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广西黄姚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广西黄姚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时间:2020-03-27 05:19:4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广西黄姚古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建设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备受各界关注,但仍存在着开发形式单一、原居民被“边缘化”、建筑原真性面临危机等诸多问题。黄姚古镇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探索特色化商业开发模式,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加大对原居民的技能培训等举措提升其参与开发的积极性,努力丰富黄姚古镇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

    [关键词] 黄姚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特色旅游开发;乡村振兴;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4-0038-10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众多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古镇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进而竞相发展旅游产业。借此,国务院于2008年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专项行政法规的形式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纳入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旨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1]。从此,全国各地招牌古镇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本文以广西黄姚古镇为例,谈谈我们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看法,以就教方家。

    一、黄姚古镇的发展概述及文化资源分类情况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距离贺州市区4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和广西特色文化名镇。

    黄姚古镇发祥于宋代,兴建于明朝,鼎盛于清季,古镇现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300多幢,镇内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式布局。据统计,古镇民居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广西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古民居之一。

    (一)黄姚古镇发展概述

    2001年,黄姚古镇被列入“全国以旅游带动小城镇建设”示范项目,由国家、自治区政府、县政府提供三级配套资金690万元,投入黄姚基础设施建设[2]。2003年,昭平县政府公布《广西昭平县黄姚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办法》,将黄姚古民居群列为绝对保护区,依法进行保护。近年来,贺州昭平县致力于黄姚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将“黄姚古镇”品牌在区内外逐步打响,并成为贺州市乃至广西最耀眼的旅游品牌之一,由此古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全国不断提升(见表1)。

    2011年,广西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昭平县政府合力,依托黄姚古镇景区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统一开发,系统整合和盘活黄姚古镇旅游资源,共同推进黄姚古镇景区开发与建设,努力把景区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岭南第一古鎮”。

    2015年,广西黄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区挂牌成立,2016年底,黄姚古镇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是集交通换乘、门票管理、旅游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公共场所,是目前贺州市的精品旅游设施之一,也是贺州构建和谐景区和提升旅游服务档次的重要项目之一[3]。黄姚古镇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建成和正式运营,是黄姚特色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实现了旅游城镇化、城镇景区化的融合发展。

    (二)黄姚古镇自然文化资源概况

    黄姚古镇地处风景优美的漓江下游,镇内多为岩溶洼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古镇四周奇峰耸峙,形态各异,岩洞幽深。南靠江山,东临真武山,北抵牛岩山和关刀山,东北方向的酒壶山,东面鸡公山,东南的天马山、叠螺山,南面的天堂山,一道被黄姚民间称为“九龙聚穴”,古镇背枕“龙脉”,自古有“人杰地灵、财阜民兴”之美誉。从各山顶眺望古镇,由主街串起的八条青石小街,恰似一条飞舞的青龙。

    黄姚古镇的风情和韵味,离不开名木古树的点缀,古老的生物景观是造就黄姚古镇的一大特色。据不完全统计,黄姚境内有名木古树60余株,以樟树、榕树、枫香树为主,树龄最老的有450年,树冠覆盖面积1.5亩。古镇景区周围有古树20余株,其中,跟古镇历史一样悠久的龙爪榕、睡仙榕、东门榕和接龙榕,形成了一道道绿色景观,恰似见证古镇千年历史的老人,述说着古镇的历史。

    (三)黄姚古镇历史文化资源概况

    1. 古建筑文化。黄姚古镇建筑历史文化悠久,保存较为完整的有明清古建筑300多幢,青石板街8条,亭台楼阁10多处,寺观庙祠20多座。古镇内现有300多间明清宅院,多为两层砖瓦结构,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均显示出高超的工艺水平。古镇由八条街巷构成,主街和八条小街全部以“丁”字相交,按九宫八卦阵式布局,内含无限玄机。用灰黑色方正石板镶砌而成的古镇街巷,古朴厚重,曲径通幽,年深日久,已被先人的足迹磨擦得漆亮如玉,历经上百年风雨侵蚀,至今仍旧缝平如镜,诠释着古建筑的力与美。

