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丛林一抹惹云烟

    丛林一抹惹云烟

    时间:2020-03-27 05:21:2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山深陵高溪壑纵,丛林一抹惹云烟。”三十年云烟过眼,三十年人聚人散。三十年步入梨园,三十年与《丛刊》结下不解之缘。蓦然回首,仿佛只在转瞬之间。几多讶然,几多感叹。

    我1980年结束了15年军旅生涯,转业到山东省聊城地区文化局。因在部队发表过中篇小说,被分配到文化局戏剧研究室工作。有幸的是,那几年正赶上山东戏剧最活跃的时期。省文化厅每年举办一届“戏剧月”,并组织各地戏剧工作者乘大巴巡回观摩,然后研讨评比,戏剧活动热火朝天。那是一段非常美妙的时光,也是改变我一生志向的时光。在丝竹曼妙的音乐里,在颠簸旅途中,结识了一大批山东戏剧界精英,和《丛刊》编辑部的师友。到现在我还忘不了临沂戏研室主任裴恩庭的话:“别管万元户们有多少钱,反正没人拉着他们看戏”,怡然自得之情,溢于言表。那时省里抓戏剧创作既深人又扎实,戏剧创作室主任王其德、张彭,每年都组织召开“剧本创作研讨会”,剧作者带着自己新写的剧本在风景秀丽的青岛、烟台海滨,在泰山脚下学习交流,并特邀全国著名戏剧专家如吴雪、欧阳山尊、刘厚生、郭汉城、马少波、曲六乙、严振奋、沈毅、杨雪英等分批莅临授课、辅导。《戏剧丛刊》主编张善堂、宋云峰、王晓家,编辑王殿基、孙书臣、蔡宛柳等参与研讨,从中选拔优秀剧本,在《戏剧丛刊》刊载,创作、研究、推荐、发表、排演一条龙,既实效,又实惠。省文化厅分管副厅长于占德、艺术处长孙毅和大家同吃同住同讨论。一起下海游泳,一起沙滩拾贝,关系融洽而又亲密。

    就是那一段经历,奠定了山东一大批轻年剧作者献身戏剧事业的决心。潍坊青年编剧葛树伟以他的新理念创作出《香格里拉》在圈内首引波澜。“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遗憾的是,葛树伟雄心未展,带着他心中的“日月”,39岁突然折翅夭亡;紧接着是青岛的黄小镇,呕心沥血创作出话剧《四十不惑》,被国家青年艺术剧院选中排演,给山东戏剧界带来不小“震动”。而小镇同志恰在“不惑”之年赍志而殁;跟着是省话剧院的优秀青年编剧王厚强所创作的《眷恋》,他深入油田,奔走荒原,废寝忘食,剧本由省话剧院排演后,获得省和国家多项奖励,而厚强同志亦带着他对戏剧深深的“眷恋”,英年早逝。山东不知是怎么了?“山深陵高溪壑纵,丛林一抹惹云烟。元知造物心肠别,降才不怜转恨天。”但我深信,应运而集的这一拔山东编剧们,“前仆后继”的执着追求,迟早会开花结果的。

    在厚强遗憾而去的前两年,他创作的《眷恋》和我写的话剧《榆钱树下》双双获得华东“田汉戏剧奖”。那年《戏剧丛刊》主编张善堂带着我们两个到江西南昌领奖。颁奖后,江西省戏剧刊物主编季晓燕,九江人,热情邀请我们归途中游览庐山。季晓燕的弟弟是九江派出所所长,一下山便把我们拉进九江饭店喝酒,说你们山东大汉个个是酒豪,于是轮番敬酒,首先把厚强喝倒了,接着我也找不着北了。船票都买好了,马上到了开船的时间,我们两个却动不了,这可让张善堂主编犯了难为。所幸九江派出所有的是警察,于是两个警察架一个,呼呼拉拉把我们架到了船上。当时船上所有乘客无不瞠目而视,以为警察从哪里抓来两个“罪犯”。至今我和张善堂主编见面,回忆起来那段经历,仍历历在目,羞颜于丢人现眼的九江一幕。

    加入山东戏剧创作队伍后,我写的第一个剧本是话剧《爱情变奏曲》。因为我的专长是写小说,不敢冒然行事,我先把酝酿好的题材写成中篇小说,名字叫作《节奏》,在山东大型文学刊物《柳泉》上发表,然后又改成话剧。因为是创作的第一个剧本,心中毫无把握。但当时参加烟台剧本研讨会的《戏剧丛刊》副主编宋云峰老师非常看好它,拿回来在《戏剧丛刊》以头题发表。这给了我很大鼓励,为我今后的戏剧创作铺下了第一块基石。接着我在《丛刊》连续发表了《蜜月》、《多彩的霞光》、《多梦的季节》、《路边店》、《蘑菇峪》等。

