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矿物的设计

    矿物的设计

    时间:2020-03-30 05:23:4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走进巴黎设计场(Lieu du design)“矿物设计”(Mineral Design)展的展厅,瓷器制品纯净的质感,和玻璃绚烂的色彩与奇幻的光影便会令人呼吸一窒。这个以矿物材料运用为主题的设计展,无疑是一次视觉盛宴。不过,此展会的目的绝不仅仅局限于展出造型精致的工艺品,或展示法国瓷器、玻璃、水晶等制造行业的高超工艺,更是希望借助近50位不同文化背景、年龄、职业的创作者对于矿物类材料的多元化诠释,来启发制造业和加工业者,探讨这一类材料在造型、工艺和应用上的创新可能。

    矿物材料的造型魅力

    这次“矿物设计”展上的很多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感受和了解矿物材料独特的美感和物理特性。比如“标准工作室”(Normal Studio)的首席设计师让·弗朗索瓦·丁江(Jean-François Dingjian)在作品《餐桌风景》(Paysage de table)中,主张餐桌和餐具设计在造型和质材上应相互衬托和呼应。制作这款餐桌的材料,是耐高温高压、在半导体制造业中常见却极少在家具设计中见到的碳化硅。碳化硅粉末烧结所得到的坚硬桌面,手感细腻,光泽柔和,并具有极高的耐用度。桌面上的餐具使用的则是上釉陶瓷材料,表面有规则的纹理。设计师在决定造型时参考了卫星地图和鸟瞰风景照片:桌面好似平坦的土地,而餐具则仿佛湖泊和山谷。在这个设计里,碳化硅这种材料表面独特的“泥土”颗粒感和陶瓷餐具上“梯田”式纹理的光影效果结合得非常出色,名副其实展现了一道沉静雅致的餐桌风景。

    法国设计师本杰明·格兰道尔(Benjamin Graindorge)设计的灯具《晨雾》(Morningmist),用玻璃材料表现迷雾。设计师将大量着色玻璃球焊接在一起,使之成为云朵的形状,利用玻璃的反射折射特性雾化灯光。加拿大籍旅日设计师领导的Nendo设计室,更进一步利用玻璃的光学特性,设计了名为《x光》(X-ray)的玻璃雕塑作品,这是一个有一定厚度的玻璃壳,内层涂有反射镜镀膜,壳中安置着一个玻璃球,这个球的图像在圆曲的玻璃壳壁上经过多次反射,让观者有一种仿佛看到玻璃壳内有多个大小不同的球体的错觉。这个设计构思基于简单的光学原理,却制造出奇妙的视觉效果。

    意大利的石版画设计工作室 (Lithos Design)设计的系列餐具《共同元素》(Element Commun)包括了餐刀、柠檬榨汁器和蛋糕铲,充分发挥了陶瓷材料耐高温、耐腐蚀、高硬度的特性。英国瓷器工艺家马太·前波(Matthew Chambers)的土陶雕塑《集合》(Clique)是层层包叠的陶土雕塑,每层色彩的渐变使它看起来像一朵花苞。前波希望土陶这种历来粗旷的材料,也能够拥有几何化和韵律感十足的造型美。

    改造玻璃模具

    即使对于很多经验丰富的职业设计师来说,玻璃或水晶制品的设计都是极富挑战性的,因为其生产加工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想要精确掌控最后成品的形态与色彩,必须对工具、模具的物理化学特性有全面的了解。

    在这次展览的近50件展品中,有一组作品立意非常特别。这便是瑞士洛桑设计艺术大学(ECAL)的一个学生小组在设计师罗南·布鲁莱克(Ronan Bouroullec)和玻璃艺术家马特·高耐(Matteo Gonet)共同指导下创作的系列玻璃器皿。这组名为《热工具》(Hot Tools)的作品把重点放在传统玻璃吹制过程中常用的模具的改造上,学生们可以利用各种可能的材料和工具来制作自己的模具,通过设计新颖的模具创造出奇妙的玻璃造型。这些学生选择的模具材料,从机械零件、建筑砖料、纤维材料、皮具到木头盒子无奇不有,而最后完成的作品造型,充分表现了玻璃这种质材介于液态与固态间那种光影流动的独特美感。其中丽塔·保特罗(Rita Botelho)设计的是在一块带孔的金属板材上插上一圈金属棍而围成的“栅栏”模具,当半液态玻璃从上至下垂直“滴入”这个“栅栏”中,因为金属棍之间有间距,未凝固的玻璃便因重力作用从这些间距中挤压出来,并在冷却后形成阶梯状的优美线条。这个模具非常有趣的地方在于底板上金属棍的插放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变化,金属棍栅栏的圆周、棍与棍的间距、每根金属棍的长短都可以任意作调整。仅一个模具就可以变幻出多种成型可能,因此设计师将其命名为 “DIY 模具”再恰当不过。