    黄姚古建筑群沿地势走向而建,既规整又灵活,青石黛瓦的寺观和亭台楼阁多达40多处,其中文明阁、宝珠观、兴宁庙、古戏台、吴家祠、郭家祠、佐龙祠、见龙祠、带龙桥、护龙桥、天然亭等闻名遐迩。古镇的亭台楼阁多为四角亭,精致玲珑,散布在河溪桥头、关隘寨门、寨楼内外,极具岭南特色,既可凭高远眺,又适应岭南多雨的季节。总而言之,黄姚古镇的古建筑群构思精巧、布局合理、风格高雅、用材考究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反映了古镇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 诗联牌匾艺术文化。黄姚古镇的山水、桥亭、联匾相互衬托与融合,造就了古镇独特的诗联牌匾艺术文化。明末清初黄姚人读书之风盛行,文化氛围醇厚,人才辈出,过往的文人墨客众多。如此山光水色、亭台楼阁、祠堂寺庙等胜景都是文人吟诗作对的题材。著名诗人韩愈、刘宗标等都曾在这里留下墨迹。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名人赞美黄姚的诗达186首,楹联有197副,这些诗联经近千年积淀,已形成了别具乡土特色和地域风格的诗联文化[4]。古镇内珍藏的牌匾内容广泛,记载着历代发生在古镇的史实,也反映了古代黄姚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的繁荣。据统计,现存牌匾有50多块,有皇帝圣旨、文人题字以及宗祠庙宇的匾额,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清光绪皇帝圣旨”牌匾、“且坐吃茶”牌匾、“直道可风”牌匾等等。不仅凸显了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而且有着浓厚的乡土特色以及地域风格。

    3. 抗战文化。抗战时期,曾有大批文化民主人士迁至黄姚,在古镇遗留了大量抗战历史文物旧址,形成了具有特殊政治背景的抗战历史文化。1944年秋,桂林沦陷后,何香凝、欧阳予倩等一大批文化民主爱国人士,从桂林迁移疏散到黄姚古镇,与广西日报社等组织一同开展抗日民主斗争,呼唤民众投身抗战。1945年秋,中共广西省工委也迁至黄姚古镇继续开展抗日工作,省工委书记钱兴在黄姚领导全省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斗争。如今,在黄姚古戏台对面保存有1986年重修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旧址,旧址前方的小广场上建有3米高的钱兴烈士像供人们缅怀。

    4. 民俗节庆。黄姚古镇民风淳朴,习俗自成一格。如今主要特色民俗节庆有: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桂剧表演、正月初二扎鱼龙灯、三月三对山歌、三月五清明节、七月初七取水节、七月十四袖子灯节等。新年春节是古镇民俗节庆开展的一个节点,古镇居民在每年的大年初二会自发地集中在一起,共同祈福新春,庆贺新年。这些活动通常由上千人的游行表演队伍组成,在前行游演中向观众展示光对阵、唢呐、提灯、五花阵、扮饰、万事、扮龙、舞板凳龙、舞狮、舞鱼、舞龙等近20个当地民间传统表演节目。

    5. 饮食文化。明末清初时,黄姚古镇已是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交界处的商业重镇,饮食文化别具一格。诸如榨油、制豆豉、酿黄精酒等手工生产,在吸取中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黄姚人清淡、精制、质朴的饮食特色。黄姚饮食,以豆豉、豆腐、黄精最为有名。黄姚豆豉以质优豆香著称,豉香郁馨,清代时享誉东南亚,属纯天然高级调味佳品,“黄姚豆豉宴”更是驰名海外;黄姚豆腐,用洞穴清泉制作,浆磨细腻,食之鲜美滑喉,是黄姚人的养生食品之一;黄精是一种用于泡制酒品的药材,酒味浓香、色泽金黄,口感甘甜、醇厚顺滑。每逢收获的季节,黄姚人都会用豆豉做出丰盛的菜肴,配上自制的黄精酒,招待亲朋以庆丰收,黄姚饮食文化至今仍得到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二、黄姚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现状分析

    (一)黄姚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2000年至2003年间,昭平县政府投入大笔资金启动了古镇“八大景点”的维修及建设,逐步将黄姚古民居群列为绝对保护区,进行依法保护。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复同意实施贺州市《黄姚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要求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黄姚历史文化名镇及其文物进行管理。

    2009年,黄姚古镇参与广西民居文化保护与推广项目的试点,古镇民居改造项目受到了昭平县政府和古镇旅游文化公司的重视和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古镇民居的保护和改造力度,使古镇真正再现明清时期的风貌和繁华。同年,黄姚古镇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随着黄姚古镇知名度的逐渐提升,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备受重视。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保护和挖掘力度,使得古镇传统节庆民俗文化发扬光大,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

    (二)黄姚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

    近年来,黄姚古镇以古建筑和古文物保护为基础,旅游综合开发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古镇文化底蕴,不断扩大“黄姚古镇”品牌效应。

