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从文化角度分析当前农村宗教信仰问题

    从文化角度分析当前农村宗教信仰问题

    时间:2020-04-22 05:23:0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目前基督教在农村发展很快,宗教的两重性特点昭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基督教在农村的传播和发展。分析农村基督教信仰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重要的是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且采取一些列相应的调试措施,确保基督教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相适应,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关键词宗教 基督教 文化 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B9文献标识码:A

    正在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其中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农村的稳定。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基督教作为一种“人性升华和放射并客观化、对象化而形成的社会文化体系”得以较快的传播和发展。一方面具有文化教育功能,基督教中形成的教义教规可以规范个体行为和社会角色“论及群体平等和谐博爱的基督教伦理与中国传统伦理形成某种交融于会通”有益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推进。另一方面具有心理调适和道德劝诫功能。但是,基督教作为一种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它能“使人脱离现实,使人在信仰中陶醉,忘却现实的痛苦,从而丧失先进社会变革的动力”。使信徒出现价值判断的守旧主义倾向,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迷信化。

    基督教的二两重性特点昭示我们新农村的建设中必须重视宗教的发展,在它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对其经济方面予以引导发展,对其消极方面予以克服,努力发挥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1 农村基督教信仰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基督教信仰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徒构成上有变化。性别上,女性人口居多;年龄上,老年人口多,所占比例超过一半;.身患疾病的教徒多于身体健康的教徒;文盲半文盲人口多,学历上,普遍偏低;职业上下层劳动者居多。第二,信教目多元化。信教从作为一种精神安慰和心里解脱变成带有政治经济目的行为。第三,基督教组织复杂化。里面组织规模,组织形式不一,不同组织内部有不同的教义、吸收成员标准、传播方式。第四,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方式由过去在家庭教会或教堂等固定场所进行,如今在网上也出现了宗教传播。第五,混淆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对宗教过度痴迷,地方政府的引导不够。使很多人把披着宗教合法外衣的迷信当作是正常宗教的信仰,把中国传统的封建迷信同基督教进行结合,使正常的宗教信仰也偏离了轨道。第六,歪曲基督教本身的含义。把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停留在“上天堂”、“求平等”、“做好事”等肤浅理解层次上,绝大多数教徒停留在 “中国宗教的大众信仰是以现世功力意识为主体”的“弥散性”信仰模式上。

    这种现状会使正常的社会秩序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干扰,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受到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影响,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 当前农村基督教信仰问题成因分析

    2.1 旧的意识和观念根深蒂固

    “小农意识”也称“小农经济意识”,是一种与小农经济伴随的落后观念。中国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把农民造成小农的意识,形成典型的实用主义群体。在追求富裕生活和舒心的环境过程中,有的信教人员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又不舍得花更多的钱,恶病求愈的心态会驱使他美女加入这一团体。虽然,农村的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看病还是很贵很难的。在加上农民的打算盘的小农意识的影响,只要有一部分人加入宗教团体并且治好病,就能带动很多人加入。

    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习俗造成人们思想不够开化、守旧,信神信教而轻视科学、规律。而基督教教义教规恰恰迎合了人们的一些心理,并且在某些教义方式上也类似于中国传统习俗。所以,人们对基督教教会有兴趣。再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整体文化水平还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人精神空虚,缺乏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在精神生活上也急需一种信仰。

    2.2 文化教育落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

    近几年,国家及政府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在基础设施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软件设施还是相对弱的,主要是师资力量普遍呈现一种老龄化,新老教师更替较慢。使得农村的教育没有活力,知识凝固化、老化,科学性不强;无专业教师资格证书的民办代课教师成了农村教育战线上的的主力军;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骨干教师好而音体美教师的缺额较大,多年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师资队伍不稳流失严重,“下不来,留不住”现象严重。在农村很少有为成年人提供补习班、提高农民自身科技文化知识的的学习班。所以,农村的教育无论在基础教育还是再成人教育上都缺乏科学性、实践性、先进性。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不高,不能很快的思想解放,容易接受主观性强的东西。

