在去财务处的路上,老丁指着油田数以千计的办公楼和宿舍对代立华说:“这些楼房不少都存在着渗漏雨水的现象。你们就在油田安营扎寨,只要有本事,这里的防水防漏工程可以全包给你们做。”代立华等人听了好不兴奋,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面对江汉油田巨大的防水防漏工程量,仅靠20多个人显然力不从心了。于是,代立华迅速折回老家“招兵买马”,很快就从村里带出了100多名青壮年。此后,代立华将这100多人分成十几个作业组,另派3人专门负责采购材料,5名技术能手巡回监督施工。这样,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又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第一个月下来,这些平日里口袋中很少装过百元大钞的泥腿子平均每人都拿到了七、八百元工钱,这下可把大伙乐得做梦也想笑,干活的劲头也更足了。随着汇款单源源不断地汇往家乡,还呆在村里种地的青壮年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将田地交给媳妇打理,随后投奔到代立华属下。他的工程队很快扩充到300多人,到1996年年底,他们一共挣了250多万元。
      1997年春节,高杨店乡四门代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全村人过了一个有史以来最为丰盛、热闹的新年……
      代立华带领大伙闯出一条活路,这让跟着他干活的代东宏、代新民等几个年轻人深受启发,他们商量说,江汉油田的工程虽然多,但总有做尽的时候,自己有头脑,有闯劲,为什么不试着带一班人去别的地方重新开辟新工地呢?
      他们找到代立华谈了自己的打算,代立华十分支持,但他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说:“人各有志,咱不强求大伙都走江汉油田这座‘独木桥’。年轻人胸怀大志我支持,但出外干活要讲信誉,千万别砸了咱们防水防潮的牌子,因为牌子砸了,其他人就跟着倒霉,只有大家混得都有出息了,都是咱高杨店乡的光荣!你们说是不是?!”
      代立华一席话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纷纷表示决不砸了“高杨店”这块招牌!春节过后,代立华带着一帮人继续去江汉油田;而代东宏、代宪民和代银岭等人则在四门村、洼李村、三所楼村、和王庄村等村招募了一批青壮年,分头前往北京、上海、广东和四川等地闯荡……
      
