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海底古城

    海底古城

    时间:2020-03-20 05:2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沙上城市 依拉克里奥和东坎诺帕斯,埃及

    在埃及北海岸,尼罗河三角洲和大海交汇处,曾经伫立着两座富有而宏伟的城市,它们在整个古代世界都大名鼎鼎,而如今它们的废墟隐藏在一片浅浅的海湾下面。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依拉克里奥和东坎诺帕斯两座港口城市都是繁荣的贸易中心,是希腊船只经由尼罗河进入埃及的门户。这两座港市同时还是重要的宗教中心,它们的庙宇每年吸引来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可是直到最近,人们对这两座古城的了解几乎都来自于史籍记载。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5世纪写道,依拉克里奥和东坎诺帕斯看上去就像是爱琴海的岛屿,只不过它们建立在一片沼泽之上。

    受这些记叙激励,法国商人兼考古学家弗朗克·戈迪奥开始调查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面几千米处的阿布吉尔湾附近海域。自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戈迪奥一直在埃及亚历山大城附近海域从事水下考古发掘,但现在他认为阿布吉尔湾更可能出现激动人心的结果。

    2000年,戈迪奥宣布自己已发现两个水下废墟,包括墙壁、石柱和石像等遗迹,它们都埋在海底的积沙里,上面是深7米的混浊海水。第一个废墟是依拉克里奥的遗址,距离当今的海岸约1600米。戈迪奥领导的考古队在这里发现了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硬币、护身符和首饰等文物,还发现了一块黑色花岗石石板,上面雕刻着一条征税令,记录了依拉克里奥等城市的名称以及签发者——奈克塔内博一世法老的名字,这位法老从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62年在位。

    戈迪奥等人还在废墟中辨认出两座寺庙,它们分别献祭给希腊神话中的大力英雄赫拉克勒斯和阿芒神(对应于埃及的阿蒙神)。在赫拉克勒斯庙的正北面,考古队员们发现了许多青铜器物,它们很可能是作为贡品投入一条古代水道中的。

    第二个废墟距离第一个废墟几千米,这就是东坎诺帕斯的遗址。考古队员们在此处找到了一些陶器、多扇庙门的残骸、上面有克娄巴特拉女王肖像(她在公元前1世纪统治埃及)的硬币,以及一座用黑色花岗石修建于公元前4世纪、献给奈克塔内博一世的圣祠,其上展示了一系列有关天文和历法的雕刻。

    当时,这两座城市由一个水道网络跟一条如今已不复存在的尼罗河分支相连,城里宏大的石头建筑就坐落在河边,建筑于泥地和沙层之上,由于没有坚实的地基或桩材,所以当尼罗河发生特大洪水时,水的重压就冲垮了这些建筑下面的泥沙地层。

    当然,最初的破坏也许不那么具有灾难性。事实上,东坎诺帕斯建筑上出现的一些大裂缝在当时都被用沙土填上了。然而,坠倒的石柱和石像、在坍塌的墙壁下面发现的人骨架等都暗示:末日的到来十分突然。在人们与地面下沉抗争了几个世纪后,一场发生于公元741年或742年的特大洪水,终于全盘终结了依拉克里奥和东坎诺帕斯。就在这一次洪灾中,尼罗河的这条分支很可能东移了。

    海盗大本营 罗亚尔港,牙买加

    17世纪的加勒比海港城市罗亚尔(也称皇家港口),当时是臭名远扬的地球上最邪恶之地,因为这里是海盗和娼妓的温床。不过,或许是罪有应得,遭遇天谴一这座小小的港市后来在一天之内就被大海彻底吞没。

    罗亚尔港位于牙买加金斯顿大港的港口,这里曾是英国在新世界(指南、北美洲及其附近岛屿)最大的殖民地,人口在101300人左右。这座小城的财富大部分来自海盗的劫掠,这些海上强盗专门打劫从西班牙返回欧洲的商船。当然,这座小城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其低下的道德民风,而是缘于它建在一个喷沙嘴上这个事实——这座小城建在地下水位之上不到1米。

