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科学技术人才必须具备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人才必须具备人文精神

    时间:2020-04-05 05:16:4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提要]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立统一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反省科学活动脱离人文精神给人类带来的不良后果,深刻地认识到科技人才只有具备人文情怀,才能真正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科技人才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消费主义及其在中国传播的价值观影响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YJC700068)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2月22日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科学精神是人们从科学活动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理论精华和价值观念体系。它产生于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活动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探寻求识的理性精神。所谓科学认识活动是指人们认识和揭示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精神活动。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性是进行科学认识活动的客观基础。而人们所具有的探寻、求识的主观意识以及对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规律的确信,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能力的坚定性是科学活动的精神基础。

    第二,实践标准的求真精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其科学性与真理性才能得以验证,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勇于批判、敢于挑战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任何真理都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处于永恒的发展之中。勇于批判与敢于挑战则是促进科学永恒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宽容精神。对不同的学术派别,不同的理论观点,应有的态度是求同存异,宽容以待。

    第五,百折不挠的奉献精神。对于真理的追求义无反顾,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坚忍不拔、乐于奉献,这是科学得以产生、创新的必要条件。

    2、人文精神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人类自我关怀。其内涵十分丰富,如追求道德信仰、道德人格的价值;期望和渴求自由、公正的功用;对人的尊严和主体性的尊重;对人类的生命、死亡、幸福以及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和思考。它十分珍爱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明成果,更加关注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它主要表现为人们的道德品质、艺术素养、宗教观念、哲学思辨、价值理念和实践规范等,对人生具有重大的导向和提升作用。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并存着两种基本形式,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必不可少的两种精神力量。

    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者具有对立性

    第一,科学精神是对客观世界真实、协调与统一的追问、探寻,它提倡理性至上。人文精神通过情感、意志、信仰等感性活动来理解生命的价值和追寻,关注的是人的主观世界,具有浓郁的感性色彩。

    第二,科学精神把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认识外化为人的理性力量。重视的是外部世界的真实性、有序性、整体性等。人文精神则把对于人的世界的认识和美好愿望内化为人的素养、气质和品德,强调的是人的尊贵自主性、价值功用性、向往追求性。

    第三,科学精神突出客观性,强调的是符合自然界固有的规律性。人文精神则更倾向主观性,强调的是符合人的意志和愿望,它关注的是人生在世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统一性

    第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依存。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不坚持科学精神,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不能取得成功。同时,如果不按照人们的主观愿望去改造世界,实现特定的价值目标,就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依存,统一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

    第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包含、相互渗透。首先,没有纯粹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中包含着着人文精神。人们之所以去认识世界,获得科学理性认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愿望,寄予了人的情感需求。思维科学满足人的求知欲望,自然科学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社会科学指导人的交往倾向。因此,合规律性的科学精神与合目的性的人文精神是统一的,科学精神中包含着人文精神。同时,也没有纯粹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中也包含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在关注人的同时,也要关注外在的客观世界,关注人与客观世界的辩证关系。因为人们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客体本身的性质和属性,也取决于人们是否能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认识的程度和水平。失去科学精神指导的主体需求,就是虚无缥缈的主观臆想。人文精神对人生理想、价值的思考和理解,不仅要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也要以理性思辨为指导。可见,人文精神中也内蕴着科学精神。

    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既对立又统一。人文精神必须具有现代的科学理念;科学精神也必须具有崇高的人文情怀。二者统一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二、对丧失人文精神的反省

    (一)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它给我们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日益便利的生活。但是科学技术本身是把双刃剑,由于人们用新兴的科学技术,一味地向自然界掠夺式地索取,已经造成危害人类自身的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再如,纳粹医生和日本军国主义731部队的医生所进行的人体试验、克隆技术等生物技术的研究,尽管具有科学价值,但他们的活动却与人类的道德伦理、造福人类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背道而驰,是彻头彻尾的犯罪行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恐怖主义,这个21世纪的政治灾难,其危害性之大、之深、之广不言而喻,一些高知分子的加入导致了该组织现代化水平显著地提高,这使人们战胜它面临更艰巨的挑战,也反映了人类道德信仰的危机。所以失去了正确价值取观的引导,科学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就必然迷失方向。

    (二)科学活动必须诚实守信。全球化的竞争是诚实守信、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竞争,而不是抄袭剽窃、投机掺假、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的竞争。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我们应重新思考和定位科技人才的素养问题,坚决克服单向化的人格塑造模式。要使之既要具有追求真理、敢于挑战创新的科学精神,又要有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与社会与他人、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关系的人文精神。科学发明、科学创造要遵守道德规范,不抄袭、不剽窃,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才能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总之,反省以往的不足之处,科技人才必须同时具有人文精神,才能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科技人才

    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科技强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代的中国迫切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现代的科技人才必须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兼具于身的复合型人才。

    (一)科技人才求知探索的勇气源于极强的好奇心的驱动。爱因斯坦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创新思维是科技人才科学精神的灵魂。科学研究要实现创新,要求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通力协作。逻辑性思维梳理思路,构建创新的理性体系。非逻辑性思维的想象力开拓了创新思路。直觉、灵感、顿悟等有时也能够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而好奇心则充分激发了人们潜在能力的发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对正在从事的工作乐此不疲,愿意、勇于去进一步对其本质和规律进行求知和探索。

    (二)科技人才质疑批判的科学精神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前提。科技人才对现有科学理论观点的批判、质疑,对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必须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目的。这就要求科技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必须具有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科技人才不应参加任何反社会、反人类的组织,也不能参加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组织,这是科技人才必须坚守的道德信仰和良知。

    (三)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人才拥有优良的心理品质。科技人才不仅要有独立性、自主性,还要具有优良的心理品质。科学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必胜的信念、坚毅的品格、百折不挠的精神、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就为科技人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可以说,科技人才心理素质的高低决定其创新能力的高低。

    (四)科技人才必须在坚持客观尺度的同时坚持主观尺度。真理标准是科技人才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客观尺度。但是如果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能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丧失了人文精神这个主体尺度对生命的关怀,就没有意义。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就需要广大的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提升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聪明才智,做出突出贡献,以满足人民大众的生活需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基于上述的分析,便可清醒地认识到:科技人才必须具备人文精神,既要有现代的科学理念,又要有崇高的人文情怀。人文精神必须始终贯穿于科技人才的科学研究与科学实践活动之中。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瑶.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必然性——新时期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反思[J].时代报告,2011.10(下).

    [2]陈民,李勋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础[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1.

    [3]何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生幸福的精神支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5.

    相关热词搜索:技术人才必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