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文革藏品狂飙突进

    文革藏品狂飙突进

    时间:2020-03-20 05:14:2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由陈伯达等人起草、经毛泽东多次修改的中共中央通知,又称《五·一六通知》。《通知》的发表,标志着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

    36年过去,文革时期出版发行的邮票、书报刊乃至使用过的物品等成了收藏品市场的热门藏品,一股文革藏品收藏热潮风靡全球。

    文革藏品三兄弟火爆经营

    深圳工人文化宫收藏市场自1997年邮市火爆后,至今已日渐萧条,惟有来自武汉的三兄弟生意不断扩大,从最初三人合租一间铺位,发展到现在每人一间铺位,面积也从小到大,房子里堆满了收藏品。

    他们成了文化宫收藏市场得以支撑下去的台柱子。

    为何在邮币卡商都全面撤退,古董藏品店也生意冷落的时候,三兄弟却能兴旺发达?他们的成功之谜在哪里?

    秘诀就在于他们经营的是文革藏品。

    在三兄弟中,老三最早涉足了收藏品领域。他在文化宫租了一个门面,主要经营像章、文革书报刊等文革藏品,生意一直很好。即使是在1996-1997年邮市最火爆的时候,他也没有经营邮票,只经营文革藏品,客人之多一直让他应接不暇。

    生意不断发展,老三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他在武汉的两个哥哥也叫来,三个人一起经营文革文物。从合伙经营到分开各自经营,三人的生意都红红火火。 这说明文革藏品有大量的人在收藏,文革文物有很大的市场。

    三兄弟的客人除了深圳本地的收藏者以外,还有不少香港的收藏者。几乎每个星期天,都有香港的收藏者专程赶来选购藏品。

    对于香港的收藏者,三兄弟格外照顾。他们会保留一些他们寻找的文革宣传画,另外为其他客户到武汉等地觅货。有时候,有些香港客户要得急,三兄弟甚至会加价买回原来卖给其他客户的藏品。很多时候,他们也为找不到香港客户需要的文革藏品而发愁。

    比起深圳的收藏者,香港的收藏者是能出得起价的。

    有时候,来买他们文革藏品的也会有一些是内地人,包括内地来的文物经销商。此外,不少外国人也来收购他们的文革藏品。

    武汉三兄弟成功的经营说明了什么?说明文革文物走俏。透过这样一个小小的例子可以看到,文革文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收藏品种。

    从杨新发到樊建川

    作为记录共和国特殊历史的物品,文革物品早已引起投资收藏者的浓厚兴趣。在商品经济大潮下,这些不可再生的文物,有的价值万金,炙热抢手;有的被囤为奇货,待价而沽;更有的独成系列,隐含极高的收藏价值。

    新加坡著名心理医生杨新发,自幼受华文教育,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情有独钟。1993年,他前往北京出席医学会议,遇到一位美国收藏家。收藏家告诉他:“我们在收集中国文革的遗物,可你们却在收集可口可乐的瓶子。”

    一言惊醒了杨新发。从此他四处收集文革文物,尤以文革瓷器为主题。数年来,他珍藏过千,卓然成为中国文革瓷器专家。

    据海外报刊报道,新加坡最轰动的新闻之一,是该地出现了一间极富有中国文革色彩的大型餐馆HOUSE OF MAO(毛家餐厅)。

    这间餐厅所有的服务人员都作红卫兵打扮,都佩带“为人民服务”的袖章,墙上到处挂满了文革海报和毛泽东的各种照片,在入口最显眼之处,陈列了超过200件珍贵的文革艺术陶瓷。

    这些文革精品,正是新加坡收藏家杨新发的藏品。

    另外,杨新发还举办了一个“火红的年代”展览,展出的200件收藏品,共分为13个主题。

    被人称为“火红的年代”保存下来的艺术品,特别是陶瓷和宣传画,不仅有历史价值,而且制作水平很高,至今依然闪烁着艺术的光芒,因此很多陶瓷的价格在短短的三四年内就上涨十倍。不但有收藏的价值,且会随着年代的久远,收藏价值不断提升。