    就在1692年6月7日正午前不久,一次地震袭击了该地区,导致罗亚尔港下面的沙土底层发生“溶解”。换句话说,那些曾建在固体地基上的建筑此刻都躺在了液体上面,当时一些房屋直直地下陷了5米,房屋内的地板上却没有任何砖头发生移位。就这样,这座小城的2/3都沉到了水

    面下,一天之内死了2000人。

    从1981年到1990年,考古学家在这里进行了连续不断的发掘。他们发现,大叶藻已覆盖了罗亚尔港的海底,其下面是由1744年因一场飓风沉积下来的一个厚厚的死珊瑚层,再下面就是罗亚尔港的废墟。严格地说,其中许多建筑依然保存完好一多层的砖房与简陋的泥巴建筑交织在一起,它们都曾排列在车水马龙的沙土街道两侧。

    这些水下建筑中的物品向我们展示了灾难降临瞬间的日常生活场景。在一户人家,考古队员发现了成堆的合金盘子、铁煎锅、炉子里的焦炭、餐刀、勺子和餐叉,墙下则有三具孩子尸骸。而在罗亚尔港获得的一个可能最富有戏剧性的发现,则来自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一次考古探险:当时找到了一只怀表,其指针准确地“冻结”在上午11时43分——这,正是末日降临罗亚尔港的准确时间。

    农业遗迹 阿特里特-燕姆,以色列

    在距离以色列海法市仅1000米的地中海海底,波浪之下藏着一个古村落,它至今保存得如此完好,以至于象鼻虫仍然呆在粮仓里,人骨架依然在各自的坟墓中不受打扰,还有一个神秘的石头怪圈像当初建立之时那样耸立。

    这里就是阿特里特-燕姆。这片面积达40000平方米的遗址可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前后,使它成为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被淹定居点之一。由于在这里没有发现井然有序的街道,所以只能被称为一处村落而不是一座城市,但这里的人们住在宽敞的石头房子里,屋里有铺设好的地面,有庭院、火炉、仓库和水井。

    直到采砂活动偶然发现了一部分古代遗迹,这处已被淹没、埋葬了9000年之久的远古遗址才得以重见天日。1984年,身为海洋考古学家和以色列史前学会委员的埃胡德·加利利,在调查一处船难区域时偶然碰见了这处远古遗址。然而,这处古村落的曝光也把许多古文物置于严重危机之下。

    从1984年开始,加利利每个冬季都要在此地潜水。他等待风暴将沙子移开,然后急忙去绘制新的可见区域图,移走可能被海水毁坏的任何古物。也就是说,只能发掘正处在被毁危机中的地方。

    阿特里特一燕姆遗址为现代人了解新石器时代的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野。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刚刚知道何种植作物和驯养动物,这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革命。动物骨骸显示,阿特里特-燕姆的居民捕猎野生动物,同时饲养绵羊、山羊、猪、狗和牛。他们也种植小麦、燕麦、扁豆和亚麻。他们还是优秀的渔民,使用骨制鱼钩,也,潜海捕猎——在发现的四名男性骨架上有着在寒冷海水中潜水所导致的典型耳伤。

    2008年,考古学家在阿特里特-燕姆的一具妇女骨架和一具小孩骨架上发现了典型的肺结核损伤,这也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人类肺结核案例。有趣的是,在阿特里特-燕姆,坟墓是散落在房屋之间,而

    不是集中在一个单独的墓园里。此外,村里有多个用石头铺壁的水井。不过,最耐人寻味的是一个由7块603千克重的巨石组成的半圆形石头圈,跟有名的英国巨石阵相似,但规模要小一些,其中间有一汪淡水喷泉,石板上雕刻有杯形符号。加利利推测,当时的人们很可能在这个石头圈内举行求水仪式。

