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浅谈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浅谈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0-03-29 05:21:4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该文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论述了目前茶园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茶园害虫;绿色防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5-0057-02

    Research Progress on 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of Tea Pests

    Fang Chuan et al.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Abstract:Combing with agricultural control,physical contro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etc,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tea pests were discussed at present,in order to giv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ea pests.

    Key words:Teapests;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Agricultural control;Physical control;Biological control

    茶葉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其质量和安全一直备受消费者的关注。目前,对茶园害虫的防控主要依靠化学防治。但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污染了环境,增加害虫抗药性,杀死茶园天敌,严重破坏了茶园的生态平衡[1],而且农药的长期残留积累,使得茶叶本身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自2006年以来,我国政府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方针,逐渐形成了目前的“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为主题的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本文总结了目前茶园害虫的主要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期为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1 农业防治

    1.1 加强茶园管理 早春晚秋及时修剪病虫枝,清理茶园枯枝落叶、杂草等并集中销毁,减少越冬病虫基数;采摘季节,分批多次采摘茶叶嫩梢,减少虫害取食;夏季合理修剪茶枝,除虫枝,改善茶园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磷肥,控制尿素施用量,增强茶树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

    1.2 适当行间种植 在茶园四周种植一些树种,茶蓬沟间种植紫云英、三叶草等绿肥作物,改善茶园小气候和生态环境,增加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为茶园害虫天敌蜘蛛、草蛉、瓢虫等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1.3 种植害虫诱集或驱避作物 已有研究表明,丁香罗勒、迷迭香、柠檬桉和芸香等4种植物挥发油可有效调节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行为,其中迷迭香对茶园虫害表现出明显的驱避作用[4-6],可在茶园边种植此类植物,达到驱离害虫的目的。同时在园内周边种植对害虫具有引诱性的植物,将害虫引诱到一定范围内,再集中捕杀。同时还可种植对天敌具有引诱作用的植物,增加茶园内生物多样性,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这项技术措施为“推-拉”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或昆虫挥发物等调控靶标害虫以及天敌的分布和丰富度,从而降低害虫对作物的为害[2]。该策略在茶园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中并取得一定成效[3]。

    2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茶园安装频振式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茶园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等害虫;利用害虫的趋色性,茶园内使用黄板、蓝板诱杀茶蚜、假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蓟马等具有趋色性害虫;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如茶园内鳞翅目成虫用糖醋诱杀,效果显著。同时可结合以上几种防治措施,在茶园内交互使用,在实现对害虫“精准杀灭”的同时,对有益昆虫进行保护,可达到减少害虫落卵量以压低害虫基数,减少茶园虫害发生。

    3 化学防治

    在选药上,应严格按农药安全间隔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在茶叶上限用农药;在农药使用过程中,按照剂型轮换使用的原则交替使用,把握用药量、药液浓度、施药次数等,降低害虫药抗性。

    4 生物防治

    4.1 利用害虫天敌 茶园天敌资源比较丰富,达300多种,主要有蜘蛛、蜂类,如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 halyomorphae)、茶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euproctidis)、瓢虫和草蛉等,对茶园的鳞翅目类和同翅目类、鞘翅目害虫均具有较强的捕食和寄生作用[7];利用“生物导弹”技术,即茶园内携带病毒的害虫天敌赤眼蜂,寄生于害虫卵块内,使其无法孵化,同时还能在害虫群体中传播病毒,有效地控制茶园内害虫的种群数量。

    4.2 微生物制剂 目前已被开发成产品并投入实际应用的微生物制剂主要有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B.popilliae)、球形芽孢杆菌(B.sphaericus)和缓病芽孢杆菌(B.lentimorbus)、白僵菌、绿僵菌、木霉菌、拟青霉菌和核多角体病毒(NPV)等,在茶园害虫的防治上应用较为广泛,杀虫活性高,大大减少了茶树害虫特别是鳞翅目、同翅目类害虫的发生,对瓢虫、食蚜蝇等茶园天敌没有不良影响[8-10]。

    4.3 植物源农药的使用 以鱼藤酮、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主要通过毒杀、麻痹、引诱、忌避等方式干扰昆虫正常行为和发育,对天敌较为安全的农药。如目前在茶园内使用较广泛的20%查虫清水剂、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2%苦皮藤乳油等,对防治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茶叶螨类、茶尺蠖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可减少对有益天敌如蜘蛛、草蛉等的伤害[10,11]。

    4.4 昆虫信息素及昆虫生长调节剂 目前在茶园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信息素有茶毛蟲性信息素、茶长卷叶蛾性信息素等,并已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2-14]。信息素除诱集害虫外,还可作为测报工具和防治手段;害虫行为调控剂也是茶园生防的新技术手段,目前我国在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行为调控剂研究上已取得一些成果[4-6],在部分茶园也得以推广使用。

    农业部于2015年2月17日制定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提高科学用药水平,这无形之中为绿色防控措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以“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为主题的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我国各地茶园正在推广运用,这对进一步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减少防控成本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铁锋,杨青,毛宇骁.茶树害虫抗药性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6):199-200.

    [2]Cook SM,Khan ZR,Pickett JA.The use of push-pull strategies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J].Annu Rev Entomol,2007,52:375-400.

    [3]Gnanapragasam NC,Sivepalan P.Eco-friendly management of tea plantations towards sustain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 Science,2004,3(3&4).

    [4]江丽容,刘守安,韩宝瑜,等.7种寄主和非寄主植物气味对灰茶尺蠖成虫行为的调控效应[J].生态学报,2010,30(18):4993-5000.

    [5]张正群,孙晓玲,罗宗秀,等.芳香植物气味及提取液对灰茶尺蠖行为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2,39(6):542-548.

    [6]Zhang ZQ,Sun XL,Xin ZJ,et al.Identification and field evaluation of non-host volatiles disturbing host location by the tea geometrid,Ectropis obliqua[J].J Chem.Ecol.,2013,39(10):1284-1296.

    [7]向玉勇,张帆.赤眼蜂在我国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2):20-24.

    [8]Mukhopadhyay A,De D.A new strain of Entomopathogenic bacillus of the tea pest,Eterusia magnifica(Butl.)(Zyganiidae:Lepidoptera) from Darjeeling Foothill Region of India[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15(3):359-365.

    [9]王定锋,吴光远,王庆森,等.球孢白僵菌不同分离株生物学特性及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杀虫活性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7):750-754.

    [10]刘明炎,毛迎新,谭 荣荣,等.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的效果及持效性[J].湖北农学,2008,47(7):800-801.

    [11]冯安伟,章玉苹,岑伊静,等.薇甘菊乙醇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及其蜘蛛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10,32(1):54-59.

    [12]戈峰,陈小飞,王常平,等.茶毛虫性信息素对茶毛虫防治效果研究[J].茶叶科学,2002,22(2):115-118.

    [13]陈德凡,赵丰华,红楼,等.昆虫性信息素在信阳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初报[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0):96-98.

    [14]彭萍,徐进,侯渝嘉.假眼小绿叶蝉性信息素田间诱捕试验[J].南方农业,2007(1):77-78. (责编:张宏民)

    相关热词搜索:害虫研究进展茶园浅谈防控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