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时间:2020-06-07 05:19: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新闻访谈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西方生活的背景、历史的发展与语言的情境不同,直接影响着新闻媒体访谈交流方式的不同,这也导致中国记者在使用英语进行新闻访谈的过程中出现跨文化语用失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加强跨文化意识与敏感度,培养语用能力,有利于实现英语新闻访谈中成功对话。

    [关键词]英语新闻访谈 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081-02

    随着世界各国日益紧密的文化与经济交流,越来越多的外国访客、商务人士、旅游达人来到中国,新闻记者得到更多的机会进行跨国采访,这样一来,机会与挑战并存,很多新闻记者由于缺乏对受访国家文化背景及语言环境的认知,也会在采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甚至会导致很多语用失误,同时导致采访失败。

    因此,在新闻采访中,避免出现语用失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势在必行。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记者需要掌握更多的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来迎合国内外新闻报道发展与变化的趋势,有意识地避免语用失误,从而达到成功地向公众传播准确信息的目的,利于国际交流的顺利发展。

    一、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理论基础

    在语用学理论研究发展的30年中,语言学家一直关注于如何使用语言来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然而,在跨文化交流中,即使人们使用了礼貌的语言,还是存在着一种语用失误的现象,结果导致交际失败。那么,什么是语用失误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也意识到了跨文化语用的重要性。

    (一)语用失误的概念

    语用失误这一概念最初是在1983年由珍妮·托玛斯提出的,她认为语用失误分为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与社交语用失误两类(so-cialpragmatic failure)。

    在中国,也有很多语言学权威学者提出相关概念:一般认为,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不合时宜,或者说话方式不恰当、表达不合习惯等,具体来说,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何自然,1997:205;钱冠连,1997:223;张巨文,2000)。“语用语言失误指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张巨文,2000);“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何自然,1997:207)。其中,何自然先生的概念被广大中国语言学者所接受并进一步研究。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体系,他们的交流不是个人的交流而是代表着某文化群体意识的交流,他们在交流中也会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在自己的社会群体中表现出的各种行为都被看作是自然的,没有人会意识到价值体系和交流方式的不同。因此,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光凭标准的目标语发音,准确的语法和丰富的词汇是完全不够的,因为在跨文化交流中,目标语的语用规则与文化习俗更为重要。每个社会群体都有其特定的交流习惯,另外,大多数人在自己的语言环境中认为自己的行为方式很正常,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语用规则有什么不妥。所以在跨文化交流中,都按照自己的语用方式去交流,因此导致语用失误而产生交流障碍。当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就会有一种惯性思维——应该使用哪些词汇表达,怎么使用语法,以什么样的语速等等,但是即使有良好的语言知识还会产生交流失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跨文化语用规则,导致一系列尴尬的、可笑的语用失误。

    二、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出现的原因

    新闻媒体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与宣传各国文化、经济、政治等核心内容的窗口。然而在进行英语新闻访谈时,很多中国记者会出现一些语用失误而导致采访失败或宣传中断。尽管他们可以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却忽视了对方的文化差异、认知差异以及与语境差异。

    (一)文化差异

    事实上,即使来自同一国家的人在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时,也容易产生语用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原因也是由于文化差异。那么对于中国记者与英语国家的受访者来说,尽管中国记者为了采集到重要的信息,一般会准备采访相关的材料,但由于新闻的即时性与随机性,也会在采访中出现语用失误。

    文化差异产生的语用失误对新闻访谈的影响是极大的,可能播报出令人误解的信息、错误的信息或者信息传递障碍,最终导致访谈失败。如果中国记者在访谈过程中受到自己文化背景的干扰或者影响,即使使用的是英语,也会觉得交流信息困难、尴尬甚至失败,因为采访者和受访者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思维和理解模式。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人们通过学习和使用语言获得文化知识,文化有共性,同时具备文化空缺性与文化冲突性,这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新闻媒体工作者,更加应该意识到这点。

    (二)认知差异

    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心理行为,而认知是以语言为基础,语言是认知的窗口,它可以推动认知的发展,是巩固认知与记录认知结果的工具。反之,认知的范畴有差异就会导致语言语用差异。如果新闻记者意识不到这一点,就会造成新闻误解与语用失误。

    例如:一名中国记者采访来自巴基斯担的北京大学的客座教授,两人使用英语进行的访谈。中国记者开始为了缓解采访陌生的气氛,就借用教授戴的手表来开始以下谈话:

    记者——“Your Watch is so beautiful, who gives you? ”

    教授——“My student, also my boyfriend gives me.”