    1. 着重科学管理开发。随着黄姚古镇特色旅游品牌的不断打响,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征地、拆迁等诸多问题与矛盾也逐渐凸显。针对此类现象,黄姚旅游开发区、黄姚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第一要则,科学管理,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意见、建议,并鼓励原居民参与到古镇旅游发展中。以古镇原居民为核心,最大限度地给予原居民主动权,保障原居民在古镇生活和获取合法收益的自由,深入挖掘原居民作为古镇活文化资源。

    2. 坚持生态文明开发。在保护与开发进程中,黄姚旅游开发区努力将黄姚古镇打造成生态旅游文明古镇,对景区内外的施工项目,采取了盯建设力度,抓废物清理,保旅游风景三大措施。对黄姚古镇年久失修的古建筑、古民居及时进行修缮,使其得以完整保存。黄姚文化旅游公司在开发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利用古镇资源优势。譬如在古镇东牌楼旁开发建设了占地13亩的古镇森林休闲公园,供来往旅客游憩。园内古朴韵味与现代气息相容相生,完好保留了原区域内上百年的参天古树等原生植被。此外,古镇还注重发展节日文化,如每年“三月三”“七月七”等重大传统节日,都会举办舞狮龙、唱台戏、放河灯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

    3. 持续特色旅游开发。“南有黄姚,北有平遥,东有周庄,西有凤凰”是人们给予黄姚的赞誉。黄姚人在对古镇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建设中,充分利用古镇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并结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深度挖掘古镇的千年民俗底蕴、道教精髓、红色内涵等文化旅游价值,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非凡观赏、纪念价值的特色旅游精品。通过加工农副产品、制作农家特色菜肴、开展民俗娱乐活动等形式,增强游客的参与、互动积极性。

    与此同时,为凸显古镇历史文化内涵以全方位提升品牌形象,黄姚人在民俗文化方面也進行了相应的开发,先后推出了黄姚斗酒节、游鱼龙、放河灯、篝火晚会等大型民俗活动。如2014年,在昭平茶王节暨黄姚旅游文化节上推出了大型实景剧《大美黄姚》,此剧集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视觉性于一身,不仅展示了昭平美、黄姚美,而且在有限的时空里,使得千年古镇的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

    三、黄姚古镇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黄姚古镇的旅游人数逐年攀升,虽为古镇带来了巨大收益,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建筑原真性面临危机,整体景观遭破坏

    古镇现存的300多幢明清古建筑,是最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尽管古建筑的保护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但仍存在保护不全或遭受破坏等问题,若此类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最先牺牲的将是原有建筑的特色风貌。考察发现,一些离主街道较远的老民居由于原住民早已迁移,加之管理不到位,长期未得到固定的维护修缮,一经雨水浸泡,墙面便自动脱落,甚至坍塌;主街道上部分商户对古建筑内部构造进行翻修,在拆除旧装饰过程中损坏了古建筑硬件,大大缩短了古建筑的寿命。

    黄姚古镇核心区的历史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大部分建筑已超过使用年限,结构破损,设施陈旧。在加快古镇资源开发过程中,现有居住环境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现代生活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原居民逐步外迁,古镇的人文原真性和整体性陷入危机之中。与此同时,部分原居民对旧民居进行改建或翻修,以满足游客需求,极大地破坏了原有建筑风格,改变了古镇原有的建筑格局。

    (二)古镇开发过于商业化,开发形式单一

    黄姚古镇开发过程中,对资源缺乏整体性评估。古镇开发过于商业化,古镇建筑充斥着现代感,已丧失古香古色之韵味,游客无法体验到淳朴氛围,大大降低了古镇“乡村性”的吸引力。

    此外,古镇开发形式单一,譬如古镇内开发建设了大批表面迥异而实质雷同的“客栈”,占据了镇内店铺的大部分空间,且广告标语随处可见,影响了古镇整体景观效果,古镇主街道的地方特色丧失。另外,古镇现有的旅游产品存在着历史文化价值较低、纪念性不强等问题。古镇内展示的特色产品多为外来商品,而特有的商品也多为食物类,旅游特色商品欠缺。