    杨新发的收藏就说明了文革瓷器的增值之快。

    1994年,他以9000元购得毛泽东的笔筒,4年后市场价值便飙升至9万元;1995年,他在本地的一个拍卖会上,又以5000元买了个要制作给毛泽东欣赏的芙蓉碗,1998年这个碗的身价已高达5万元。

    和新加坡杨新发齐名的在中国内地也有一个文革陶瓷收藏家,他就是成都建川房屋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建川。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樊建川至今已收藏了文革瓷器、文革宣传画、票证、像章、传单等各类藏品2万余件,形成了以文革瓷器为主的专题系列收藏。他还在1999年9月9日正式成立了建川博物馆,以便于文革系列文物的收集、研究、保护和公开向社会展示。

    该馆所收的文革瓷器共分瓷雕、瓷瓶、瓷板、碗、壶、杯、摆件、挂件、笔筒、瓷缸、坛罐、盘碟、灯座、杂件、像章15大类,每类又按瓷器装饰文图所反映的题材分组排列。大家能在网上看到的展品仅是博物馆收藏的一小部分。

    在海外,还有很多像杨新发这样的文革文物收藏家。

    在中国,还有很多像樊建川这样创建文革藏品收藏馆的收藏家。

    早在1991年,武汉就有一个热衷毛主席像章收藏的小企业家,他从外地一麻袋一麻袋地收购毛主席像章,回来在武昌桥头办起一个毛主席像章城,创造了毛主席像章的收藏数量之最。除了展览像章,他还搞经营,生意红火。

    文革报刊资料的收藏价值

    早在80年代初,文革藏品收藏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各地萌动。在笔者身边就有一个较早涉足文革文物收藏的投资者,名叫方昭海。方昭海眼光独到,他从文革晚期就开始收集各种红卫兵组织和造反派等团体印发的传单、报纸和刊物,以及一些批判材料。

    当时方昭海的目的倒不是为了投资,那时还没有投资的概念,而是为了写小说积累素材。到1984年,他的床下已堆满了文革报刊、传单、材料,以后逐渐有了投资意识,还刊登广告全国求购。那时很少有人意识到文革资料的价值,因而他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了大量极具价值的文革藏品。

    现在方昭海已经成了作家,他出版的《中国邮坛大爆炸》曾引起轰动,集邮界的人都知道他。后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部写邮票收藏投资的《跨世纪邮票大战》,一经推出就产生畅销效应,并很快再版。

    90年代初,武汉的航空路集邮市场已有文革报刊、资料卖,还有红宝书,成交热烈。现在,这些文革品的市场价越来越高,而方昭海的文革藏品价值估计已翻了10-20倍。

    文革报刊、资料收藏重点是各个造反派组织印刷的小报,如《战旗红》等带有浓厚火药味的文革小报。这些小报大多印制了很多期,如果从创刊号收藏到最后一期,在拍卖市场上肯定能拍出好价钱,但收集齐全是有一定难度的。

    此外,那些文革传单、黑材料,包括“走资派”、“黑五类”手写的交代材料,以及文革日记,都有收藏价值。有一个藏友热衷收藏文革时期的通令,他收藏的有“首都接待站红卫兵纠察队第一号通令”,于1966年9月15日印制,共有14项内容。其历史渊源是毛主席1966年8月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红卫兵后,席卷全国的大串联开展起来,首都红卫兵专门成立了“首都接待站红卫兵纠察队”,为此颁布了无数“通令”。北京各个区也相应成立了“首都红卫兵纠察队××分队”,同时也颁布了分队的“通令”。

    收藏这些“通令”,不仅会使人回想起那个荒谬的时代,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各种文革藏品成为收藏市场热门

