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原因信息化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原因信息化分析

    时间:2020-04-11 05:20:3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现阶段,由于缺乏教学设备、师资团队缺少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全和教学手段落后等原因,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所以很难达到专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积极进行教学革新,树立学生的实践思维,才能培养出应用型心理学人才。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当前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原因以及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原因分析

    前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国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都出现了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也因此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为了适应社会需要,教育部在1998年就设置了心理学专业,很多高校也开设了不同的心理学课程。当前的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实践操作性最强的一个,对于社会心理问题也做出了最全面的研究。由于应用心理学具有实践性特点,所以我国非常重视该专业的培养,它在心理学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提升。

    1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成因

    1.1 教学设备欠缺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大部分高校都为心理学专业增添了教学设备,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教师教授和课堂模拟开展实验教学,从而增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高校自身情况的差异,所以在教学配置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学校添置的心理学设备非常有限,所以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受到了阻碍。因此,教师只能进行分组学习,采用循环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在分组教学中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实验任务,一个小组完成以后下一个组继续进行实验,这样虽然能够应对教学设备缺乏的问题,但是心理学实验在时间上是不对等的,采用循环实验法也需要大量的实践,这就导致了教学课时和实验教学之间矛盾的产生。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根据调查显示,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非常重视理论基础教学,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导致学生很难达到社会职业需求,毕业后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产生更多的意见[1]。另外,有将近一半的心理学家对高校心理学专业的技能训练,尤其是高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不满意,学生普遍缺乏实际问题处理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会因为缺乏实践能力而影响到职业发展。因此,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学要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高校的教育责任。

    1.3 教师团队实践能力不足

    古语云:“名师出高徒”,由此可见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性,但由于历史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从事应用心理学的教师,有很多是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学学习的,所以没有系统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比如说教师对“心理测量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引导”等知识掌握不足,只是接受了短暂的培训或者自学就走上讲台授课,所以他们无法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判断,从而造成很多问题的产生,让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形同虚设[2]。虽然有一些高校设置了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但是因为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能力,所以效果会大打折扣,导致学生缺乏实际问题解决能力[1]。

    2 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

    当前的应用心理学教学依然局限于填鸭式教学模式,缺乏专业性和应用性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纯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在实践中也无法联想到理论知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很难得到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也面临重重困难。因此,高校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教师也要精简理论讲解部分,只要突出知识重点、其他内容捎带一下就好。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事态发展过程,同时积极改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模拟的方式改进实践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能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2 建构系统的实习机制

    心理学见习是独立而重要的实践环节,对于本科的心理学操作学生来说这段学习经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也可以大幅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熟练度。但是,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操作时间不固定,而且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所以要建构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实习机制。一开始应采取各专业的共同发展实习模式,而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学习一个学科,让他们能够了解多元化知识,改变实习形式单一的局面,使其具有层次性和实际性。其次,教学质量不过关和硬件问题也会导致实践操作学习无法完成,因此学校要建立高标准教学设施,从而保障教学的专业性。最后,学校还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性,在大一和大二时期组织学生见习,让学生在大四阶段能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按质按量地完成实习任务。

    2.3 建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的高校心理学教学评价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国的应用心理学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考评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让教学环节的质量也能在評价的压力下不断得到提升。在考评制度中,针对专业技能的考核标准需要进行改善,要实现考评的多元化,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除了对每门课程进行常规的考试测评以外,还要进行技能考核,并制定出测评标准和流程,对流程进行分项测验,从而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高校应采用教考分离的政策来测试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参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专业的人才考试测评,每个学期举办一次定向测评,考评方式可以尽量多元化,以便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另外,通过心理咨询案例和实践性心理报告测评对学生进行咨询与研究,同时可以通过提交论文实验报告阐述自己对心理学的认知,这样就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习能力,及早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对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制定出符合学生现状的人才培养方案[2]。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只有开展全方位的教学,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的发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就业与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吕航,吴海英.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 2014,17(31):36-37.

    [2] 张斌,邱致燕,王叶飞,等.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3(31):178-180.

    相关热词搜索:薄弱实践能力心理学信息化原因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