    (三)古镇原居民被“边缘化”,民俗意识趋于淡化

    黄姚古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走向成熟。然而,古镇居民在古镇旅游开发等多个环节被“边缘化”。通过实际考察发现,黄姚古镇在旅游开发前中后期,居民被排斥在景区规划、管理、建设、经营等决策权之外,代表古镇居民利益的“昭平县黄姚街旅游开发协会”在古镇旅游开发决策中被“边缘化”;古镇发展旅游业获得的可观收益,绝大部分被古镇旅游公司占有,经多层分配后才由古镇居民分配享有,此时获得的旅游收益及人均年补偿费不仅低且有失公平,古镇居民在旅游收益分配上处于“边缘化”;古镇居民在居住、旅游消费、劳动工作等空间上与古镇相隔离,在分布地域上正逐渐被“边缘化”;随着旅游相关产业不断发展,古镇居民大多因文化程度、专业技术等因素而被“边缘化”,就业机会被外来人员所替代。

    随着古镇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大量不同价值观、生活习惯的旅游者涌入,外来文化对黄姚本土文化造成了一定冲击。黄姚古镇为满足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做出了一定让步,甚至主动创造适合旅游者的文化环境;随着现代化节奏的加快,年轻一代居民民俗意识逐渐淡化,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主动性不强;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一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没有合适的后继者,古镇空心化问题呈现加重趋势;部分商家为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用机械代替手工生产,这些都使得古镇历史文化的传承面临危机。

    (四)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凸显,旅游管理服务松懈

    当前黄姚古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是交通问题。从贺州火车站前往黄姚古镇景区的个别路段未配备快速中小型客车,游客从市区到景区时程较长;其次是公路建设问题。古镇内及周边的部分通行路段路面坑洼,养护不到位,规划建设滞后;再次,配套管网存在缺陷。古镇内的水管、电线等管线交错凌乱,缺乏统一的线路布局规划,影响景区美观。

    古镇旅游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出现了管理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一是景区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讲解员对古镇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存在讲解能力不足或不愿过多讲解的现象;二是景区安保措施欠缺。除特殊节假日外,每逢周末前往古镇游客人数增多,但安保准备不充分,日常安保管理问题突出;三是景区管理不善。古镇的游览竹筏基本是机器动力装置,而竹筏驾驶人员多为缺乏专业训练的古镇居民。此类竹筏驱驶在狭小的江面上,不仅破坏了古镇整体景观,且存在安全隐患。

    (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随着黄姚古镇游客逐年增多,旅游环境的承载能力已近上限。部分游客、商贩将垃圾随手乱扔,导致古镇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此外,黄姚古镇的历史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大部分建筑已超过使用年限,结构破损,设施陈旧、屋面漏雨、木件霉烂,加上人为破坏,亟待保护与修缮。当前,古镇也出现原生态环境受到破壞的现象,如古镇周边兴建的泥砖楼影响了古镇的整体风貌,部分影视制作机构在古镇进行外景拍摄,期间为打造出更称意的影视外景而不惜破坏古镇原有文化生态的完整性。

    四、黄姚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对策

    (一)加大对古建筑保护力度,改善原居民居住环境

    黄姚古镇内保存的古建筑是古镇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针对古建筑损坏问题,相关部门应下拨专项资金,聘请、组织专业人员对镇内古建筑进行定期勘察,及时发现并修复处于危险状态的古建筑。在修复时要坚持用原材料、按原样式,秉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颁布商业经营条例加强监管,杜绝个人将属于保护范围内的、已超过使用年限的古建筑用于商业经营。严格控制商户对古建筑的内外部构造进行翻修、装饰的面积比例,违者予以处罚。关于古镇建筑群的保护措施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10年、20年、30年古民居保护方案及古民居修缮计划。

    另外,在加大古建筑硬件保护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古建筑功能的恢复。一方面,继续推进古建筑古民居修缮工程,在确保黄姚古镇原貌保护的同时,确保原居民住房安全,改善原居民居住环境;另一方面,继续加快推进古镇“安居工程”,加大对安居工程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尽可能把原居民留在古镇内生活,最大限度地维持古镇原真性。此外,要依法将个别穿插在古建筑群中的现代建筑物逐步拆除,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古镇建设的建筑规划,维持古镇原有的风貌特色和建筑格局。

    (二)探索特色化商业开发,培养良性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黄姚古镇过度商业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镇的特色化发展。因此,必须在保持古镇“古气”的氛围下,有规划性地进行开发。譬如,可在古镇主街区内开发适当数量的特色“客栈”,开辟品茶、乐器弹奏、艺术创作等提供文化创意、特色休闲、养生体验的场所;可在古镇周边新建区建设酒店,涵盖具有较强娱乐性的酒吧、KTV、电影院等商业内容。基于统一建设规划下,拓展古镇各行业的商业开发形式,逐步建立起多样化发展模式,促进古镇形成“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良性多样化发展模式。