    提起《爱情变奏曲》,我的处女作,还有一段难忘的轶事。那时的我,年轻,傲气,虽然初学写戏,但听不进意见。记得那一次创作室邀请来著名戏剧家、文化部副部长吴雪和欧阳山尊、曲六乙。让他们每人承包一部重点作品。欧阳山尊老师负责我写的《爱情变奏曲》。当时对欧阳老师提的意见,想不通,便常和他争吵,创作室的赵均伦、刘晖在后面紧张地拽我的衣裳,但我行我素,不予理顾。能看出山尊老师不高兴,我也不痛快。省创作室主任王其德找我谈话,没有批评,而是介绍欧阳山尊老师情况,从延安从事文艺工作,一直是泰斗级专家,学术精,见解深,并且还详细介绍了山尊老师父亲欧阳予倩大师,“北梅南欧”享誉全国,抗战期间毅然焚装救国奔赴西南抗日,与田汉、夏衍等在炮火硝烟中组织震撼世界的“西南剧展”。这是主任对我不批评的批评。我也感觉到自己态度对不起山尊老师,可山尊老师见了我依然满面笑容,亲切地叫我小刘。尤其是陪同山尊老师一块来的山尊老师的爱人徐静媛老师,对我格外亲切,晚上在烟台文化局参加舞会,硬拉我跳舞。我从来没进过舞场,毫无节奏感,徐静媛老师手把手一步步教。如果说今天还会跳慢三步,那是徐静媛老师的功劳。

    二十年磨练,我的创作有了些成就,所创历史剧《春秋霸主》和现代戏《补天》,引起国内戏剧界关注。2007年秋,文化部在全国挑选十人赴北方四省(辽、吉、黑、内蒙)介绍“精品”创作经验。十人中除我以外有广西文化厅艺术处处长陈巧燕,巡讲中途她找到我,说:“刘老师,请你给我们广西写个戏吧。我问写什么?她说写欧阳予倩。我脸上没表示,心里暗暗一惊。我说,广西有很多题材可写,百色起义、镇南关、瞿式耜等。她说广西桂剧团跟欧阳予倩有情节,抗日战争年代,欧阳大师曾任广西桂剧团团。说这个题材广西搞了十几年,一直没搞出来。陈巧燕处长没看出我瞬间犹豫,她哪里知道二十年前我和欧阳山尊老师那段过节呢?广西自治区桂剧团团长龙倩专程到北京请欧阳山尊老师签属委托书,说她们请山东编剧刘桂成创作他父亲欧阳予倩的舞台剧。那年山尊老师九十三岁,住在医院里,他说,“是山东那个小刘”——还记得我。于是在病床上高兴地签下委托书。并说:“戏排出来,请你们到北京来演,我去看戏。”听龙倩回来告诉我这些话,心感到愧疚。

    感谢广西给我机会让我还这份欠账。谁能想到会是这样一个方式,又怎么能想到会和遥远的广西联系在一起呢?很多事情不能不令人为世间恩怨叹奇。《欧阳予倩》剧本2007年底完成初稿,2008年初开排,当年在广西获得大奖。2009年5月被选人国家地方戏(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2009年底,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欧阳予倩是中央戏剧学院第一任院长),受中央戏剧学院特邀,该剧赴北京“中戏”演出。遗憾的是欧阳山尊老师没能等到“在北京看戏”就匆匆走了。在“中戏”演出时,徐静媛老师带着她的家人来了,我又见到她,非常激动,虽然徐老师七十多岁了,依然雍容娴雅,提起当年之事,她动情地说:“当年在烟台月亮湾拣回来的石头我至今还保留着。”

    我也保留了那份记忆和愧疚。

    《戏剧丛刊》是我很多初创作品的摇篮。到老忘不了《丛刊》曾编辑过我剧本的主编谭源才、王晓家、邵冠武、姜慧,编辑高今、徐增华、蔡宛柳、朱绪常、孙海翔,还有为我的剧作写过评论的于学剑、马建中、何丽、朱刚、高志娟等,他们为我、为山东所有剧作者所付出的心血,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今天为祝贺《戏剧丛刊》创刊30周年,我想把当年我为中国《剧本》创刊50周年写的一首诗《灵魂要经过千百年锻炼》,再转赠给《戏剧丛刊》我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耕耘着那片古老的田园,

    月光照着芝兰。

    风正吹过山巅,

    思绪飞越时光空间:

    东坡雪堂,杜甫草庵,

    子昂孤垒,稼轩瓢泉。

    于是东门挂冠,李白辞官,

    陶令抛弃五斗米俸钱。

    啸傲东皋,行吟泽畔,

    王粲登楼,屈原问天。

    东方有了,

    临川梦,西厢情,窦娥冤……

    这片方寸世间粉墨歌弦,

    直教几辈人如醉如狂,如痴如癫。

    灵魂要经过千百年锻炼,

    人生太需要一声浩叹!

    (刘桂成:一级编剧,著名剧作家)

    2010年5月于济南

    相关热词搜索:云烟一抹丛林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