    当时正值上一次冰期过后,海平面继续上升。加利利相信阿特里特-燕姆的水井逐渐被海水污染,因为他发现其中一口井后来变成倒垃圾的地方。海平面上涨迫使当地人背井离乡,最终阿特里特一燕姆被沙丘吞没,然后又被海水全盘淹没。

    自然之作? 与那国岛,日本

    与那国岛是一个小小的日本岛屿,靠近中国台湾。近年来,这个原本默默无闻之地突然变得闻名遐迩,这是因为在其岸边附近海底发现了大型石头结构——有人声称,它们是一个失落的古代文明所建造的城市的遗迹。

    在水下约25米深处,令人印象深刻的石头台阶和平台高高耸立,广泛分布在海底。这些石头结构的表面平整,边缘角度也基本合理,看上去很像是经人工打磨过的。日本地质学家木村政昭声称,他在这些石头结构中辨认出一座巨大的金字塔。还有城堡、纪念碑和一个很大的体育场,这些建筑全都有道路连接,另外还有墙壁、水道、采石场以及石头工具。

    木村的说法在日本国内大受欢迎,但在国际上却饱受争议。例如,美国地质学家罗伯特·史柯奇也在与那国岛附近海域潜水许多次,但他认为那些石头结构大多数都是自然形成的,并非用单个石块建造。史柯奇指出,这些石头都是沉积岩,有水蚀造成的水平分层和由地质造构活动造成的垂直的断层线分裂。总而言之,当强水流扫荡这片海域时,岩石就沿着断层线分裂,从而纯天然地雕刻出了平台和台阶。

    木村的说法受到广泛质疑的一个原因还在于,木村起初认为这些石头结构建造于至少6000年以前,当时该地区应该明显高于海平面,可他自己最近进行的年代测定结果却表明,这些石头结构只可能“修建”于距今3000年前到2000年前,而当时的海平面已接近20世纪的海平面。木村对此的解释是,可能是造构活动导致这座城市建好后下沉了几十米。不过,他的这一惊人猜测并未被绝大多数其他地质学家所接受。

    考古学家倒是在与那国岛的一座沙丘后面挖掘出了一些小型遗迹,其中包括火炉、石制工具和陶器,这些物品的建造年代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据此看来,当时的岛上社会规模应该很小,并不具备建造城市的能力。

    史柯奇还指出,虽然这一时期附近的中国台湾人已在建造石头建筑,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建造了像与那国岛海域那样的巨石台阶。史柯奇提出了一种可能性:这些石头结构即使在今天无需专业潜水设备也清晰可见,古人或许曾对它们进行过“修饰”,使它们看上去像是经过了人工打磨。

    故事之城 亚特兰蒂斯,地点未知

    可能许多人都听说过所谓的“失落之城”——亚特兰蒂斯。这个神话其实是始于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于公元前360年写成的一本书中,有声有色描述说亚特兰蒂斯是一个比“利比亚”和“亚洲”加起来还要大的岛,而这个岛的位置就在“赫拉克勒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宙斯之子)石柱”(位于地中海人口旁边)前面,但其存在时间要比这根石柱还早9000年。 柏拉图的书中说,亚特兰蒂斯人曾经拥有非常强大的海上力量,但后来他们逐渐变得贪得无厌和道德沦丧。亚特兰蒂斯攻打雅典失败后,一次自然灾难在一天一夜之间就把亚特兰蒂斯岛整个沉到海底,这个岛的原址变成一片泥泞浅滩,使得原来的亚特兰蒂斯再也去不了,也无人能找到。

