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

    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2-08-20 22:3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中图分类号】R44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01
      肝脏肿瘤病灶位于肝脏,一般情况为恶性肿瘤;由于肝脏肿瘤的患病初期无明显症状,等许多病人就诊时病症已到了中晚期。肝脏肿瘤的主要症状为腹胀、腹泻、发热、迅速消瘦、肝腹部有疼痛感,给病人的生命安全带去严重影响[1-3]。本次实验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35例为肝血管瘤,26例为原发性肝癌,24例为肝转移瘤。肝血管瘤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 52~56岁,平均(53.8±1.4)岁。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0~66岁,平均(60.6±0.9)岁。肝转移瘤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7~51岁,平均(47.2±1.7)岁。
      1.2 方法
      (1)诊断标准:运用常规肝动脉、门静脉及延迟期条件针对85例肝脏肿瘤患者施以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肝动脉期对应条件为[4]:①肾皮质组织表现出明显的强化,但髓质组织没有强化或强化不明显;②脾脏表现出明显强化,而密度不均匀,且呈现花斑脾。门静脉期对应条件:①肝实质表现出明显的均质强化,且脾脏均质强化;②肾实质表现为均质强化。延迟期对应条件:①肝脾密度下降;②肾盂及输尿管存在造影剂流出现象。
      (2)CT扫描:所用仪器为飞利浦Brilliance 16 slice CT排螺旋CT扫描仪及国产的高压注射器。造影剂为碘海醇,剂量为100 ml。以高压注射器实施单向注射,设定速率为2.5-3ml/s,首先以肘静脉注射,经25-30秒后扫描肝动脉期,60-70秒后扫描门静脉期,经3分钟后扫描延迟期。设定扫描条件如下:电压120kV,电流lOOmA,层厚5-10mm,pitch=1.0。
      1.3 统计学处理
      此次实验所有数据全部由SPSS21.0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数据对比;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资料。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5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典型32例,患者动脉期及门脉期的边缘表现为点状、结节状以及云絮状且显著强化,相应病灶随着时间强化而持续存在,并不断向中央扩散,在延迟期表现为等密度或是稍高密度;另3例为不典型,且强化方式呈多样性。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21例典型,患者动脉期表现为一过性的结节样强化,且大多数呈现迂曲增粗型肿瘤血管影,而门脉期病灶的密度不断降低,且比肝实质密度偏低,患者延迟期表现为低密度变化。24例肝转移瘤患者强化方式表现典型,且大多在门脉期表现为边缘连续性环状强化,患者病灶中心位置供血较少,表现为牛眼征。
      3 讨论
      肝脏肿瘤主要有肝血管瘤、肝癌、肝转移瘤、肝局灶结节性增生、肝脓肿,通常没有突出特点,除了有典型病情,一般难以鉴别出来[5]。
      常规CT对于肝肿瘤实施增强扫描会因为手推注速度缓慢慢而不均匀,加之机器扫描的速度较慢等因素的影响,仅仅可以获得肝静脉期与延迟期扫描图像,且图像的质量较差,对于肝肿瘤的鉴别和诊断只是停留于理论上,对于诊断比较典型的血管瘤存在一定的价值,而对于肝癌以及其他比较少见的病变很难进行确定。此次研究运用多排螺旋CT,并借助高压注射器针对肝肿瘤患者施以三期扫描,此时CT扫描的速度迅速,且在肝动脉期与门静脉期均能够对患者全肝实施螺旋扫描,从而弥补了常规动态扫描所存在的缺陷;對于肝肿瘤的鉴别和诊断,其图像质量及诊断水平均得到明显的提升。因肝脏属于双重供血,其中肝动脉占据20%~25%,而门静脉占据75%~80%,因而在肝动脉期中,肝实质的强化不够明显,而随着增强时间的延长,肝实质强化将会变得明显。基于这一点以及肝脏自身的病理特征,肝脏的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肿瘤实施诊断与鉴别。
      此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5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予以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一次屏气后实施全肝扫描,然后观察患者CT扫描影像学特征。结果有35例肝血管瘤患者准确定性32例,3例诊断为不典型的血管瘤可能;26例肝癌患者中有3例误诊;24例肝转移瘤患者中,多发性转移瘤患者无误诊,而单发转移瘤患者有1例误诊。表明多排螺旋CT扫描在肝脏肿瘤及肝血管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为肝脏肿瘤的鉴别和诊断提供可靠性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运用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应用价值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万一.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4):12603-12605.
      陈圣敏,林嘉瑜.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01):161-164.
      罗荣森.探讨基层医院多排螺旋CT对肝脏几种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9):245-247.
      葛乃永.肝脏血管瘤的螺旋CT临床诊断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4):512-514.
      徐洪兵.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评价[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5):145-146.
    相关热词搜索:肝脏螺旋肿瘤临床诊断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