    近几年,邮币卡市场门前冷落,价格一跌再跌,然而,文革文物中的一些品种,却逆市上扬,成交火爆。

    我们看看文革文物中各个热门品种的情况∶

    文革连环画,在每次连环画拍卖会上不断创出价格新高。如文革版《红小兵歌唱红卫星》,上海70版,40开,彩色,文革味浓,9.5品,80元成交。

    《批判十万个为什么》 (漫画连环画,30页),文革初上海少儿社批黑线联络站出版,横32开,文革火药味特浓,底价180元,报价达到290元以上。

    《渔岛怒潮》,江西人民73年版,丁世弼绘,9品,底价20元,报价达到80元。

    《战斗在红石岭上》,上海人美72年版,广东人民72年版,南汇创作组绘,9.5品, 底价40元,报价达到70元。

    《红楼梦》(套/18册),刘旦宅、董天野、张令涛、胡若佛等绘,报价达到4000元。还有《共产主义小英雄》,浙江70版,9.5品,60元成交。

    《红小兵》,70年版,横32开,彩色,有毛林像,文革味特浓,9.5品,全套320元成交。

    文革火花也成交踊跃,每次火花拍卖会上,只要有文革火花出现,都会成为争购的热点。其价格也不断攀升,从90年代初1元钱一枚,到现在要10元钱一枚。一套文革火花要100元到数百元。

    文革邮票也是每次邮品拍卖会上的亮点,特别是“全国山河一片红”,即使是品相差的,也能以数万元成交。

    文革红宝书在北京市场一直是外国人收藏寻觅的对象,市场价节节走高,从90年代初1元钱一本,到现在一本要数十元到上百元也不稀奇。有人说红宝书是外国人给炒起来的,这话一点也不偏颇。

    文革陶瓷、文革唱片、文革样板戏、文革老票证、文革烟标、文革海报、文革袖章、文革车标等等,这些都成了收藏品市场的宠物,成了热卖品种,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对文革文物情有独钟。

    文革藏品收藏投资恰逢其时

    品种繁多的文革文物中,众所周知价值非凡的当属“文”字邮票。

    一枚“全国山河一片红”,市场价已达数万元;而系列印有毛泽东主席形象的邮票,更是由于枚数多难以集全,被收藏者苦苦寻觅。当年发行的“文字”邮票中,有两枚印有毛泽东与林彪同处的情形以及写有林彪言不由衷话语的邮票,因曾被停售,民间数量稀少而且很少公开拍卖交易,被权威人士估价很高。

    获取这些邮票中的珍品加以收藏毕竟有些难度,相比之下另一些“文”字邮票收集相对比较容易,市价也适中,能够为广大收藏者接受。像“毛主席语录”系列、“样板戏”系列等。花费一定财力与精力,集全几套类似的“文”字邮票,同样是令人欣喜的事情。作为一名投资者,要坚信邮票本身的增值潜力;而作为一名收藏者,看重的更应是那段历史而非邮票本身。

    时至今日,大多数国内家庭中或许仍能找出几枚毛泽东像章,这一中国十年文革“特产”,在《文物保护法》中已列为“现代文物”,独具慧眼的收藏者早已广为收集。

    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时,国内外曾出现毛泽东像章热,使得毛泽东像章收藏急剧升温,收藏者、收藏品种和数量愈来愈多。在韶山,有“毛泽东像章万枚展”的参观项目;在武汉黄鹤楼下,更有宏大的“毛泽东像章城”;在全国,收藏像章万枚以上的“大户”已达5000多人。

    普通单枚像章,只需几角钱便可购得,而难得的珍稀品种和系列像章,售价尤为可观。据上海《收藏通讯》介绍,两组20枚的“红卫兵系列像章”参考估价2万元;两组20枚的“语录像章”参考估价1000元。

    由于毛泽东像章制作材料各有不同,发行量也举世无双,投资收藏的首要原则应是尽可能多品种多枚数的收集拥有,待到凑成系列或看出珍品之后,炒卖更能增添价值实力。

    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文革文物的收藏天地是多么广泛。

    文革时期的红宝书、宣传画、红卫兵袖章、毛泽东诗词袖珍本乃至报纸,印有语录或“革委会”的实寄封,都将成为收藏者的新热点。要是能拥有一件文革时期的字画,更不知会得到多少人的羡慕。

    时过境迁,这些遗物大多被毁弃,收藏难度也随之增大,但这正应验了收藏者的信条:越是稀少,越是难得,便越有价值,越值得收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收藏这类文革遗物更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品味,既不可盲目投资附庸风雅,也不能泛泛而集毫无个性,而应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及兴趣爱好特点,自成系列,展示一段历史,再现一个时代。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文革文物将成为久盛不衰的投资热点,将给收藏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

    相关热词搜索:突进藏品狂飙文革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