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时间:2022-08-16 23:3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工学结合”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让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工作,在工作岗位中学习,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互融合的目的。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典型特征,也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教育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从当前高职教育现状来看,很多从高职院校走出来的毕业生,很难快速走上工作岗位,即使找到工作,在学校学习的技能知识也无法顺利转化为工作技能。这种“工学脱节”的现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采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向工作岗位的顺利过渡。
      一、高职教育采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高职教育改革的良性发展
      高职院校主要向社会各个行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不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相关的技能知识就可以实现,还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实战”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积累经验,获得实践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需要利用企业的管理经验、设备资源和企业的人才来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能够将服务社会、发展科研和培养人才三大职能进行有机的统一,从而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活力与生机,从而促进高职教育改革的良性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高校和高職院校的扩展,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的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老师不仅需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未来会从事职业的岗位能力,包括职业道德、方法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一项核心竞争能力,专业技能强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就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而这项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获得。因此,高职院校采取“工学结合”模式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环境下建立竞争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有利于校企的资源共享
      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高职院校一直追求的教学目标,挖掘优秀的人才是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而“工学结合”则可以同时满足这两个教学目标,企业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而高职院校给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这样既能做到资源共享,又能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二、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树立“工学结合”教育理念
      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和提供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使命,高职院校教育的实质就是为社会各个企业提供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要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只有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才是有用的人才。高职院校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确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企业的需求不脱节,这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要和校外的企业加强合作。“工学结合”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体现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学校中的“学”,还是企业中的“工”,都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去做,同时也可以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学做相融,做学结合,促进行为主体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牢牢树立“工学结合”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且围绕这个教学理念有效开展教学。
      (二)校企相互兼职,实现资源共享
      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数都是一毕业后就从事教师职业,这些老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就比较薄弱,缺少工作经验,甚至有些老师一边教学一边学习,这种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也可想而知。高职院校要对此加以重视,可以和校外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相互兼职,实现资源共享。比如,让学校的老师去企业中挂职训练,或者让学生去企业中顶岗实习,同时,企业中的优秀员工或者管理人员可以来校担任实践活动课的指导老师,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一些科技研发工作。通过这种相互兼职的方式,将双方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校企共赢和资源共享。
      (三)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完善的制度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工学结合”中的“工”既包含校内的“工”,同时也包含校外的“工”。前者主要指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工作,后者主要指学生深入到社会企业中进行工作,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校外的企业并不欢迎学生进入企业定岗实习,一方面,企业不希望学生知道一些核心机密和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学生的能力不够,担心学生实习反倒增加生产成本。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可以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纳入职业教育,并建立一系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法规,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结论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优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需要对此加以重视,并积极探索,提高人事,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梁耀相.基于“工学结合”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08):23-25.
      [2]桑格基.工学交替——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及就业的重要途径[J].巴音职教,2007(01):19-22.
      [3]贺华,吴云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的教育规律和企业规律[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2):10-13.
    相关热词搜索:工学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分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