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广西区际贸易不平衡的成因分析与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广西区际贸易不平衡的成因分析与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时间:2020-04-21 05:15:5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区际贸易作为区域间最直接的经济行为,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广西区际贸易问题为例,结合近年来数据进行实证考察,发现广西长期处于区际贸易逆差状态,且贸易逆差的规模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考察广西区际贸易产品结构,分析逆差形成原因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区际贸易调整的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广西区际贸易逆差经济增长

    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地区,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唯一地区,区位优势显著,战略地位突出(姚慧琴、任宗哲等,2009)。广西经济发展得以全面的提升,同时其区际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并且逐年递增。从整体上看,广西处在货物与劳务净流出的状态,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但不能弥补区际贸易中的逆差额。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区际贸易发展对广西的经济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寻求何种商品流通战略,这是对广西谋求经济稳定增长需要研究的问题。

    广西区际贸易格局总量分析

    区际贸易格局一般通过贸易平衡状况和商品结构体现出来,是地区经济技术实力和区际经济利益关系在市场上的综合反映,与地区国民收入决定有紧密关系,了解广西区际贸易格局是展开深入分析的基础。

    根据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其中,各省市货物和劳务净出口包括區际贸易差额(净出省)和国际贸易差额(净出口)。由于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是地区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区际贸易差额代表的是最终产品的流向和分配。据此,可计算出各省区际贸易差额,其计算表达式为:

    省际净贸易量=货物与服务净流出-国际贸易净出口额,在国际贸易中,净出口额以美元为结算单位,按照当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折算成人民币。

    表1反映了广西2001-2007年区际货物和劳务净流出状况,正值是顺差状态,负值是逆差状态。由表1可见,广西区际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逆差额随着经济发展有阶段性波动,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问题并不是逆差本身,而是造成逆差的内部结构。据朱泽山(2005)统计,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区际贸易也是逆差,并且差额比广西还大,但是这三省国际贸易顺差,可以完全弥补区际贸易逆差额。广西以及西部其他省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净收入远不及上述三省市,货物和劳务净流出长期是负值。

    广西区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分析

    要素禀赋和区位环境是区域比较优势存在的先天条件和基础,商品结构则是这种先天条件的外在表现。区域内商品结构,反映出本地区在区际贸易中的分工状况。通过对广西区位商的计算,可以大体反映区际贸易商品结构。

    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它是指一个地区某一产业产值在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全国该产业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的比率,其公式如下:,其中,i表示第i个地区(i =1,2,3…n); j表示第j个行业(j=1,2,3…m);Lij表示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LQ表示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区位商可反映出区域产品分工与行业优势,LQ >1,表明该地区产品有剩余,可以支持对外输出,具有行业内的优势;LQ <1,表示产品不能满足本地区消费,需要从外调入来满足本区需求,属于行业劣势。LQ =1,表示为全国平均水平。用LQ-1表示贸易比率,即某地区某行业的出口额/该地区对该行业产品的需求份额。贸易比率有正有负,正值反映产品输出比率,负值表示产品输入比率,输入比率最大为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相关数据,整理出广西三大产业、主要工业产品以及农产品区位商及贸易比率(见表2、表3、表4)。

    (一)广西三大产业区位商

    地区产业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笔者通过对2008年数据核算,得到广西三大产业区位商(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区位商为1.79,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为0.83和0.93,表明广西第一产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上可以支持产品全国净调出或净出口,这与广西在资源上的比较优势相关。第二和第三产业均低于全国水平,产品不足,总体上需要从外区调入才能满足本地区市场需求。从整体上看,广西产业层次结构相对较低,以传统农业和资源型工业生产为主,现代工业落后,服务业发展逐步加快。

    (二)主要工业和农业产品贸易比率分析

    表3和表4反映出广西36个工业部门和15大类农产品区位商和贸易比率。在工业产品方面,36个工业部门中贸易比率大于0的有20个部门,占整个工业部门的54.6%,小于0的有16个,占整个工业部门44.4%。对具体行业进行观察发现,贸易比率为正值的行业多集中在资源型开发方面(如煤炭、金属开采)和地方特色产业(木材、造纸等),而在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产业上,如通信及电子计算设备、电器制造、机械制造等,贸易比率均为负值。