    中国记者听后十分迷惑,继续追问:“You love your boyfriend very much, but why do you choose your student as boyfriend?”

    教授——“Yes,I love my boyfriend very much.”

    结果有了这样的新闻报道:这位教授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可能在将来还会结婚,恭喜他们!教授看到这篇文章非常生气,因为中国记者做出了错误的报道。

    事实上,巴基斯担人对“boyfriend(male friend)”一词与中国人理解的“boyfriend”完全不同,认知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从而导致采访中出现语用失误。

    (三)语境差异

    英语词义掌握得再好,也要结合语境来理解词汇或者语句的含义。同一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因此,在不同的交流语境中,会导致人们对同一词汇的不同理解。例如,在外交交流中,外交部长与大使都可以称为“Excellency”,但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级别的官员的称呼也是不同的。在英国,一般使用“The Honourable”的称呼,所以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的语境,语用也是有明显差异的。如果新闻记者意识不到,很容易造成语用失误。

    三、避免英语新闻访谈中出现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对策

    语言的交流方式因人而异,而对于记者来说,加强跨文化意识与敏感度、培养语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给定的话题或者内容,都需要一定的交际能力才能顺利完成采访,尤其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背景深厚,想同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利用英语进行新闻采访,对于中国记者来说,更是一个挑战。

    (一)加强跨文化意识与敏感度

    在英语新闻访谈中,中国记者不仅要意识到,母语为英语的人与非母语为英语的人在交际行为中有文化与社会语言的差异,其在访谈中也要有意识地融合这种差异,避免语用失误。一方面,要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社会文化意识,对他国文化深入了解,并取得文化认同;另一方面,要提高敏感度,有必要对采访中的一切文化差异提前做好了解,未雨绸缪。新闻记者应该准确了解本国的文化以及目标语的文化之间的差异,因为他们是传播信息给公众的桥梁与媒介,一旦发生语用失误,就会引起多方面的巨大影响,如经济、政治等。具体可以通过阅读、旅游、社会实践等方式了解他国文化;学会对文化冲突、尴尬境地避重就轻;理智分析和有选择地接受文化差异等方式来加强理性与感性上的跨文化意识与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二)培养语用能力

    任何英语学习者,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使用语言时需要的语用规则尤为重要。这就是学习语言中涉及的两种能力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对于新闻记者,必然有一定的语言能力,那么,对语用能力的培养就要有所偏重。利用语用学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可以有效地培养语用意识与能力。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熟练使用两种原则,有利于避免语用失误。如中国人不好意思接受别人的赞扬,总是否认,这是为了表示谦虚和礼貌,然而,对于大多数英语国家的人,更喜欢直接接受别人的表扬表示礼貌,所以如果受访者对于一名中国记者的工作表示认同时,中国记者要有意识地回答:“Thank you!”而不是“No!No!”如果拒绝对方的赞扬,反而违背了礼貌原则,使对方失去了刚刚建立的信任。因此,培养语用能力要灵活运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四、结语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各国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多,跨文化交流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闻记者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搬运工,在各国跨文化交流中,肩负着更加不可推卸的责任。新闻记者只是单纯地掌握英语的词汇、语法和篇章等字面上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为了顺利地进行英语访谈节目,新闻工作者还需要加强跨文化语用知识,培养跨文化语用能力,这有利于中国文化向世界各国的弘扬传播,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通过新闻访谈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6.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J].北京:外语世界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彭海多

    相关热词搜索:英语失误访谈跨文化分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