    2.3 农村的文化精神生活贫乏

    农村相对落后基础文化设施没法提供愉悦的文化活动,造成农民精神生活的空虚。平时,除了干农活看电视聊天做饭,偶尔去市里买点东西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让自己更好放松的方式了。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不断健全,忙完农活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在送完孩子上学后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并且所谓的文化下乡,科技下乡也往往流于形式。“精神生活的空虚,必然导致他们选择信教来作为精神寄托和思想交流的平台” 。

    还有就是这些信徒有一种寻求佑护的心里,面对复杂的环境变化,他们无法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和心里来面对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帮助,恰逢基督教把人性的美德提升到了神性的美德高度,“从而使信仰热爱与希望成了基督教学说的支柱和基石”皈依耶稣基督在某种程度上使之有了依赖感和归属感,似乎看到光明的前景。

    2.4 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首先,缺乏信任度。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单一,方法老套,开了会做了报告下了文件就了事。并没有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农民的生产和经济实际结合起来,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二是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甚至腐化堕落丧失了党员在广大农民中的先进模范作用。这深深地伤害了广大农民的心,而“基督教推崇忘我之爱、牺牲之爱,强调爱心与和宽恕情怀”的博爱精神和人人平等思想,为基督教再农村的传播提供了情感沃土。

    还有就是缺乏高度。部分干部对开展农村的思想工作认识不清,存在重实际工作、轻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软工作,可有可无的,没有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3 解决农村宗教问题的措施

    3.1 加强农民的思想建设

    加强思想建设首先就是要用先进的理论教育武装群众。我们要逐步改革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宗教制度,利用基督教的教义、教规中的积极因素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加强和改善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避免被一些主观主义的东西所迷惑。在人生观上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克服消极落后腐朽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抵御腐朽生活和没落价值观点的能力,提高集体主义价值观,避免小团体主义。

    其次,加强和改善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农村的基层干部要努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文化设施,采取群众所接受所欢迎的方式进行,善于引导发扬民主。把解决农民的思想问题同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3.2 加强宣传教育,深入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在农村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教育。通过各种路径宣传我们国家的宗教政策和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信教群众遵纪守法意识,抵制宗教的不良思想的侵蚀。通过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对基督教教牧人员、场所负责人和传道员进行普遍的、经常性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从而可以有效封杀异端邪教在农村信徒中产生和传播的途径。我们还要逐步改革与我们国家主流思想相抵触的宗教质素,使其可以更好地使之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3.3 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活跃农村文化活动

    一直以来,农村的文化建设相对的薄弱一些,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不断消除信徒的宗教迷信化支撑点,为建设和谐文化做贡献。同时,“面对当前的社会转型和文化重建,伦理认知的创新发展或返朴归真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从人类优秀智力成果汲取营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发现并运用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使之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3.4 提高教育水平普及农村科学文化知识

    广大农民的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将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与成败。关键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对文盲信徒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从农村的学校教育开始,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的投资力度。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在师资的软件方面有所改善,使教师的年龄年轻化、知识丰富多元化、先进化、现代化,教师的观念也能与时俱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农村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杂费,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在农村开展举办班、培训班等形式,对宗教团体负责人和教职人员进行爱国守法教育,提高教职人员素质。让老百姓学习先进的科教文化知识。将科技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活,弘扬宗教中的伦理道德精神,服务和奉献精神,积极开展社会慈善事业等。使广大老百姓增强遵纪守法、爱国爱教观念,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确保基督教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相适应,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另外,还要加强农村的网络建设,通过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广播教育,电化教育,函授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农村大喇叭科技培训直通车。建立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弥补农村成人学校办学条件的不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这些措施对宗教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689.

    [2]许志伟 ,赵敦华 .冲突与互补:基督教哲学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165.

    [3]张厚军.苏北农村信教现象的分析及思考[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9-60.

    [4]张俊江.农村信教不容忽视[J].经济研究导刊,2009(27).

    [5]姚新中.儒教与基督教:仁与爱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61.

    [6]田真.世界三大宗教与中国文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202.

    相关热词搜索:宗教信仰角度农村分析文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