      互帮互助:中国崛起了“防水防潮”之乡
      
      在另立山头的几个年轻人当中,代东宏是最早打开局面的。他凭着在江汉油田干活积累下来的施工经验,带领70余人闯荡北京,很快在北京清华园一带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
      几年后,他就在京城率先成立了防水防潮工程公司。在连年的施工中,代东宏牢记着代立华大哥说过的话,决不砸防水防潮的招牌!时刻坚持以诚信为本,以质量立业,防水防潮工程越做越大。曾先后承揽过首都机场新航站、国际广播电台大楼以及北京西客站等大型工程的地基防潮和楼顶防水工程,从而在京城防水防潮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1998年底,代东宏买了一辆桑塔纳轿车。这可是高杨店乡的第一辆私家轿车!1999年春节时,他打算开车回家。他的一个生意上的朋友预言代东宏的车会被害红眼病的村民偷偷砸了,因为他自己就曾吃过这样的亏,所以他想起村里那些妒能仇富的乡邻就冒火!代东宏却不以为然。
      果然。当他的小车一回村,立即轰动了全乡,无数人跑来看稀奇,大家都很羡慕。由于进村的路太窄,车子没办法进村,只好停在离村半公里外的公路上。结果,不仅没有人出于仇富心理来破坏这辆车,反倒是争相在夜里帮代东宏守车。除夕夜,下着大雪,替他守车的村民硬是在他车里躺了一夜,冻得直发抖!这辆车在野外一停就是半个月,却毫发无伤,就连落在上面的灰尘,也被热心的村民擦得干干净净的!
      代东宏的小车没有招来仇富的眼光,却激起了无数村民的梦想。过完年后,更多的村民走上了外出创业之路。代东宏对此自豪地说:“我们那个地方,民风就是淳朴,你发财了,大家绝对不会害红眼病,更不会仇视你,而是羡慕你,尊敬你,乐意为你提供方便,正是因为这样,这我们些先富起来的人也就十分愿意帮助、带动这些好心肠的乡邻致富……”
      代东宏此言不虚。高杨店乡出去做“防水防潮”生意的工程队多了,互相难免有竞争。但是,却很少有相互拆台的窝里斗现象,倒是互相帮忙、壮威的事层出不穷。村民们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肉烂在锅里是肉,烂在地上是泥!”“肉”当然是指工程,锅当然就是指高杨店乡。在外面竞标工程时,如果他们觉得自己毫无希望了,往往会想方设法让工程落到本乡别的工程队的手里,争取肥水不流外人田……
      2000年初,代宪民和代银岭在河南濮阳油田承接了一个价值百万的大单,但是由于他们刚起步,资金少、力量薄,根本没有能力全吞下来。于是,他们北上京城,找到代东宏,提出想跟他合作。代东宏知道,一旦他们做成这个工程,就有足够的实力在濮阳站住脚,而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千万富翁来说,分他们一杯羹的意义仅是能够多赚几十万元钱而已。于是,他谢绝了两人的好意,而是借给他们20多万元做本钱,并在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正是有了代东宏无私的帮助,代宪民和代银岭才迅速壮大了力量,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几年后,两人投资400多万元,从家乡拉来100多人,在濮阳市办起了颇具规模的防水材料厂。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现在,两人既经营工厂,又承包工程,都成了拥有上千万资产的富翁。
      发家后的代宪民和代银岭跟代东宏南北呼应,也帮了他不少忙。同时,两人也不忘帮助那些正在起步的老乡,经常把一些小工程分给他们做,甚至以自己公司的名义担保,帮老乡抢包工程……
      高杨店乡王庄村的李国发,则是个外出从事防水防潮工程的后起之秀。他带领儿子在天津组建了自己的防水防潮工程公司,然后从老家招收了400多人。经过几年的奋力拼搏,他在天津牢牢地站稳了脚跟,建立起了自己固定的客户网,成了天津防水防潮工程界的一面旗帜。
      一天,李国发听说一支家乡的工程队在天津做砸了一单生意,出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这本来不关他的事,他却主动找上门去道歉,并出动自己的工程队重新帮对方做了一遍。那支工程队的负责人十分感动,李国发却说,我帮你,也是在帮自己,万一高杨店乡的牌子砸了,我们都会跟着遭殃啊……
      互帮互助的结果,使得高杨店乡“防水防潮”的牌子越来越响。该乡的村民出门揽活时,阻力越来越小,无形中使得他们创业难度大大降低了。因此,高杨店乡诞生无数富豪也在情理之中。据统计,全乡资产已达千万的富翁已有十名,百万富翁100余名,成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之乡”。在每一个富豪的身后,都有成百上千的打工兄弟在跟着“沾光”,每年的劳务收入高达4.5亿元。
      现在,高杨店已经形成了“一人外出,致富一家;外出一批,带富一村;一村外出,带富全乡”的局面。到目前,全乡已拥有400多支防水防潮工程队,带领全县10万多名劳工,遍布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承揽了全国近40%的防水防潮工程,使得高杨店成了全国闻名的“防水防潮之乡”。
      俗话说,树高千尺,叶落归根。这些富裕起来的打工能人,富了不忘乡亲,纷纷回乡办起了企业。高杨店乡赵庄村的赵文启,回乡投资500多万元在县城创办了金士利保健品有限公司;王庄村的杨富彦回乡投资315万元在城郊创办了康源芦丁加工厂;四门代村的代立坤回乡投资300多万元,办起了年出栏数千头生猪的大型养猪场……
      短短几年,这些当年勇闯天下的打工能人先后回乡投资创办企业73家,安排了1万余名村民和下岗工人就业,进一步加快了全乡脱贫致富的步伐!
      