    同时,还应重视培养适合自身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将古镇传统观光型旅游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集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古镇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外迁对古镇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旅游产业。考虑在古镇外围的荒滩、山坡等地建设发展综合服务区、观光农业区、观光休闲区等,同时要尽量与景区保持一定空间距离,以保持古镇原有田园风光,维持生态平衡。可在古镇外围选择一处植被茂密的山地,在山脚建起大型花园与果园等园区,园区内开辟大型游乐园、浴场,引流山泉作为浴场用水,引源姚江供建特色池塘并搭设观鱼台。果园内可修建马场以及配设马道,环山脚铺设自行车道。黄姚古镇打造全新旅游度假区、观光休闲生态森林园等,在古镇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深度开发和利用古镇旅游资源[5]。

    (三)加大对原居民技能培训,提高居民参与古镇开发积极性

    地方政府是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第一责任主体。黄姚古镇的原居民,是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灵魂,是古镇保持生命力的源泉。政府既要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也要注重原居民的生息,尽最大努力保障古镇原居民在古镇内长久安居乐业。针对部分原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的状况,政府应定期举办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提高原居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其“就地创业”,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采取措施保障原居民公平享受古镇旅游发展带来的合理收益,增强其参与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积极性,共同为古镇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四)深入挖掘古镇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有关部门应组织相关专家开展深入研究,编修适合古镇特色的专门史志,记述古镇古今变迁及其历史文化资源种类与分布、发展及传存等。同时,全面搜集整理古镇历史文化资料,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能只停留在历史文化硬件方面,而应更多关注到特色风俗民情,让古镇特色文化节、旅游节等民俗活动焕发光彩。

    此外,在深入挖掘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突破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的局限性,注重古镇景区旅游的差异性,逐步开发出具有价值性、纪念性、收藏性的旅游产品。譬如在古镇就地取景,创作特色画册,设计古镇古韵印章,制作古镇建筑模型,编织带有古镇独有景物的服饰等。对于食物类产品,要在保持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独创古镇产品品牌。如开发企业可以在原泡制技术基础上加以专业技术,创制出具有古镇特色的黄精酒系列酒品,打造特色黄精酒品牌。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增强管理服务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旅游产业的成长与发展,丰富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任一环节都要投入大笔的资金。因此古镇开发必须广开门路,积极引进外地资金。当前,黄姚古镇在保护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可邀约影视单位、媒体机构进行影视制作合作,古镇以“景”作为无形资产,合作单位出具资金,共同创制影视作品,把既得收益用于古镇开发建设。在实施招商引资方案时,要在对古镇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前提下,准确定位景区客源市场——立足广西、面向全国。不断拓展国内市场客源,逐步吸引国外客源;此外,应逐步增强自身的管理服务能力。在原有管理机制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

    (六)提升民众环保意识,建立监督机制

    针对古镇原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一方面,古镇应先从硬件设施上入手,全面升级古镇街道、垃圾场、公共厕所等公共区域的排污系统,完善垃圾回收、处理设施,并有针对性地扩展设施覆盖面;另一方面,要加大环保知識普及和宣传力度,可在一些重点区域放置警示牌、发放宣传手册,提升游客和居民的环保自觉性。同时,要建立监督机制,对破坏环境者一经证实,予以严厉处罚。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快立法,健全相关保护制度,约束民众的不良行为。

    留住乡愁,保护好中国的古镇古村落,已是当下国人的共识。广西黄姚古镇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国内旅游市场中的一大亮点。黄姚古镇的发展正处于发展相对缓慢的阶段,在未来的开发建设道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今后的建设发展中必须要坚持以“古镇保护”为第一原则,对古镇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精准评估,不断挖掘特色历史文化以助力发展特色旅游,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2008-04-29.http:///flfg/2008-04/29/content_9573

    42.htm.

    [2]李美霖,柯球.广西黄姚古镇旅游开发的现状研究[J].旅游市场,2012,(4).

    [3]郑舟娟.黄姚古镇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正式启用[EB/OL].昭平在线,2016-12-30.http:///in

    dexphpm=content&c=index&a=\sho

    w&catid=15&id=15951.

    [4]黄喜林,潘立文.论黄姚古镇的文化与旅游价值[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8).

    [5]孔樱红.保护和传承视阈下古镇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以广西黄姚古镇古镇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5,(1).

    [责任编辑:朱苗苗]

    相关热词搜索:广西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开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