    现在,有许多理论试图证明亚特兰蒂斯原来所在的地点,据称都是根据柏拉图的描述而进行的推断。例如,一位德国物理学家认为亚特兰蒂斯应该在西班牙海岸以南的一片地区,该地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500年之间毁于一场超级洪水,他的证据之一是在人造卫星拍摄的此地图片上,显示出泥泞中有两个长方形结构,他认为它们或许正是柏拉图所描述的亚特兰蒂斯大庙的残迹。一位瑞典地理学家则指出,与柏拉图的描述唯一匹配之地应该是爱尔兰。还有一些人认为亚特兰蒂斯应该在斯帕特尔岛——这个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泥泞浅滩已在11500年前沉到海底,其存在的时间跟柏拉图的描述完全一致。

    然而,一些古典学者却指出,在“好事的”现代人不懈追寻原本子虚乌有的亚特兰蒂斯岛或称亚特兰蒂斯国之前,没有人相信柏拉图是在说真的存在这么一个超级大岛或者说超级文明,因为柏拉图实际上只是在打比方,以此来形象地说明他对强权的看法而已。一位古典学者这样说:“假如我们忽略掉柏拉图的原意,而是去海底寻找什么亚特兰蒂斯遗址,那就本末倒置、大错特错了。”当然,至今还是有很多人相信亚特兰蒂斯不仅真的存在过,而且还在制造着像“百慕大三角之谜”之类的海上悬疑事件。那么,就让他们继续沉溺于虚无的幻想之中吧。

    荷马母港 帕弗洛佩特里,希腊

    当舰队载着来自整个希腊的战士前去与伟大的要塞之城——特洛伊决一死战之时,或许其中一些战舰的出发地点是帕弗洛佩特里港——座已知最古老的淹没城镇。英国海洋地质学家尼古拉·弗莱明说:“作为一个主要的中途停留地点,帕弗洛佩特里的位置简直太合适不过了。”1967年,正是弗莱明在这块海域潜水时首次发现了这片古老定居点的痕迹。

    曾经是青铜器时代繁忙港口的帕弗洛佩特里,如今已被4米深的海水淹没,静静地躺在希腊南端的拉科尼亚的一处海湾附近的海底。1968年,弗莱明带着卷尺这般粗陋的工具,在一组学生配合下,对这片海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井然有序的由街道、庭院和房屋组成的网络,这些房屋是用未经切割的石头垒成的,此外还发现了散落的坟墓和碎陶片,它们的年代被测定、追溯到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100年的迈锡尼时期。

    弗莱明等人虽然并未在帕弗洛佩特里发现码头或港口结构的迹象,但他们相信,10到20米长的商船曾经肯定停靠在这片海湾的浅浅海水中,船上货物随即被卸到马匹或防波堤上,战船则被拖到沙滩上。

    在被发现后的30年里,考古学家没有在帕弗洛佩特里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工作。直到2009年夏天,英国考古学家乔恩·安德森和希腊政府考古代表伊莱亚斯·斯彭迪里斯联手,使用激光定位系统和最先进的声纳扫描仪,对帕弗洛佩特里海底定居点遗址进行了详细的数字化调查。他们发现,这片遗址的面积实际上要比最初预计的大得多——白1968年以来,由于海沙漂走,又暴露出面积为150平方米的遗迹。他们还发现了两座由明显经过切割的石头建造的坟墓、一座举行大型仪式的礼堂和年代测定在至少公元前2800年的陶器。

    安德森指出,这些新发现意味着帕弗洛佩特里的实际意义要比先前认为的重要得多,这里很可能是拉科尼

    亚当时最主要的定居点之一,应该有要员居住在此地。这就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个城镇在由于著名诗人荷马的塑造而成为永恒的冒险传奇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特洛伊大战之前,从拉科尼亚出发的士兵很可能就是从帕弗洛佩特里港动身的。海底古城