    农产品方面,15大类农产品中贸易比率小于0有10大类,分别为粮食、棉花、油料、麻类、甜菜、烟叶、茶叶、苹果、梨、葡萄,占农产品种类的73.3%,为区外市场赢得广西市场的农产品。贸易比率为正值的有甘蔗、蚕茧、水果、柑橘、香蕉,仅占农产品种类的27.7%,是广西赢得区外市场的农产品。大部门产品均需要从外调入来满足本省内需求,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粮食、油料等均为负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广西在主要产品和农业产品生产中存在严重的供求不平衡现象,大部分工业和农业产品需要从外调入来满足本省需求,可以赢得区外市场的产品(矿产资源、糖类、木材、造纸等)附加值低,结构单一。在国际贸易顺差不能弥补的情况下,其结果是国民收入的外流,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广西区际贸易格局成因分析

    根据传统的贸易理论,从广西自然、社会历史发展的动态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制度政策,对广西贸易逆差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要素资源禀赋的地区差异

    要素资源禀赋的地区差异导致各地产业结构设计上的差异是广西区际贸易逆差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区间要素的稀缺程度影响各地区要素的相对价格,进而决定各地区产业结构设计规划。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国在生产中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时,其产品成本就较低,而生产中密集使用别国较为丰裕的生产要素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而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生产要素禀赋上的差异通过商品在货币成本和价格上的差异体现出来,贸易差额则是各种商品在货币成本和价格差异上的总体表现。要素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两大类,各种要素价值按一定方式的结合凝结在商品中。尽管西部各省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核心作用的社会经济资源(资本财力、人才教育、科学技术、城市化水平)极度匮乏,这种差距在产业结构中充分体现出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一体化,社会经济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越发重要。

    (二)地区基础设施环境和区际间开放程度上的差异

    地区基础设施环境和区际间开放程度上的差异是广西区际贸易逆差格局形成的外部原因。基础设施是指区域可利用的各种设施及质量,包括交通系统、通讯系统、能源动力系统,住房储备,文、卫、科教机构和设施等。基础设施是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区际开放反映地区对外交流,参与区域分工的程度,是区际贸易产生的内动力。长期以来,广西区际贸易发展水平总体上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环境,加之基础设施薄弱,水平和层次较低,区域开放区域分工深度不够,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这就决定了广西在区际贸易过程中,运输成本高,商品与劳务输出困难,大多在当地周转。产业结构落后,造成贸易产品大多是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层次较低,附加值不高,区际贸易经常处于逆差状态,这种状况不仅当地收入外流,还使得原有市场萎缩。

    (三)国民经济体系的制度层级构架的制约

    国民经济体系的制度层级框架给予了欠发达地区次级经济主体成长的空间的制约(王磊,2003)是广西贸易逆差成因的重要原因。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当长一段时间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属于次级经济主体,近些年来,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有可能形成国民经济增长的一极。但长期处于次级经济体地位,使得广西在财力和政策上没有得到倾斜,相反,更多地为经济主体省份提供资源和劳务。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慢,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转变阻力大,产品缺乏市场竞争。

    区际贸易不平衡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区际贸易通过商品与劳务的交换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区际贸易不平衡长期存在,但也被长期忽略。在地区发展中,追求高投资和高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区际贸易逆差被掩盖,这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值得关注。

    在开放经济中,按支出法核算一国经济总量,方程为:Y=C+I+G+NX,其中,Y, C, I,NE分别代表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将其运用于区域经济的分析中,得方程:Yi=Ci+Ii+Gi+TXi。其中,Yi,Ci,Ii,Gi,TXi分别表示第i区域内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区域内货物与劳务的净流出。为核算地区区际贸易差额对经济增长的的贡献度,将TXi进行分解,即TXi=DXi+FXi,其中DXi表示地区区际贸易差额,FXi表示地区国际贸易差额。则得到新的地区国民收入恒等式:

