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20 15:5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目的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福州市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无糖尿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胰腺癌手术前后的糖代谢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胰腺癌手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手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腔内外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胰腺癌术后的胰漏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较好地改善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胰漏情况,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胰腺癌;糖尿病;并发症;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1(b)-0031-03
      众所周知,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极高,是一种典型的老年疾病,也不乏有年轻患者[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可能会逐渐恶化,且临床上的致残与致死率也很高,尤其是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群,出现2型突变患病率很高[2]。从大量的流行病学的调查中得出,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胰腺癌的发生。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胰腺肿瘤并,具有极强的侵袭性,近期与远期的预后效果均不理想,相关的研究表示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平均为6个月,生存时间能超出或等于5年的生存率十分渺小,还不到5%[3]。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胰腺癌,以延长患者的寿命,2014年1月—2017年1月为分析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发生率,文章进行以下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無糖尿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46~81岁,平均(65.37±4.26)岁;胰头癌患者13例,胰壶腹部癌患者10例,胰腺癌患者12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5~80岁,平均(65.21±4.64)岁;胰头癌患者10例,胰壶腹部癌患者9例,胰腺癌患者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血糖的方法,要求患者在采集血糖的前1 d晚上8点后禁止食入食物,并将调节患者糖代谢的药物停止,在凌晨6点时进行静脉抽血并送检。详细记录患者围术期的糖尿病治疗过程以及血糖变化情况,其中有手术前与手术后每天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胰岛素等[4]。
      1.3 并发症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早期的并发症情况,观察术后住院期间或出院后的1个月内出现的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并发症分为腹腔内外并发症两种。其中,腹腔内并发症有,胃排空功能障碍、腹腔感染(术后患者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将腹腔引流脓性液体或腹腔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证实)、术后出血(其中有消化道内外出血等)、术后胰漏、胆漏。腹腔外并发症主要有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胸腔积液等[5]。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胰腺癌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糖代谢变化情况
      胰腺癌手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手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表1、2所示。
      2.2 胰腺癌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腹腔内外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胰腺癌术后的胰漏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3所示。
      3 讨论
      从相关的研究报告中发现,胰腺癌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中,2型糖尿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项,胰岛素抵抗是肿瘤发病的早期中发生,这是胰腺癌患者出现比较突出的表现前出现血糖异常情况的主要因素[6]。所以,有很多学者均认为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发生以及后期治疗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互为因果,而糖尿病是导致胰腺癌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特别是一些糖尿病病程达到2年以上的患者,导致胰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7]。对于胰腺癌的治疗,手术治疗被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恶性肿瘤切除治疗术,在本科外科教学教材中均有专门的介绍,也使得该项手术方法得到推广[8]。该项手术的治疗范围主要是一些病情较好,且没有发生明显的肿瘤转移与扩散和没有腹水发生的患者,手术过程的探查发现肿瘤仅局限于胰腺内的患者,肿瘤没有出现侵犯肝门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还需要将存在肛门与横结肠膜部位的淋巴转移的情况[9]。对于糖尿病与胰腺癌发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较多,关于糖尿病是否会对胰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产生影响的确切研究还较少[10]。已有研究表示,糖尿病与长期的高血糖症状会使得血管、神经系统、肾脏等出现一些慢性疾病,且糖尿病对于围术期患者具有应激反应,使得伤口愈合比较苦难,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还对圣经系统与肾脏功能发生影响,使得大型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明显上升,且多数研究报道综合表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已经在20.7%~40%[11-12]。
    相关热词搜索:并发症切除术后糖尿病患者合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