    刘声远

    沙上城市 依拉克里奥和东坎诺帕斯,埃及

    在埃及北海岸,尼罗河三角洲和大海交汇处,曾经伫立着两座富有而宏伟的城市,它们在整个古代世界都大名鼎鼎,而如今它们的废墟隐藏在一片浅浅的海湾下面。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依拉克里奥和东坎诺帕斯两座港口城市都是繁荣的贸易中心,是希腊船只经由尼罗河进入埃及的门户。这两座港市同时还是重要的宗教中心,它们的庙宇每年吸引来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可是直到最近,人们对这两座古城的了解几乎都来自于史籍记载。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5世纪写道,依拉克里奥和东坎诺帕斯看上去就像是爱琴海的岛屿,只不过它们建立在一片沼泽之上。

    受这些记叙激励,法国商人兼考古学家弗朗克·戈迪奥开始调查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面几千米处的阿布吉尔湾附近海域。自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戈迪奥一直在埃及亚历山大城附近海域从事水下考古发掘,但现在他认为阿布吉尔湾更可能出现激动人心的结果。

    2000年,戈迪奥宣布自己已发现两个水下废墟,包括墙壁、石柱和石像等遗迹,它们都埋在海底的积沙里,上面是深7米的混浊海水。第一个废墟是依拉克里奥的遗址,距离当今的海岸约1600米。戈迪奥领导的考古队在这里发现了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硬币、护身符和首饰等文物,还发现了一块黑色花岗石石板,上面雕刻着一条征税令,记录了依拉克里奥等城市的名称以及签发者——奈克塔内博一世法老的名字,这位法老从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62年在位。

    戈迪奥等人还在废墟中辨认出两座寺庙,它们分别献祭给希腊神话中的大力英雄赫拉克勒斯和阿芒神(对应于埃及的阿蒙神)。在赫拉克勒斯庙的正北面,考古队员们发现了许多青铜器物,它们很可能是作为贡品投入一条古代水道中的。

    第二个废墟距离第一个废墟几千米,这就是东坎诺帕斯的遗址。考古队员们在此处找到了一些陶器、多扇庙门的残骸、上面有克娄巴特拉女王肖像(她在公元前1世纪统治埃及)的硬币,以及一座用黑色花岗石修建于公元前4世纪、献给奈克塔内博一世的圣祠,其上展示了一系列有关天文和历法的雕刻。

    当时,这两座城市由一个水道网络跟一条如今已不复存在的尼罗河分支相连,城里宏大的石头建筑就坐落在河边,建筑于泥地和沙层之上,由于没有坚实的地基或桩材,所以当尼罗河发生特大洪水时,水的重压就冲垮了这些建筑下面的泥沙地层。

    当然,最初的破坏也许不那么具有灾难性。事实上,东坎诺帕斯建筑上出现的一些大裂缝在当时都被用沙土填上了。然而,坠倒的石柱和石像、在坍塌的墙壁下面发现的人骨架等都暗示:末日的到来十分突然。在人们与地面下沉抗争了几个世纪后,一场发生于公元741年或742年的特大洪水,终于全盘终结了依拉克里奥和东坎诺帕斯。就在这一次洪灾中,尼罗河的这条分支很可能东移了。

    海盗大本营 罗亚尔港,牙买加

    17世纪的加勒比海港城市罗亚尔(也称皇家港口),当时是臭名远扬的地球上最邪恶之地,因为这里是海盗和娼妓的温床。不过,或许是罪有应得,遭遇天谴一这座小小的港市后来在一天之内就被大海彻底吞没。

    罗亚尔港位于牙买加金斯顿大港的港口,这里曾是英国在新世界(指南、北美洲及其附近岛屿)最大的殖民地,人口在101300人左右。这座小城的财富大部分来自海盗的劫掠,这些海上强盗专门打劫从西班牙返回欧洲的商船。当然,这座小城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其低下的道德民风,而是缘于它建在一个喷沙嘴上这个事实——这座小城建在地下水位之上不到1米。

    就在1692年6月7日正午前不久,一次地震袭击了该地区,导致罗亚尔港下面的沙土底层发生“溶解”。换句话说,那些曾建在固体地基上的建筑此刻都躺在了液体上面,当时一些房屋直直地下陷了5米,房屋内的地板上却没有任何砖头发生移位。就这样,这座

