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的困境与突围

    汉语言文学的困境与突围

    时间:2022-08-16 13:4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贵州省贵阳市中共贵阳市委党校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文素养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滞后性逐渐突显出来,无法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就是从汉语言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困境入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发展过程;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75-01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专门研究我国文学作品语言中所涉及的词语和句法的学科,是承载我国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载体。通过对汉语言的学习,可逐渐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文学语言功底,在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可直接运用专业知识对其进行评价,不断提高人文修养,进而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状分析
      汉语言文学具有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应用价值高等特点,其培养模式主要以培养知识性人才为主,且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对突出汉语言专业涵养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可见,应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重点放在文学才能上。相关调查资料表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方向多是从事语文教育、新闻出版、编辑等专业工作,这些工作对写作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因此,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应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培养专业型人才,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二、汉语言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认同感不强。尽管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涉及面较广,但尚未涉及到工程、营销、企业管理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导致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不认同该专业的工作机遇和未来发展空间,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点,缺乏传承伟大文化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2.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载体,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及其未来工作方向的选择。因此,在设置专业课程的过程中需将基础专业性知识的学习考虑在内,但部分学校无法达到这一要求,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学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视度不高,缺少一些综合性的基础课程,且很多课程是根据该学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来设置的,未能从专业发展角度进行设计。
      3.专业发展定位不明确。在学科惰性的影响下,很多学校并没有根据市场变化对汉语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调整,也未能重新整合现有的专业资源和师资力量,导致该专业始终处于一种迷茫的处境。
      4.考试制度不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试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专业考卷所考的内容基本是一些概念性的基础知识,这让很多学生只关注最后的考试结果,而忽视了整个文学素养的提高;一些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深度不够却能顺利通过考核,这也间接反映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考核机制存在缺陷。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对策研究
      1.优化汉语言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发展应紧跟新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真正具有文学文学能力、写作能力的专业型人才,为了保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持续发展,需对当前教育教学结构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育的针对性,丰富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并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和重要性,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具体内容为:①调整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比例。专业课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在不降低专业课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增加一些公共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②优化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比例。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所选择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根据专业特点,针对性的设置选修课,同时也要加大对选修课的考查力度,保障选修课的教学成效。
      2.准确定位人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传统专业,其人才定位培养需根据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①在人才培养上应具备中心化思想。在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语言文字工作者,主要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在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从业机会的多样性即是对这种传统中心化工作的挑战,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将语言文字作为一项基本技能进行培养;②培养信息化人才。汉语言文字工作还应熟练掌握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包括传播学、多媒体技术、自动化技术等。
      3.提高专业的实践性
      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主要从以下方面推进:①增加实践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比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社会对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课堂实训,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进入报社实习、参与互联网媒体的文稿协作、参加语言类课题研究等。同时,在对参加实践的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践岗位特点,要求学生提供自己的劳动成果或是文字作品进行考核,以提高考核的实效性;②安排学生随岗实习锻炼,要求学生参与学校以外的相关岗位鍛炼,且将这种实习锻炼纳入学生的日常考核,通过科学的组织和严格的考核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网络在线资源
      互联网作为一个大规模的信息数据库,承载着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最新资讯和动态,汉语言文学专业可通过网络平台找到全新信息,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代替的辅助工具。互联网形势下的阅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新基础,可从中获取有效的技巧,并在互联网模式的影响下形成一种相对科学的思维方式,利用积极的态度和方式感悟其中厚重的文化涵养,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
      5.推行参与式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实行以学生为主的参与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汉语言文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利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国际化的课程要求,鼓励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其在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亲切的人文关怀,充分利用民族文化来感悟人生真理,真正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进而提高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戴承元.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3,25(1):106-110.
      [2]蔺佳影.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9):59-59.
    相关热词搜索:突围困境汉语言文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