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两汉魏晋民间慈善活动研究综述】 民间慈善

    【两汉魏晋民间慈善活动研究综述】 民间慈善

    时间:2019-02-26 05:40: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 作者简介: 张凯,山东新泰,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史   �刘宪林,山东泰安,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秦汉史
      �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 本文是关于两汉魏晋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的研究综述。文章的第一部分诠释了民间慈善的定义,并依据社会学相关理论,确认民间慈善属于社会救济的范畴;第二部分对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三部分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发表了自己对两汉魏晋民间慈善问题研究的看法。
      � 关键词: 两汉魏晋;民间慈善;研究综述
      �� 所谓民间慈善,主要是指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和开展活动,对社会中遭受困难的人实施援助的救助行为。它与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救济同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这种民间慈善活动,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力补充,属于一种自觉道德的范畴。它既是一种个人德性意识,又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它既发之于情愫,又行之于礼度。可以说,自中华民族开创以来,慈善一直与社会文明、社会进步和社会和谐相伴。
      �长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对历史的研究往往仅限于对社会上层活动的关注,而对社会下层却鲜有研究。但是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对社会史研究的兴起,社会下层的活动开始进入历史学者的视野,与此同时,社会救济开始被学者所关注,并且经过不断地努力,出现了一些涉及社会救济、社会慈善的研究成果。如早在民国时期,于树德著《我国古代之农荒预防策――常平仓、义仓和社仓》一文,便首次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慈善史研究的开端。全汉升著《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业》一文,对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佛寺慈善行为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同时也对宗教的慈善救助思想做了诠释。冯尔康著《清代地主阶级述论》一文,在介绍善堂地主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慈善事业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以说以上者三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开研究社会救济之先河。此外,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在许多荒政史、救济史著作中也有关于慈善活动的论述。如梁其姿著的《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张文著《宋朝社会救济研究》和《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但是这些著作大多都是研究唐宋之后,并且除张文著的《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外,都是以研究政府性的社会救济为主。而唐宋之前,关于两汉魏晋时期的民间慈善活动问题,迄今未见研究专著。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两汉魏晋时期的民间慈善活动问题虽鲜有直接研究,但是两汉魏晋时期社会史的研究却取得了相对丰富的成果,我们可以从相关专著和文章中获得一些两汉魏晋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的研究成果。
      � 一、两汉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的研究现状
      �尽管关于两汉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的研究尚无专著,但是仍然可以从两汉社会保障、两汉宗族、古代社会救济思想等相关研究著作和文章中发现两汉民间慈善活动的研究成果。
      � 第一,在两汉社会保障研究成果中有以下可供参考的文章。
      �2005年刘厚琴发表了《汉代社会保障体制及其特征》一文。作者认为社会保障是汉朝统治者施行仁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注重宗族互助、济贫救灾。其特征是强调富民要增强家庭的自保能力,强调以家庭为基础的自保公助。这其中便简要叙述了民间慈善活动的相关成果。
      �2007年王文涛在著作《秦汉社会保障研究―以灾害救助为中心的考察》中重点阐述了在灾害面前秦汉社会上层和下层人民群众的社会救助,这其中着重讨论了两汉时期民间的互助保障,包括两汉的宗族救助和汉代下层民众的自我救助。作者认为宗族互助是汉代民间保障的主要形式,宗族是政府和百姓之间的纽带,一方面承担了大部分地方行政的自治功能,一方面维持着宗族内部的社会保障活动。主要表现在经济互助、散财同宗、收养族中孤弱和聚族自保等。对贫弱宗人的救恤,有助于宗族邻里的团结和睦,帮助族人抵御自然灾害和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此同时,普通民众为了抵御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克服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建立了具有互助、自我保障性质的民间团体。此外,作者还把社会保障思想列入研究范围之中。他认为社会保障思想的形成有个人、团体、社会、国家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还受到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的制约。作者在以文献、考古资料的全面掌握为基础,对秦汉的社会保障做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2009年王勇发表了《论汉代下层民众的互助活动》。作者认为汉代统治者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民间互助采取了大力支持的态度。下层民众通过互助协作、生产自救,相对容易摆脱生产生活中遇见的困境,使小农经济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这种下层民众的互助活动体现了古代聚落的共同精神。这也是民间慈善活动的体现。
