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胰岛素不同使用方式在小儿糖尿病治疗中疗效对比

    胰岛素不同使用方式在小儿糖尿病治疗中疗效对比

    时间:2022-08-20 15:5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胰岛素不同使用方式在小儿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为小儿糖尿病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及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儿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68例小儿糖尿病患儿,按照患儿就诊顺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进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比两组患儿胰岛素使用状况、血糖血脂指标变化及餐后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7.68±6.73)U vs(38.51±10.95)U],使用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4% vs 17.65%),治疗后血糖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4.87±1.20)d vs(6.30±1.33)d]与住院时间[(7.22±2.55)d vs(10.31±2.37)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效果优于多次皮下注射的用药方式,起效更快血糖控制效果更好,值得在小儿糖尿病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小儿糖尿病;胰岛素;皮下注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1(b)-0077-02
      儿童时期的糖尿病可见于各年龄段,尤以学龄期和青春期最为常见,小儿糖尿病指学龄儿童所发生的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1]。对比胰岛素不同使用方式对小儿糖尿病的作用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小儿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儿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68例小儿糖尿病患儿,按照患儿先后就诊顺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4例,观察组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34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7.60±1.22)岁,病程7~21个月,平均病程(15.44±2.89)个月,空腹血糖平均值(12.23±3.76)mmol/L;对照组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34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6.65±1.08)岁,病程8~19个月,平均病程(14.33±2.50)个月,空腹血糖平均值(11.53±2.68)mmol/L。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均衡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具体方法为: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根据患儿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进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以短期强化患儿血糖水平,仪器采用便携脉冲式胰岛素泵,治疗前清洁并消毒相应部位,根据患儿年龄、血糖水平、病程等设定胰岛素参数,使用前检查胰岛素泵是否运行正常,观察储存液是否堵塞,确保完好运行正常后将胰岛素装入泵中,男性患儿一般选择上腹部注射,女性患儿一般选择下腹部注射,均需远离肚脐(距离肚脐>4.5 cm),将针头置入皮下并贴膜固定,注入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49 U/kg,实时监测患儿血糖情况并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期间严格控制睡眠及饮食,饭前、饭后检测血糖并记录。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儿胰岛素使用状况,包括胰岛素用量及使用意外。②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与血脂指标,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③对比两组患儿2 hPBG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实验数据采用Excel工具进行录入,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校正的χ2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胰岛素使用状况对比
      统计两组患儿胰岛素使用状况发现,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注射药物时的意外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糖指标、血脂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PG、2 hPBG、HbA1c、TG、HDL-C、LDL-C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2 hPBG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变,各年龄糖尿病患者数量均在不断增加,而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2]。胰岛素替代疗法是目前治疗胰岛素的首选方法,胰岛素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促进体内脂肪、蛋白质及糖原合成,而且长期使用患儿也不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因此适合长期给药治疗。常用胰岛素剂型包括短效性、中效性、长效性,胰岛素用法也分为每日多次皮下注射和采用胰岛素泵连续注射两种,每种使用方法的操作流程及作用效果有所不同[3-4]。该研究收集68例小儿胰岛素患儿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胰岛素使用方式,结果显示观察组2 hPBG达标时间为(4.87±1.20)d,住院时间为(7.22±2.5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胰岛素起效时间更短,患者康复进程大大缩短,更快达到出院标准。而且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更少,僅有1例患者出现使用意外,血糖血脂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种胰岛素使用方法发现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血糖控制效果,由于胰岛素用量少因此对患儿身体的影响更小,相对于多次皮下注射的方式更加安全有效,证实了胰岛素泵操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加强随访观察,提升研究内容的科学性,总之,在小儿糖尿病临床治疗中采用胰岛素泵操作可达到更优疗效,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俞曙星.胰岛素注射治疗45例小儿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82-83.
      [2] 王玥.104例小儿糖尿病合并肺炎中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2):101-103.
      [3] 王刚玲.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5):145-146.
      [4] 李红艳.胰岛素不同使用方式在小儿糖尿病治疗中疗效对比[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116-117.
      (收稿日期:2017-08-24)
    相关热词搜索:胰岛素疗效小儿方式糖尿病治疗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