      团结典范:化零为整争夺国际大市场
      
      随着工程队在全国防水防潮市场的遍地开花,其自身存在的弱点也日益明显,比如局面混乱、难于管理、工艺技术难以得到更新等等。长此以往,终究会伤害到整个高杨店乡的利益。因为外面的防水防潮公司都在虎视眈眈,伺机抢夺地盘。如果高杨店的问题不能解决,必然导致全乡的工程队在今后的竞争中落败。对此,刘刚、代东宏和代宪民等几个千万富翁忧心忡忡,打算联合起来改变这种局面。
      2001年春节,几个人召集从全国各地回乡探亲的工程队头头们举办联谊会。大家在畅谈收获,交流经验中,普遍感到各自为战的施工队势单力薄,在承揽重大工程时缺少技术实力,只有从大局出发联合起来成立大集团公司,才能真正打造出高杨店乡“防水防潮之乡”的皇冠。经过几天的开会磋商,大家一致同意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一个防水防潮有限总公司。在推举公司总裁时,由于几位领头的千万富翁互相谦让,最后他们推举了现任县人大副主任的本乡人褚立国兼任总裁。
      2001年春,高杨店乡注册成立了“河南省天地建筑防水工程有限总公司”,并获得了国家防水工程施工最高等级二级资质证书,可承揽中华人民共和国任何类型的防水工程。随后总公司领导又专门开会研究,决定让那些实力雄厚的工程队领头人牵头,分别以省、市为地域组建分公司,负责所在省、市范围内大小工程队的联络和管理。在全国分设了26个分公司、办事处和400多个项目部。
      2001年,总公司由多人参股在县城建起一座面积达8400多平方米总部办公楼。同时还招收520多名大、中专学生,以加强自己的科技和管理力量。从此,活跃在全国各地的防水防潮工程队,走上了正规有序的集约化道路。
      总公司成立不久,竞争力果然不同凡响,先后承揽了北京东安市场、北方4省国家粮食储备库、宝兰铁路复线涵洞等一批重大工程的防水防渗项目。此外,另有4支工程队陆续打入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国的建筑市场,显示出中国当代农民的豪迈气派。
      2001年12月18日,总集团公司获得了跨国大型石油集团英荷皇家壳牌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资质验证,正式入围参与投资总额达43亿美元的南海石化国际项目防水防潮工程的招、投标事宜。这一事件,标志着集团公司历经多年的艰辛打拼,已具备了参与国际重大建筑工程项目竞争的实力。
      2003年8月20日,副总经理刘刚从广东省惠州市打回电话: “泥腿子”工程队――天地防水集团公司正式中标南海石化的防水防潮工程!中标的喜讯传到高杨店,全乡人民一片欢腾,像过节一般奔走相告,同时也成了全县人民引为自豪的话题。总公司的几位领导不禁感慨万千,如果不是联合起来,这种国际大工程,只怕是想都不敢想啊!
      从2004年元月到10月,由“泥腿子”组建的天地防水工程公司10个月之内就已创下了20余亿元的产值,已成为中国防水防潮界的“巨无霸”,可以遇见的是,这只“巨无霸”,必然还会为高杨店乡制造更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后记]或许有人认为,是“防水防潮”的独门绝技成就了高杨店乡。其实不然,真正成就高杨店的,恰恰是他们淳朴的民风。作为创业者,他们讲大局、讲团结,不搞窝里斗,关键时刻能够互帮互助;作为普通群众,他们不仇富、不忌能,尊敬富人、能人,愿意替他们分忧解难,而不是处处排斥、打击;所以在成就富豪的同时,也“沾光”成就了自己!
      亲爱的打工朋友,读过“高杨店”的故事后,你是否得到什么启示呢?如果我们不能让自己成为富豪、能人,那么就让我们同心努力,成为可以让他们生存的土壤吧,说不定有一天,自己也能跟着变成一个百万富豪……

    相关热词搜索:百万富翁之乡解密贫困县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