    弗莱明也认为这里是荷马时代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他现在正在研究海岸线,试图从中找到帕弗洛佩特里城最终沉到海底的原因。他发现,最可能的解释是地质造构活动。帕弗洛佩特里城是在公元前1100年前后被抛弃的,但它究竟是被多次小地震还是被一次大灾难性事件所终结的,迄今仍是一个谜。

    淹没的教堂 邓尼奇,英国

    海水是如此浑浊,不管潜水灯有多亮,斯图尔特·培根都无法看清自己所戴的腕表。然后,沉积物终于亮开了一点点,刚够他瞥见一块教堂石塔的残骸,它静静地躺在海底,寄居蟹在它周围爬来爬去。

    这里是邓尼奇海域。在中世纪时期,邓尼奇是一个絷忙均渔港,东安格利亚的都城,也是英格兰十大城市之一。但它从一开始就注定难逃劫数——这座城市建立在软软的沉积岩上面,很容易被该地区凶猛的海浪侵蚀。

    第一次重创降临于1286年,当时一场大海啸葬送掉400户人家和商铺。从那以后,邓尼奇逐渐垮塌,最终掉进汪洋,大部分被冲走,只有石头教堂的废墟等仍躺在海底原址。随着海岸线继续退缩,这座古城被海水埋得越来越深。

    一个接一个,邓尼奇市的大约16座教堂从悬崖上消失,最后一座教堂——诸圣教堂在1919年被海水终结。由于潜水条件恶劣,此后50多年来一直无人认真地对海底遗迹进行过调查。直到1971年,邓尼奇考古热心人培根终于在海底找到了诸圣教堂塔,从那以后,他已在这里潜海成百上千次,带领当地潜水者们用金属棒在黑暗中探索。

    2008年,培根的团队与英国地理学家戴维·希尔合作,利用声纳调查邓尼奇海底。他们已经定位了圣·尼古拉斯教堂和圣·彼得教堂的废墟所在地点,这两座教堂分别在15世纪和17世纪从悬崖上掉进海中。而其余多数教堂则埋在数米深的海底沉积层下面。

    2009年6月,当地潜水员从圣·彼得教堂废墟中取回了打火石和研钵,并利用一个少见的能见度高的机会拍摄了这座教堂的石雕工艺。2009年7月,考古人员又运用一种叫做“海底浅层剖面仪”的声纳设备,从海底淤泥中定位了这座教堂的更多废墟。

    2010年,研究者们计划对邓尼奇海底展开更多的高科技调查,他们希望能在距离海岸更远的地方发现更古老的教堂,它们应该被保存得更好:有证据显示,离海岸越近的悬崖越低,所以邓尼奇城的越古老部分(建于地势低矮的地方)有可能是从低得多的悬崖上掉进海中的,甚至有可能并不是从悬崖上掉进海中,而是因地势较低而被海水直接淹没的,因此在海底的状况也可能会比较好。

    与此同时,如今规模已减小到一个村庄大小的邓尼

    奇仍在继续消失。在原有的中世纪教堂中,唯一留存在陆地上的就是诸圣教堂院子里的一块孤零零的墓碑。

    相关链接

    潜入历史深处

    被海水淹没的不只是大片的陆地。也包括远古人类生活的种种证据。

    配备最先进的潜水设备,盖瑞·莫巴透过混浊的海水,盯向下面的海底。周围实在太暗,莫巴此刻身处水面下11米处,海底的黑色泥炭将射到海底的仅有的那么一点点光线也给吸收了。接着,潮水翻过,随着来自公海的清澈海水流入,正在腐烂的古代森林遗存从海底的阴暗中浮现出来。莫巴抓住时机加紧工作,试图抢在不断加强的洋流将他赶离此处之前,把暴露出来的古物细节都记录下来。