      � 第二,在关于两汉宗族研究中,我们同样可见这一时期的民间慈善活动的研究成果。 如赵沛著《两汉宗族研究》和李卿著《秦汉魏晋南北朝家族、宗族关系研究》二书,在分别论述宗族的社会职能和社会活动时,共同谈到“收族"作用。在相关文章中,2000年马新著《论两汉乡村社会中的宗族》一文,提出宗族作为经济互助的单位,首先是富室对穷人的救恤。2010年林兴龙在其文章《汉代宗族救济问题的考察与现实思考》指出,汉代是古代宗族救济的重要发展时期,其宗族“互通有无、相互救济”的职能主要表现在赈恤贫困族员、恤养孤寡、聚族自保和举族迁徒等方面。最后还简要分析了宗族救济的动因及特点。
      � 第三,在关于社会救济思想的研究成果中,也不乏两汉慈善活动的研究成果。 如杨晓伟著《儒家伦理与中国慈善事业初探》、周秋光与曾桂林著《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以及甑尽忠著《两汉社会救助思想》都有关于这个方面的研究。而王卫平著《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严雄飞著《中国古代社会救助慈善思想种类与作用》以及王卫平、黄鸿山著《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则论述了我国慈善思想的源流及汉代慈善思想的发展。
      � 二、魏晋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研究现状
      �关于魏晋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的研究,当今学者已经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存在于部分硕士学位论文和相关文章中。
      �2007年施胜僖的《三国时期孙吴的弱势群体救助》重点阐述了三国时期的孙吴弱势群体主要由灾民、鳏寡孤独残疾、不幸妇女及其他贫苦者等组成,孙吴对之也采取了一些救助措施。在孙吴的救助措施中以复免为主要的手段,而孙吴时期的仓储在救助贫困人群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并没有太多涉及民间慈善活动,但是为弱势群体概念的定义提供了参考。
      �2007年诸山在其文章《魏晋南北朝灾荒赈恤的几个问题》中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灾荒赈恤在对前代的继承中又有新的发展,呈现出操作程序制度化、动员面广和形式多样等诸多特点。这一时期灾荒赈恤以官方为主,辅以民间自救,其中官方赈恤程序较为严格、复杂,整个过程务必照章办事。民间自救主要包括:私人行赈、贫富间互相调剂等。总而言之,作者认为这一时期,形成了一套以政府为主体、各种社会力量联合的赈恤办法,大致由政府通过开仓放赈、择地安置等办法来解决,同时鼓励民间自救,必要时甚至动用军备力量。这样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008年张宏慧的文章《儒家思想主导下的魏晋南北朝慈善事业》重点讨论了儒家思想对魏晋南北朝慈善事业的影响。本文重点谈论了政府和民间由于受到儒家仁政学说的影响,纷纷进行慈善活动。这种背景下的民间慈善活动主要有医疗救济、恤幼养老和赈灾济荒等内容。这种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慈善活动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广泛地慈善活动,使大批垂死的民众获得了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和救助,从而得到喘息机会,有助于把濒临崩溃的社会拉回正常轨道,并使它进一步曲折地向前发展。同时,也使得儒家思想在经历了佛教、道教的猛烈冲击及危机之后,始终保持着其作为中国古代政府管理思想之主导的地位,并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东方文明生生不已、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支柱。
      �2009年张宏慧又发表文章《佛教思想影响下的魏晋南北朝慈善事业》主要讨论了佛教思想对魏晋南北朝慈善事业的影响。文中作者认为,该时期由于受佛教因果报应学说和慈悲观念影响,施行慈善者遍及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慈善救济活动,对保持当时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2009年谢南山在其文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社会救济》中主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社会救济的类型和特点。作者认为民间社会救济在整个社会救济体系中的地位相当突出,是社会救济的主体,显示了积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而国家救济仅在灾荒特殊时期才显示出强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与组织优势。
      �2009年杨帆发表了《曹魏社会保障探析》。在文中,作者认为曹魏的社会保障是以政府行为为主的官民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主要通过社会优抚、赈济蠲免、政府赏赐、屯田政策的积极效果以及宗族互助来实现。其中宗族互助在社会保障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三国时期,领有一定数量的部族、部曲是豪族常有的事,而部族及部曲的生老病死与部曲主有一定的利害关系。部曲首进行宗族内部互助的行为减少了流民的数量,,也有利于群体困难的暂时解决。
      �2010年张宏慧发表了《略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寺院的公益活动》在文章中,作者重点讨论了佛教寺院的慈善活动。因受佛教慈悲观念和“福田”思想的影响,佛教寺院和僧人在社会上进行了广泛的慈善公益活动,他们参加到世俗的社会生活当中,赈灾济贫、行医施药、凿井修桥、保护生态环境,为当时的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对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三、结论
      �综上所述,便是两汉魏晋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的研究现状,我们发现关于两汉魏晋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的研究状况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1)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学者在对宗族、民间活动和宗教活动进行研究中对宗族救助、民间义行、宗教慈善等热点问题有了专门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2)有关学者在研究两汉魏晋社会保障的同时,大概论述了这两个时期内民间慈善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以后学者进行这方面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3)慈善思想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这样可以方便相关学者从思想层面解读民间慈善活动的整体情况。
