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内蒙古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和措施研究

    内蒙古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和措施研究

    时间:2022-08-23 16:4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本文针对内蒙古文化产业供给侧在产品、企业、行业三个层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设计了特色为本、内容为王、品牌为资,培育龙头和骨干企业,加大创意和科技比重,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电子商务等改革路径,并提出强化人才支撑、完善相关政策、深化体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内蒙古 文化产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等问题,如低层次文化产品泛滥和消费者文化品味提高导致的供需失衡,报业、电视业、文化地产业的产能过剩,影视剧、动漫、图书等文化产品的库存积压。这些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的共性问题,内蒙古文化产业也同样存在。在此情况下,本研究进一步从地方视角分析内蒙古文化产业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推进其改革的路径和措施。
      一、内蒙古文化产业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
      (一)产品结构:无效、低端产品过剩,有效、中高端产品不足
      内蒙古文化产业的主要类型,如民族工艺美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演艺产业等,都存在无效和低端产品过剩、有效和中高端产品不足的问题。例如,内蒙古各地的工艺美术品市场、旅游商品市场、文化用品市场、民族用品市场、地方特产市场,充斥着品位低下、品相单调、品质低劣、功能简单、价格低廉、不伦不类的工艺美术品。内蒙古草原文化的旅游开发方式简单、深度不够、内容雷同,导致其旅游产品缺乏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色,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和知名品牌,也难以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体验需求。
      (二)企业结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较少,更缺创意和科技企业
      截至2016年底,内蒙古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有231个,实现营业收入253.5亿元。而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有54000多个,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内蒙古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及其营业收入仅为全国的0.42%和0.29%。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广东省的文化企业中,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是4个、85个,被省一级科技厅认定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分别是12个、351个。显然,内蒙古与广东省的创意和科技企业在数量上差距较大。
      (三)行业结构:新兴行业占比较小,传统行业占比较大
      在国家鼓励发展数字内容、创意设计、高科技文化设备制造等新兴文化行业的背景下,内蒙古的文化产业仍以传统媒体、观光旅游、传统工艺品加工制造为主要行业,而且发展散乱、建设无序、随意性大、行业雷同,缺乏创意和科技要素,缺乏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创新,缺乏传统与新兴行业的融合互补。一些盟市、旗县投入了大量资金兴建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文博场馆,其类型仍属于传统文化行业,而且投入大于产出,或者产品供给过剩。
      二、内蒙古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人才短缺
      人才短缺成为内蒙古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制约。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缺乏专门引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平台。2010年启动的“草原英才”工程、2003年启动的“草原文化研究”工程、2012年启动的呼包鄂“草原硅谷”平台和“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2013年启动的“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和“文化艺术长廊”建设工程等,虽然涉及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但其规模、力度都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二是相关院系较少,专业发展较乱,高水平师资不够,产学研结合欠缺。三是文化产业本身的引才、育才能力不足。
      (二)政策滞后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并不断提高政策支持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但是,内蒙古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力度较弱、精准度较低,专项政策和配套政策欠缺。从财政政策来看,内蒙古的文化产业扶持范围、扶持对象出现了偏差,扶持效果不够理想。从金融政策来看,内蒙古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的意见》力度、精準度不足,合理性、可操作性欠缺。从专项政策和配套政策来看,内蒙古至今没有出台文化创意类、文化科技类的专项政策和配套政策。
      (三)体制机制创新不足
      管理体制僵化、运行机制不良是内蒙古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障碍。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是政府职能错位、管理部门分割、本位主义严重。在运行机制方面,国有文化企业尚未形成适应市场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架构,依然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因而其行政氛围浓厚、市场意识淡薄、商业模式缺乏、生产效率低下。而且,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基金与企业和项目之间供需错配严重。
      三、内蒙古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路径
      (一)产品结构:特色为本、内容为王、品牌为资
      目前,内蒙古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难以超越国内外发达地区,所以只能以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为根本,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些特色文化产品,如艺术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交通文化、节事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产品,基于民族工艺的创意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产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特色演艺产品,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的文化旅游产品,特色文化产业与高新科技的融合产品。
      文化产品以内容为王,需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文学创作、影视创作、演艺编导、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在内容的本土化阐释和国际化表达之间保持适度张力,减少因价值观念、审美习惯、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文化折扣”,提高同一内容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中的认同度,进而开拓更大的文化市场;需要借助互联网整合内容产品的创意策划、研发制作、推广营销和消费体验;需要活化历史文化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文创产品;需要加强对内容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
      文化产品以品牌为资,即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主要是品牌价值,其生产企业的资产很大比例是品牌资产。为鼓励文化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需要政府对其获得的各类品牌称号给予奖励,需要行业管理组织、质检质监部门帮助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地理标志等,需要地方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生产具有竞争优势和市场前景的文化产品。
    相关热词搜索:内蒙古结构性供给文化产业路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