    这就是莫巴——英国汉普郡和怀特岛海洋考古基金会主任一天的工作。这个基金会总部设在英国南安普敦,莫巴的职责就是寻找遗失在海底的史前世界线索,具体的工作地点是把怀特岛和英格兰南岸分隔开来的那条水道上,再说准确一点,就是距离雅矛斯港300米远的一处海底。

    从狩猎-采集者变成渔民

    海底充满史前人类生活的线索,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水下考古一直未被广泛接受。尽管水下考古也可能获取丰厚的回报,但人们还是认为水下考古既危险又昂贵。现在,世界考古潮流终于逆转,到海底去搜寻遥远过去人类线索的潮流正在兴起。由潜水爱好者和渔民偶然间取得的发现刺激了考古学界的胃口,运用先进的水下成像技术,考古学家已经辨识出可能寻找到人类遗存的最佳海底地点。

    莫巴目前的工作是在海底寻找上一次冰期结束后,也即11500年前,早期欧洲人是如何慢慢地从游牧的采集一狩猎者转变成定居的农夫的线索。

    在那个时期,海平面比今天低50米,绝大多数早期社会应该都生活在靠近海岸的肥沃土地上。但随着冰面融化,数百万平方千米的海岸陆地被水淹没。到公元前4000年,当海岸稳定至跟今天差不多一样的形式时,40%的史前欧洲都已被海水淹没,同时被淹没的当然也包括当时生活方式的种种证据。

    其结果就是,今天在陆地上的发现并不能反映这40%的早期社会,而在海底则发现了很多保存完好的遗迹。事实上,海底人类遗存经常比在陆地上的相似遗存保存得更好,原因在于海底沉积物缺氧,能减缓有机物的腐烂速度。

    根据陆地考古成果,生活在中石器时代初期的都族是流动性的狩猎一采集者,他们在欧洲大陆腹地捕杀鹿和野猪。在随后的千年里,他们开始集中于北欧海岸线,成为专业的渔民。当时的人们是如何适应海岸生活的呢?要弄清这一转变很困难,因为上升的海平面后来淹没了中石器时代的海岸遗址。那么到哪里能找到线索呢?波罗的海看来是个好地方,它那含盐的海水中尤其缺氧,回旋海岸线所形成的海湾被证明是调查过去数千年情况的水下考古天堂。

    20世纪70年代,丹麦研究者发掘出一个壮观的史前海底遗址——曲布林湾遗址,距离现在的丹麦海岸线300米,距今年代在7500年前到6000年前。研究者在那里发现了三艘保存完好的独木舟,它们由中空的酸橙树制成,每艘长9米,船上都配有石炉、船桨、鱼钩和渔栅(一种捕鱼工具)。

    在过去8年中,一项名为“沉没海岸计划”的水下发掘在德国海岸水域如火如荼地展开,结果发现了复杂的史前木渔栅、鱼梁(拦截游鱼的篱笆k用鹿骨制作的鱼钩和用鹿角制作的鱼叉。同时发现的被杀死的上万条鱼的骨骸暗示,这里的史前居民主要吃鳕鱼、比目鱼、鳗鱼和黑貂鱼,后来也吃海豹、海豚甚至杀人鲸。发掘出来的当时人们捕捞的牡蛎、帽贝和扇贝的大堆贝壳遗存也证明,伴随当时人们转向海洋的是从游牧到更定居化的生活方式。

    真正重大的发现则来自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考古学家们在这片海底发现了数十件燧石工具,它们是早期人类定居点的明显证据。

    莫巴在雅矛斯港附近的波得诺崖海域进行的持续发掘取得了成果,他在具有保护性的海底沉积层里发现了古代木船的遗存,以及烧过的木头、燧石、短桩和细绳。这些年代测定为差不多8150年前的木料的上面有清晰的人工切割痕迹,看起来这里过去是一个岸边平台,用来装配船只。假如真是这样,波得诺崖就是欧洲最古老的船厂,它同时凸显了中石器时代工匠们技艺的高超。