      �我们在取得相关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还存在以下不足:(1)成果不多。迄今为止,研究两汉魏晋这两个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的文章较少,只有一篇专门论述民间慈善的文章,总体上而言这些文章研究的内容及涉及的领域也不够深入与详细,不能全面反映这两个时期内民间慈善活动的总体情况。(2)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关于两汉和魏晋民间慈善事业的专著。学者往往仅限于对宗族救助、民间义行等少数热点问题进行孤立的研究,未能从整体上进行探讨。
      �由此可知,有关两汉魏晋时期民间慈善活动问题的研究尚有开拓空间,希望有更多学者予以关注。
      �
      � 参考文献:
      � [1] 于树德.《我国古代之农荒预防策――常平仓、义仓和社仓》[J].上海:《东方杂志》,第18卷第14、15期,1921年7月。
      �[2] 全汉升.《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业》[J].上海:《食货》,第1卷第4期,1935年1月。
      �[3] 冯尔康.《清代地主阶级述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4] 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M].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7年版。
      �[5] 张文.《宋朝社会救济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6] 张文.《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7] 肖阳光.《东汉社会保障研究》[D].长沙:2001年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刘厚琴.《汉代社会保障体制及其特征》[J].孝感:《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9] 刘华.《秦汉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南昌:2005年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10] 王文涛.《秦汉社会保障研究―以灾害救助为中心的考察》[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6月版。
      �[11] 王勇.《论汉代下层民众的互助活动》[J].厦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2] 赵沛.《两汉宗族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 李卿.《秦汉魏晋南北朝家族、宗族关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 马新.《论两汉乡村社会中的宗族》[J].济南:《文史哲》,2000年第4期。
      �[15] 林兴龙.《汉代宗族救济问题的考察与现实思考》[J].厦门:(《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6] 杨晓伟.《儒家伦理与中国慈善事业初探》[J].济南:《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期。
      �[17] 周秋光、曾桂林.《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J].天津:《道德与文明》,2005年01期。
      �[18] 甑尽忠.《两汉社会救助思想》[J].南阳:《南都学坛》2005年第4期。
      �[19] 王卫平.《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J].南京:《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20] 严雄飞.《中国古代社会救助慈善思想种类与作用》[J].北京:《前沿》2002年第10期。
      �[21] 王卫平、黄鸿山.《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J].苏州:《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22] 庄岩岩.《两汉士人民间慈善救助现象探析》[D].厦门:2007年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 余先荣.《论秦汉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救济》[D].南昌:2008年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 蔡定益.《魏晋南北朝的慈善事业》[D].南昌:2005年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 施胜僖.《三国时期孙吴的弱势群体救助》[J].武汉:《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26] 诸山.《魏晋南北朝灾荒赈恤的几个问题》[J].郑州:《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27] 张宏慧.《儒家思想主导下的魏晋南北朝慈善事业》[J].许昌:《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佛教思想影响下的魏晋南北朝慈善事业》[J].许昌:《许昌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略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寺院的公益活动》[J].许昌:《许昌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8] 谢南山.《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社会救济》[J].南昌:《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第2期。
      �[29] 杨帆.《曹魏社会保障探析》[J].安阳:《安阳师范学报》,2009年第6期。
      

    相关热词搜索:两汉魏晋慈善综述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