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微循环治疗技术在烧伤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微循环治疗技术在烧伤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时间:2022-08-19 20:15: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目的 探究微循环治疗技术在烧伤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皮肤烧伤患者,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烧伤治疗方法,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微循环治疗技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痊愈11例, 好转21例, 无效18例, 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痊愈18例, 好转27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5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循环治疗技术对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恢复情况, 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临床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 微循环治疗技术;烧伤临床;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39
      皮肤烧伤是较为常见情况, 一旦出现皮肤烧伤, 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 给患者带来不便, 降低其生活的综合质量, 还会造成瘢痕, 若不能妥善处理, 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感染, 使得皮肤坏死程度进一步加
      深[1]。传统方法即对伤口进行处理, 之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上药, 由于该方法未对患者皮肤的微循环规律进行结合, 因此效果一般。本文选取100例皮肤烧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旨在探讨微循环治疗方法对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皮肤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21~54岁, 平均年龄(36.46±6.35)岁。观察组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3~55岁, 平均年龄(37.23±
      6.0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年龄20~60岁;均存在皮肤烧伤情况, 且较为严重;未患其他精神方面疾病以及脑部疾病;对所用药物不存在过敏反应, 并且不是瘢痕体质;依从性较高, 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积极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 谨遵医嘱;患者了解自身的分组情况, 并且对结果不存在异议;家属知情并且签署了相关的知情书。满足以上条件后即可对患者的档案进行建立, 并交由相关部门进行保管。
      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即对患者烧伤位置进行清理, 结合烫伤专用药物进行涂抹, 定期换药。
      观察组则采用微循环治疗技术, 由于烧伤处周围会产生凝固带, 因此烧伤局部的微循环血流完全停止, 中间位置会形成淤滞带, 中间部位会存在血液流通, 若患者的淤滞带加重, 凝固带减轻, 则会造成皮肤血流停止, 皮肤坏死, 因此在结合微循环治疗的过程中就会重视微循环血栓形成情况, 烧伤后微血管收缩, 降低血流的速度, 从而对血管内皮有所影响, 降低影响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利用中草药结晶进行注射, 帮助患者加快微循环的血流速度, 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扩张血管, 并且减少血小板的凝结, 或者应用专门的血栓抑制剂。在此过程中还应保证患者的创面脱水, 抑制感染情况发生。清理伤口的过程中也应避免医护人员对伤口利用酒精、过氧化氢进行过度的暴力清洁。与此同时还应降低血管的通透性, 烧伤后会引起局部或者全身血管通透度增强, 该情况对患者十分不利, 因此需要应用别嘌呤醇,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皮肤水肿情况, 更好的降低血浆渗出;应用超氧岐化酶也可更好的改善局部水肿情况。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如下, 痊愈:患者的情况有了较为显著地改善, 疼痛情况消失, 不存在感染情况并且无显著瘢痕;好转:患者情况有所改善, 疼痛感减轻, 感染情况好转, 瘢痕无烫伤时那么明显;无效:患者情况较治疗前未发生改变。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 分为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痊愈11例, 好转21例, 无效18例, 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痊愈18例, 好转27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中满意15例, 较满意
      27例, 不满意8例, 满意度为84%, 观察组中满意28例, 较满意20例, 不满意2例, 满意度为96%;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5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烧伤对皮肤的损伤较大, 患者烧伤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 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若不及时合理的进行处理, 还会造成感染或给患者留下严重的瘢痕[2]。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烧伤处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有所提升[3]。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微循环治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广泛化, 本文结合微循环治疗技术展开了探究, 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痊愈11例, 好转21例, 无效18例, 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中痊愈18例, 好转27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5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针对烧伤患者可以采用微循环治疗技术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 降低该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并且进一步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 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满意程度, 增强患者与医生的交流, 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张庆富.微循环治疗技术在烧伤临床中的应用.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7, 12(2):90-93.
      [2]张向清.从皮肤微循环构型论烧伤皮肤立体式再生修复.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5(6):383-386.
      [3]邵洪波, 刘成奇, 姚月明.己酮可可碱对化学烧伤创面局部微循环变化的干预作用.河北医药, 2015(4):528-529.
      [收稿日期:2017-12-26]
    相关热词搜索:微循环烧伤临床价值治疗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