    从渔民转变为农夫

    由上看来,中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是熟练的渔民了。但这幅图画的存在时间并不长,在随后几千年里,这些部落面临第二次同等重要的转变——从渔民转变为农夫。当时,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化从西亚传播到欧洲,最终于大约6000年前到达北欧和不列颠大陆。史前人类为何会开始早期农业呢?是不是迁徙的新石器时代人代替了中石器时代社会?他们之间是否曾发生融合及进行贸易?或者,是不是中石器时代的人们从周围地区学到并采纳了新石器时代的习惯和技术?考古学家迄今仍不确定这场转变的本质,不过水下考古调查为他们提供了线索。

    牛骨遗骸暗示,大约在6000年前,驯养动物正被引入中石器时代欧洲人的生活,不过,这一时期的鱼和海豹遗存显示海洋资源对于人们来说仍然重要。潜海考古调查发现的种种迹象表明,中石器时代欧洲人并未立即革新自己的整个生存方式。直到更晚些时候,随着波罗的海沿岸的人们开始大量依赖山羊和绵羊等驯化动物,诸如磨面斧这样的新石器时代工具才开始进入波罗的海沿岸居民的考古记录。这一转变大约到距今5500年前才全部完成,海岸定居点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开始被抛弃,人们转而采用新石器时代的农场。

    来自北欧的上述水下考古结果,其实只是这个转变故事的开始。考古学家还在东亚得里亚海等地海底搜集地理、地质和考古数据,希望以此了解该地区在从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情况。还有一些研究者希望通过探索北美海岸线来揭示史前人类在15000年前跨越大洲的过程。

    最好的发现尚未出现,而时间已非常紧迫。此前几千年来在海底沉积物中保存完好的中石器时代宝藏,因为填海造地、挖泥和拖网捕鱼等正在消失。另一个严重危机就是污染,海底植被正因污染而遭到毁灭,而海底植被原本可以固定海底沉积物,从而有助于保存沉积物中的史前遗存。虽然一些海底遗址已经或正在得到保护,比如为它们覆上保护膜,但这种保护实在太有限。从这种意义上说,海底考古尤其是沿岸考古正面临极大的危机。

    重建史前世界

    水下考古拥有很大的潜力,但同时也是一种很费时又很花钱的考古方式。所以,有限的资源应该瞄准那些最有可能发现古人遗存的地方,而不能只靠运气去碰见它们。那么,怎样缩小包围圈呢?

    第一步就是寻找受到保护的离岸水域,例如那些靠近富含考古材料的陆地的海湾和回转海岸线。最近少有沉积物累积的海底区域也是优先考虑对象,因为新近形成的沉积物会使得前往这种地点很困难。

    接下来,就要使用声纳来绘制海底地图,再结合取自海底的岩芯,尽可能地重建被淹没地点的情况,从而辨识出与史前人类在陆地上的活动有关的证据。淡水的存在是一个尤其有用的线索,因为75%的古代遗址都发现于距离河流500米的范围内,这不难理解,因为人离不开淡水,古人必须逐淡水而居。

    一个最重要的考古区域就是道奇大陆,这是一大片在10000年前连接英国和欧洲主要大陆的地带,其上遍布河流、湖泊和沼泽,所以对中石器时代的人们来说是理想的定居乐土。事实上,道奇大陆或许正是中石器时代的北欧腹地,人们在这里狩猎、采集,以及乘坐在曲布林湾和波得诺崖发现的那样的船捕鱼。

    其余古物,例如露出地面的黑硅石(一种与燧石相似的岩石)可能暗示当地存在制作石器的采石场。在对墨西哥湾中的阿巴拉契湾进行的研究中,考古学家试图找到古印第安社会在13000年前制作的器物,而由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在北海这类海域积累的大量海底数据被证明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

    相关热词搜索:古城海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