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中国式夫妻关系:互相物化

    中国式夫妻关系:互相物化

    时间:2022-08-18 19:2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沐心,70后情感咨询师,美文作家,著有散文集《有风走过》等。
      万万没想到,今年因春晚大火的不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央视而是山东卫视,最具话题性的不是某某小鲜肉唱了什么歌跳了什么舞,而是山东卫视春晚小品《海的誓言》。这个小品原意是讴歌“为了群众的生死不顾个人安危”的救捞英雄,却因为小品的一段台词引发众怒,网上群起diss:“这是男权思想和物化女性的行为,堂堂卫视要传递什么价值观!”“老婆是什么?难道是你雇来的廉价保姆?”
      惹起众怒的台词大概是这样的:“我和我老婆从订婚到结婚总共只花了4万块钱,老婆从24岁嫁给我,假设她84岁离开这个世界,她在这个家生活了60年,21900天。我花了4万块买了她21900天,平均一天才1.826元。一天不到两块钱,她要为这个家打扫卫生,照顾老人,下地干活,还为我生孩子。你现在雇个保姆,一个月要三千多,我这一天花不到两块钱,有什么理由不爱她。”
      如果我们忽略最后的“有什么理由不爱她”这句别致的秀恩爱,前面精打细算的账算得确实让人恼火,尤其婚姻中的女性,联想到柴米油盐的生活琐碎,在家庭中辛苦的付出,很容易对号入座,油然而生委屈和愤怒。
      我承认,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女性在家庭中要承受更多,尤其是当今时代,新旧观念对抗更迭,往往不是新观念取代了旧观念,而是新旧并存,这样反而给了一些人“正当理由”,对一件事情一个人的评价可以根据需要调用不同的标准。被双重标准评判的女人,出要能叱咤职场赚钱养家,入要能料理家务相夫教子,女人似乎越活越累。
      也许是因为这种现状,为女人争取权益的声音占据绝对优势,鲜少有人为男性的权益发声,思考和讨论男性有没有被物化,有没有需要维护的权益。
      带着这个疑问,我有意识地观察社会和家庭对男人的典型评价,老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邻居大爷大妈单位同事大姐说:“老實本分顾家有啥用,不赚钱还是活得窝囊!”老婆说:“你看老王,年薪百万,自己开奔驰媳妇开宝马。你看你,一个月几千块钱,我天天骑电驴风里来雨里去。男人赚钱养家天经地义,你连家都养不了算什么男人!”
      如此看来,不单是女人被物化,男人其实也被物化。彼此物化对方,赋予对方所谓“天经地义”的价值和作用,是中国式夫妻关系中耐人寻味的特点。
      那么在被物化时,为什么女人反应激烈,男人却大多选择隐忍不发?
      不可否认,在中国式夫妻关系里,男人能获取更大的利益。一方面,现代社会更多的女性走进职场,分担了男性赚钱养家的责任重担,让男人享受了社会进步观念进步的红利;另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的“男女分工”观念影响的我们,还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女性“生养教育子女,照顾丈夫公婆”,让女性在新旧观念的夹缝中身心备受煎熬,独自挣扎。
      近几年,与所谓的物化女人、物化男人互相呼应的是对于“婚姻关系”的新定义,那就是“婚姻关系是利益共同体”。
      我在想,这个“利益”除了每每被提及的房子车子票子这些物质衡量,夫妻双方在共同生活的岁月里,给予对方的理解、包容、接纳、关爱以及精神上的相互支撑,也应该是“利益”吧。
      设若如此,夫妻间被物化为对方的“工具”,相互输出利益,以达成互补或者均衡或者让双方获益最大化,似乎也没有那么凉薄。
    相关热词搜索:物化夫妻关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