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革命的熔炉,艺术的堡垒

    革命的熔炉,艺术的堡垒

    时间:2020-03-20 05:05:5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山东鲁迅艺术学校(下称“鲁艺”)诞生于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遵照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于当年冬和次年春,在山东各地发动了10多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抗日的烽火以燎原之势迅猛发展。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标志着党在山东的抗日武装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加强山东的宣传文化工作,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于1939年1月决定创办山东鲁迅艺术学校。

    在艰苦的敌后办学,“鲁艺”把教学和战斗紧紧相连,发扬延安“抗大”理论联系实际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良好学风,创造性地发挥了既是学校又是宣传队、工作队和战斗队的作用。1940年1月1日,“鲁艺”与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部宣传大队(亦称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大队)、山东分局领导的“战地服务团”合编为“鲁迅艺术宣传大队”(简称“鲁艺宣大”或“宣大”),成为山东文化战线上的一支劲旅。

    筹办

    为办好“鲁艺”,山纵领导选调王绍洛任校长。绍洛很早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上海“左翼美术家联盟”,曾在鲁迅亲自领导下,发起创办“上海MK木刻研究会”,用木刻画作武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抗战开始后,他在山东昌邑和胶东部队先后组织过“抗战剧团”和“国防剧团”,并任五支队宣传队长,在山东文化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939年1月下旬,山纵政委黎玉同绍洛谈话时说:“抗战以来,山东各项工作都有很大发展,但是文学艺术方面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现在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决定,创办山东鲁迅艺术学校。这个学校要根据敌后的环境,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为榜样,发扬‘抗大’的办校精神,通过办校,把山东省的绝大多数文学家、艺术家组织起来,并请他们当教员。‘鲁艺’的组成,以山纵宣传大队为基础,再从各方面调人。你任校长,华楠任政治协理员兼党支部书记。”黎玉强调,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鼓励绍洛把“鲁艺”办好。山纵政治部主任江华也和他谈了话。同时,黎玉和江华也先后找我谈话。他们说:“你是在延安‘抗大’学习过的,派你去就是为了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继承和发扬‘抗大’理论联系实际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他们还指示:“鲁艺”不仅要在抗日的宣传文化工作方面发挥作用,还要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人才。

    山纵政治部宣传大队,在山东纵队成立时组建,由山纵各支队调来的宣传文化干部和优秀宣传员约40多人组成,我任大队长,下设三个分队,其中一个是女同志分队。根据山纵首长指示,宣传大队的任务是,一方面对部队和群众进行宣传工作,一方面为部队输送宣传文化干部。当时的主要活动有:帮助连队的宣传文化活动,同时到附近村庄作社会调查,进行集市宣传和小型演出,组织自卫团(民兵)和其他群众团体。排演过《放下你的鞭子》等节目,演唱过《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延安颂》等歌曲。

    “鲁艺”的筹办工作是在沂水县朱蔚村的一座旧庙里进行的,条件相当简陋,但参加筹办工作的同志热情很高,配合也很默契。办学千头万绪,特别重要的一环是聘请教员,这方面绍洛贡献很大。山东的画家、音乐家、戏剧家,许多都和绍洛熟悉,其中不少是他的老同学、老同事。有些人的老家就在沂蒙山区,如杨荆石的老家在蒙阴,他也是上海“左翼美术家联盟”的成员,当时正担任地方政府的区大队长(后为蒙阴县长)。绍洛首先找到他,转达了山纵领导关于创建“鲁艺”的决定和想请他任教的意见,他完全赞成,并积极参加筹办,多方聘请教员。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数百里,先后去了沂水、莱芜、日照、临沂等县;又冒着危险穿越敌占区,陆续请到上海新华艺专毕业的尚奎斋、邵锡吾,上海美专毕业的亓尧、臧仲文、申雨晴等同志,他们大都是“上海MK木刻艺术研究会”的成员,受过鲁迅的教诲,是上海“左翼美术家联盟”的进步艺术家。教员中,还有绍洛的妻子王路丁,她文艺素养高,擅长戏剧和化妆。同时,纵队首长又从延安派来的干部和所属部队中,选调了政治和艺术素养较高的贾霁、徐忻、李泰、马刺、谷洪、鲁石榴等同志来校任教,组成了一支革命化、专业化很强的教师队伍。

    “鲁艺”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逐渐配齐后,经过酝酿讨论和山纵首长批准,确定了“鲁艺”的教育方针、建制、机构、招生标准和教学计划等。

    学校的教育方针,是根据黎玉政委在“鲁艺”开学典礼上讲的《鲁迅艺术学校诞生的三个历史环境与它的三个任务》来确定的。大家在讨论教育方针时,一致赞成“鲁艺”要学习延安“抗大”和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精神,树立教学要与敌后实际相联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校风。

    “鲁艺”属山纵政治部领导,设校长和政治协理员,下设教务处和总务处,杨荆石、尚奎斋分别任主任,分戏剧、音乐、绘画三个系(后又增加了文学系)。为适应敌后环境,学校既按教学内容分系,又按军事编制设了四个区队,区队以下分班。男学员按教学系划分编成三个区队,后设的文学系编入戏剧系区队。女学员单编一个区队。专业课以系为单位进行。

    “鲁艺”的学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山纵宣传大队;二是山纵各支队选调的优秀青年,包括宣传文化干部、文化教员、宣传员等;三是从进步学生中考试录取。入学考试比较简单,只写一篇抗战题材的短文,主要是口试和审查简历。

    教材由教员选编,以他们积累的资料为基础,结合敌后情况和学员水平编写,教务处统一审定,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补充。教材通俗易懂,很受学员欢迎。办校的其他筹备工作,也是逐步充实和完善的。

    开学

    1939年3月27日,“鲁艺”在沂水县朱蔚村举行了简朴而又隆重的开学典礼。黎玉政委作了《鲁迅艺术学校诞生的三个历史环境与它的三个任务》的报告,他指出“鲁艺”产生的三个历史环境是:一、产生在全民族的解放战争中;二、产生在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里,“艺术学校的‘母亲’便是这位游击战争”;三、在山东还是空前的产物。“鲁艺”的三个历史任务是:一、艺术学校要服从整个抗战活动,要创造出抗战中的艺术堡垒;二、把如何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充分表现在艺术作品里;三、不仅要造就一批担任文化娱乐的干部,而且还要造就许多新的艺术家。最后,他号召:“一切服从战争,在战争中学习”。山纵政治部主任江华在会上宣布了“鲁艺”干部的任命,要求全体同志继承和发扬延安的“抗大”和“鲁艺”精神,珍惜时间,刻苦学习,不仅要掌握文学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学好革命的军事政治理论,既要在课堂上学习,又要到斗争实践中学习,一边学一边干,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熔炉堡垒革命艺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