    Yi=Ci+Ii+Gi+DXi+FXi

    在国际贸易中,相关研究核算我国净出口变化对GDP的贡献度(或拉动力),将其运用于地区间区际贸易中,据此,可以核算出区际贸易的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简单的直接关系,即区际贸易增长对区域GDP的贡献率为K,公式如下:

    ,其中, 为自身的导数,表示为区域国民收入变化量;表示区际贸易对GDP的贡献度;为GDP增长率。那么,区际贸易对区域GDP增长率的贡献度等于区际贸易对区域GDP贡献度与区域GDP增长率的乘积,即:K=M*N。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核算出广西区际贸易对区域GDP贡献度以及区际贸易对区域GDP增长率的贡献度。

    从表5的核算结果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区际贸易额对广西GDP的贡献都保持在-5%左右,区际贸易带来的逆差,实际上是当地收入的流出额,地区生产总值的外流。与顺差地区相比,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区际贸易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来看,区际贸易带来的经济增长变化从2002年到2008年分别为-0.8%、-0.7%、-1.3、-0.5%、-1.2%和-1.1%,加上贸易乘数的效应,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广西经济的发展。虽然这种逆差额占经济总量比重并不是很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贸易逆差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就越明显。通过近几年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2004年以后,广西GDP增长保持在10%左右,区际贸易对GDP增长率的拖累作用达到-1%,从短期来看,这种作用并不是很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从外向型向内向型的转变,这种约束作用会越来越显著。

    結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广西区域贸易中,工业和农业产品的需求供给存在不平衡,大部分产品不能支持输出。仅仅依靠资源优势,广西在矿产资源和农业产品处于可输出的地位,但不能弥补其他产品的不足所带来的净流出额。通过核算广西区际贸易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区际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是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广西商品结构状况和区际贸易逆差,本文对广西调整区际贸易格局和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如下建议:

    (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并发展资源型工业

    将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加强资源调查和勘探,为资源型工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广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制糖业、林业以及铝业和旅游业,都是广西支柱产业,除此之外,在其他资源的开发上,仍然不足,甚至没有开发。大力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一条产品的“产业链”,这不仅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在不断完善优势产业和深度开发资源优势的同时,要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不断扩张的催化剂。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政府宏观调控和扶持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原则,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工业规模,深化广西工业。

    (二)加大西部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经济发展,人才是关键。国家目前为解决西部人才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西部的现实却仍然是“人才不爱来,来了留不住,留住了不安心,不愿扎根西部”,究其原因在于西部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包括:人才待遇低,与东部相比差距十分明显;生活环境艰苦,生存状况差;发展环境差,发展空间不大等。针对上述问题,在西部人才队伍建设中,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提高西部人才待遇,增加西部艰苦环境补贴,使其总体收入标准高于东部,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到西部工作。

    (三) 加强与中东部互补分工产业建设并有选择地引进中东部转移产业

    近些年来,国家倡导东部产业向内陆转移的政策,广西应抓住这个机遇,结合本省产业优势和劣势,有选择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区际产品输出的竞争力。此外,利用资源的禀赋优势和特色产业,与东部地区建立市场互补分工建设,坚持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升华作为产业互补建设的关键点,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发展各经济区域的特色产业。

    参考文献:

    1.姚慧琴,任宗哲等.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王磊.中国区际贸易壁垒及其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J].财贸研究,2003(5)

    3.朱泽山.区际贸易差额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4.林毅夫.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与经济发展[J].中国改革,1999(8)

    5.蒋满元.区域间净贸易量变化与区域经济波动的关系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6)

    6.陈林生,李刚.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与区域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04(4)

    7.赫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8.贝蒂尔·奥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王黎黎,男,汉族,重庆市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学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朱泽山(通讯作者),男,汉族,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相关热词搜索:广西成因不平衡调整分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