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思维革命的利器

    思维革命的利器

    时间:2020-04-26 05:16:5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金融业的分业、混业问题是当前学术界争论的一个新热点,这个命题也是各国当局需要认真研究并确定战略对策的一个重大议题。从理论上讲,这涉及对金融体系本质的重新认识;从金融机构经营理念上,涉及一个价值标准问题;在政策设计上,涉及一个政策导向和监管理念的变化问题,诸如是维持一个严格管制下的金融分业经营格局,还是形成一个鼓励自由经营的宽松政策环境,这涉及管制与自由化之间的盈缩,风险与效率之间利弊权衡,以及如何改进金融监管方式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重视金融分业、混业的研究,涉及我国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取向。是继续长期维持金融分业管制格局还是转向允许混业经营的政策,是一个方向性的战略选择。为此,从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对金融分业、混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询其背后深藏着的理论脉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环境,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证券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与监管部门的制度安排进行探讨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929~1933年,一场劫难般的经济危机席卷欧美国家,经济危机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自由市场优越性的坚定信念,也使人们重新评价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当英国人凯恩斯及其宏观调控、政府适度参与市场经济理论渐成主流经济学之时,华尔街的投资家们遭到了最严厉的斥责与愤怒的声讨。在很多人看来,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股市的崩盘,而股市崩溃的根本又在于金融混乱。其中,银行经营证券业务是导致一系列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也是导致众多金融机构倒闭的最重要原因。美国议员格拉斯和斯蒂格尔于是提出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并迅速获得通过。金融业诞生以来自然形成的混业经营状态就此结束,分业经营成为金融业的主流。

    而这一分就是半个多世纪。

    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结构实施分业经营的目的与效果来看,虽然分业经营能够使金融机构更加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优势业务,避免盲目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同时也有利于政府的监管,降低金融业整体的系统性风险。但是,分业经营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严格的业务划分使投资者失去了方便、快捷和综合化的服务机会,投资者不得不与多家金融机构往来以满足其多种需求。同时,业务范围的严格限制使银行丧失了许多盈利机会,削弱了银行的实力与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贸易迅速发展,而金融业的分业经营状态已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要求,反而加剧了银行等金融结构的风险,使其生存能力受到限制。事实上,政府和监管部门对分业经营的种种制度约束,构成事实上的金融压制。金融压制的政策不仅影响金融系统的整体效率,而且割裂了金融系统的各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削弱产业的竞争力。在封闭经济体系中,分业经营丧失的仅仅是效率,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分业经营更严重的后果是银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滞胀使人们开始怀疑那个曾经给自己带来希望的凯恩斯及其宏观调控理论,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重新受到欧美国家改革者的重视。作为自由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金融混业经营再次成为华尔街投资家们的诉求。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R·J·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aw)系统地提出了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不断发展并成为上个世纪80年代放松金融管制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理论动因。

    经过“80年代金融改革”,美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经济基础逐步消失,“分业经营”的制度也已经不断被现实所突破。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金融业开始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混业经营”时期。1999年年底,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至此,在西方世界,由美国创立、而后被许多国家认可并效仿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时代宣告终结,混业经营成为各国的共识。

    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这股不可逆转的全球化潮流,对于中国金融机构而言,似乎充满了诱惑与压力。混业经营的改革不但涉及中国金融机构本身业务模式的调整,更涉及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与市场化改革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因为,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经济体制的效率和经济增长的效率主要通过金融效率的增进而得到体现,同时体制的非效率因素(如渐进转轨产生的成本、摩擦及政策推进、操作上的不成熟等)和经济增长的非效率因素(如经济增长波动过大、持续过热、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等)所产生的问题也在金融领域积淀,转化为现实的和潜在的金融风险。

    似乎,中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不可阻止,但历史却并不一定认同这样的判断。

    事实上,混业经营是一定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混业经营所带来的效率优势的发挥有赖于相关制度环境的成熟和完善。在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潜在的金融风险是巨大的。上个世纪最后20年间,全球以金融深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导致全球金融风险突出,共有93个国家爆发了112场金融危机,其中46个国家的51场危机直接导致银行系统的大规模破产。

    可见,混业经营方式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制度变迁必定有一段漫长的过渡时期。因此说,如何避免简单地从概念出发,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金融分业、混业经营的问题是当前国内金融业改革首先要确定的前提。此外,对于中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探讨,还必须考虑其产生、演变的历史原因及主客观条件,并在变化的经济环境背景下理性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混业“涅槃”——中国证券业的战略抉择与制度安排》正是站在这样的视角,对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问题做出了理性的分析与翔实的探讨。该书作者、北京大学博士后郄永忠从对发达国家金融业经营体制、组织形式、混业经营体制理论依据等角度出发,结合德国、美国等国家金融业从分业到混业的制度变革内容,以及造成全球金融业从分业转向混业的影响因素,系统地阐述了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郄永忠博士还在书中详尽分析了金融混业经营环境下政府金融监管的理念变化与金融监控体系革新等问题,对中国证券业的混业经营的发展战略选择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该书最后部分还对中国金融监管当局从分业向混业的监管制度安排做出了建设性的设计。可以说,《混业“涅槃”——中国证券业的战略抉择与制度安排》一书对中国金融混业改革具有切实的借鉴价值。而对于寻求浴火中重生的中国证券行业来讲,不啻为思维革命的最好利器。

    (作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利器思维革命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