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1例Rh弱D15型的血清学及基因定型研究

    1例Rh弱D15型的血清学及基因定型研究

    时间:2022-08-20 12:1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中图分类号:R39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5.071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5-0189-02
      Rh血型系统中D抗原免疫原性最强,是临床上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抗原。D抗原除了正常的D抗原外,还存在多种变异型:部分D、弱D和DEL。在临床输血工作中,极少能发现RhD变异型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77岁,2016年9月住院检查出肺阴影,术前做血型鉴定,在我科用戴安娜血型卡常规做血型后由第二个工作人员复核血型时发现RhD表达偏弱的,送本地血液中心血型室确认此患者的RhD血型,其采用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出此患者为RhD变异型。
      1.2试剂与仪器  选用抗-D试剂 1号IgM抗-D单克隆抗体(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51816);2号戴安娜微柱凝胶血型卡(批号:15023.02);3号IgM+IgG 抗-D(Milli-pore,批号:BMG-1102A);戴安娜Coombs卡(批号:15143.01);全血 DNA 提取试剂盒: 购自 TIANGEN;人类红细胞 RhD 阴性鉴定基因检测试剂盒(PCRSSP): 购自天津秀鹏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Baso 2005-2医用低温离心机;戴安娜WADIANA-COMPACT全自动配血及血型分析仪。
      1.3方法  ①血清学方法:IgM抗-D用试管法和血型卡,IgG抗-D用Coombs卡,按试剂使用说明书操作。②DNA提取: 按全血 DNA提取试剂盒试剂使用说明书操作。③RhD 基因检测: 按人类红细胞 RhD 阴性鉴定基因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 根据结果格局判定结果。
      2结果
      2.1试管法IgM抗-D强度为3+(混合凝集外观)。
      2.2血型卡IgM抗-D强度为3+。
      2.3 IgG抗-D强度为4+。
      2.4 PCR-SSP 凝胶成像检测,结果判定,为弱D15型,见表1。
      3讨论
      在红细胞35个血型系统中,Rh血型系统是最具复杂性和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在输血医学中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1]。Rh血型系统抗原总数约有45种之多,主要抗原有D、C、E、c和e五種抗原,由于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具有高免疫性而最具临床意义[2]。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RhD抗原分为D阳性、D阴性和D变异型。D变异型又可分为:①部分D(partial D):D抗原表达不完整,其质量发生变异,和某些抗D试剂不发生凝集反应。②弱D(week D):D抗原表达完整但是强度减弱,由RhD基因编码区碱基突变造成。③DEL型:极弱表达的D抗原,且质量也发生变化,只有通过吸收放散的方法才能检测到,称为DEL抗原。
      以前的观点认为RhD变异型人群作为受血者应视为RhD阴性,输RhD阴性红细胞[2]。但是,进一步了解了RhD血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后,得知应根据RhD变异型不同的发生机制选择不同的输血方案,已达到节约RhD阴性血液资源的目的。RhD变异型的产生原理有:①基因交换:由于RhD基因和RhCE基因在Rh座位上方向相反,两个同源基因之间容易发生交换,即部分D。②碱基变异:包括突变、缺失、mRNA拼接位点变异等,若在剪切点周围发生突变往往是DEL型,蛋白编码区突变往往是弱D发生的分子机制。对于RhD变异型个体,既要警惕他们的血液可能使受血者产生抗体,又要避免不加区分地一律给他们输注阴性血液。有关RhD血型的输血方案有如下总结:①RhD阴性:即RhD全基因缺失者,作为受血者应接受RhD全基因缺失的供血者血液;作为供血者可供血给任何RhD亚型的受血者;②部分D:即RhD部分基因被RhCE基因替换融合者,作为受血者应接受RhD全基因缺失或相同部分D亚型的供血者血液;作为供血者可供血给相同部分D亚型和RhD阳性受血者;③弱D:弱D作为受血者可当作RhD阳性对待,接受RhD阳性血液,作为供血者应当作RhD阳性对待;④DEL型:作为受血者可当作RhD阳性对待,接受RhD阳性血液,作为供血者应当作RhD阳性对待。
      为了避免RhD变异型的漏检,采用DNA分型技术筛选检测RhD变异型已成为一项辅助工具。传统的血清学方法存在很多缺陷,如步骤复杂繁琐;不同的商品化的抗D试剂与D抗原决定簇结合位点不同,即使对同一抗原决定簇反应,其结合能力也有差别[2];并且对人员操作经验要求高,就如我科这例RhD变异型患者,在首次判读结果时漏检而在复核结果时由另一人员发现。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直接检测RhD基因型,简便快捷,可操作性强,结果准确。
      本文中的患者手术顺利,没有输血。理论上弱 D 因为只是抗原位点数减少,在输入RhD阳性的血后不会产生抗-D 抗体,即不会造成再次输血困难。
      综上所述,临床上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出的RhD表达减弱,应进一步采取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其基因型,以选择合适的输血方案,避免RhD阴性血液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孙国栋,王晓平.Rh血型系统弱D及部分D研究进展[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2):183-185.
      [2]师巧红,樊红.D变异型受血者输RhD阴性血1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20):123-124.
    相关热词搜索:血清学定型基因研究Rh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