    飞利普·格兰道费尔(Philipp Grundhöfer)的“动态模具”(Mould in Motion),是他设计的一款分为很多层的木头模具,并且每一层都可以转动。当层层对齐时内部是规整的空间,这时将吹管上的液态玻璃滴入模具,趁未凝固时开始按不同方向转动每一层,内部的玻璃受力,被拧麻花一般被扭成层叠曲折的形状。这同样是个可以根据转动力度不同而使成品出现无穷变幻的模具。虽然拉拧模具层的过程靠手工完成,最后得到的造型具有很大偶然性,但这种“偶然”产生的造型,正是设计师所追求的效果。

    这个系列里另一件名为《砖》(Stein)的作品,其设计师费利克斯·科林穆勒(Felix Klingmüller)用耐火砖制作模具,玻璃制品成型后便留有砖块的方形纹路。在传统玻璃吹制过程中,模具一旦在玻璃成品上留下明显痕迹,作品便被视为残次品;但科林穆勒却将这些工具的痕迹从缺陷变为个性十足的造型特色,而这个使用建材制成的模具,也是一个对玻璃制造业者来说非常有启发性的概念。

    玻璃器皿的制作工艺在欧洲的发展和完善有着漫长的历史,欧洲不仅在热塑、雕刻、打磨等传统工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大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喷砂雕刻、沥线、蚀刻、乳化等深加工技术也早已发展到世界顶级高度。不过,也正因为技术工艺发展到一定高度,推陈出新便更为艰难:一方面掌握传统技艺的是手工业者,他们磨练技艺、精益求精的同时通常更加循规蹈矩,容易被传统造型思维模式限制;另一方面玻璃加工行业多为大规模生产服务,其模具和机床设备无法轻易调整。“热工具”这个系列作品虽然带有实验性,技术层面上还有很天真的地方,但其设计理念不同程度地触及了玻璃制品生产环节;设计者不是通过绘图来决定造型,而是通过改变生产工具来开发新颖的玻璃形态,这对于玻璃制品行业来说是具有极大启发性的。

    陶瓷与建筑

    除了传统的装饰品、卫浴、家用品和家具外,展览还提供了大量矿物材料设计运用的新思路,比如陶瓷汽车减震器、瓷器玩具、瓷器家电、耐热玻璃烟斗等等,但这其中有很多实验成分,可行性无法一一证实。矿物材料在小型产品设计上的运用还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其功用与其他类型材料(金属、塑料、木头等)相比并无绝对优势。相對的,把陶瓷和玻璃材料大面积运用在建筑设计中的几个作品,可行度更高,因为其充分发挥了这类材料独有的耐热、耐酸、不易渗水腐蚀的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设计师夫拉维·赛利埃尔·文森-贝蒂(Flavie Serrière Vincent-petit)展出的作品是一道高强度玻璃砖拼接成的墙壁。原本这个设计的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场所和城市景观,但设计师发现这个设计也适用于家庭装潢,于是她简化了玻璃砖拼接固定的方式,并且将方方正正的玻璃砖改为优美的波浪形,使这种玻璃墙在功能和造型上完全适用于私人家庭环境。

    建筑设计师弗雷德里克·鲍勒(Frédéric Borel)的陶瓷材料设计《鳞甲》(Ecailles),将可大批量生产的陶瓷片用钢丝编成一副墙面“铠甲”,当墙面有一定弧度时,鳞片张开的位置和开合度便会随之有所变化,产生出不同的立面效果。这个“瓷器布料”设计在临时展台及不规则形状建筑的外墙装饰上可以起到很大作用。

    设计师马丁·泽克利(Martin Szekely)的作品《Z形屋顶》(Tuile Z),则将瓷砖设计成可以像乐高玩具一样拼接的结构,无需其他黏合剂就可以拼成一座严丝合缝的屋顶。因为陶瓷具有柔和的感光度,这座屋顶在不同强度的日光下,砖与砖之间错落的光影会微妙变幻。高强度陶瓷材料不怕雨水腐蚀和日光暴晒,完全可以适应户外环境。

    虽然此类型作品的设计思路非常具有启发性,但陶瓷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潜力目前仍受到其昂贵价格的限制。即使是玻璃这种传统的建材,因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热能,且目前难以完全回收再利用,在欧洲建筑市场的应用前景也并不乐观。未来建筑业如何将这些材料精确地运用在设计中,并兼顾现实的经济环境,值得设计师们思考。

    通过这次“矿物设计展”可以观察到,设计行业的未来与新材料的研发、旧材料生产工艺的更新是密不可分的,设计者和生产方需要更多交流合作的平台。材料的应用和诠释是复杂的,其中涉及的知识范畴有时已远远超出设计行业的专业范畴,设计师们的智慧和造型能力,需要结合工业界的技术力量和专业知识,才能将每种材料的形与功用在一个更为贴近生产和生活的环境中发展到极致。

    相关热词搜索:矿物设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