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社会信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社会信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时间:2022-08-23 18:2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问题提出
      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却存在一定程度上“社会信任危机”。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卫生漏洞以及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使得民众对政府以及各种社会机构、企业、媒体缺乏信任。社会信任是一个社会团结、和谐的标志,也是民众幸福生活与健康发展的保障。了解影响社会信任的因素,有助于解释社会信任水平低下的现状,为找到解决社会信任问题的办法奠定基础。
      二、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一)理论回顾
      最先关注信任问题的理论家是齐美尔,他认为:“社会最主要的凝聚力之一,……离开了人们之间的一般性信任,社会自身将变成一盘散沙,因为几乎很少有什么关系能够建立在对他人确切的认知之上” [1]。而卢曼从系统理论和符号功能主义出发,将信任的类型分为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他认为人际信任是基于熟人社会中人与人的感情的信任;而制度信任是基于现代社会中法律与规范的信任。韦伯对信任进行了类似的“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的划分。本文所要研究的“社会信任”是“制度信任”,它是指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特别是陌生人的信任程度,“是一种事先关于任何随机选择的个体的行为方式有多大可能是诚实的、值得信任的信念” [2]。解释社会信任影响因素的理论一般有三种:个人因素理论、社区因素理论和社会因素理论。个人因素理论强调社会信任与个人特质有关,被个人自身的客观条件与主观认识所影响;社区因素理论强调社会信任与個人所属的社区有关,被社区的客观特征与对社区的主观看法所影响;社会因素理论强调社会信任是社会系统的产物,被社会客观现实与对社会的主观评价所影响。
      (二)研究回顾
      李涛、黄纯纯等人采用2004年广东省城市居民调查数据进行了居民信任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他们使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了个人因素、社区因素、社会因素三个因素对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的不同影响。研究优点在于个人因素之外还考虑了社区与社会因素,而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城乡差别对社会信任的影响。杨明、孟天广等利用1990年至2010年间12个全国性调查的数据资料,使用趋势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转型期中国社会信任的动态变迁 [3]。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动态的观察中国社会信任影响因素的变化,而缺陷是由于数据来源不一,对某些变量的测量会有差别。而刘澈元、苏毓敏等以2012年初对广西荔浦、全州两县6个乡镇居民的社会调查数据为依据,使用Probit回归模型对泛北部湾中国区域农村居民社会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4]。研究的优点是探究了农村地区居民的社会信任状况,并且也考虑了个人、社区和社会三个因素。另外还有胡荣、王晖等学者也都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根据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将社会信任分为了对家人的信任、对熟人的信任和对生人的信任三个层次,并且从个人因素、社区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但还有不足,比如在个人因素中有一些变量很少被考虑到,比如民族、宗教信仰、政治背景等等;再比如社会因素中道德、传媒、网络等变量也比较少被考虑到。
      三、研究设计
      (一)抽样方案
      本研究使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江苏省内抽取地级市,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抽取。首先抽取南京,然后在苏南和苏北各抽取一个。按照pps(概率规模比例抽样)方法,即按照各地级市人口比重,分别在苏南和苏北抽取了无锡和连云港。在地级市中按照pps方法抽取区县,把县和区分开来抽,以兼顾农村和城市地区。每个地级市抽取两个区县。同样,以pps方法在每个区县中抽取两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继续以PPS方法抽取两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在每个社区中,利用户籍名单进行系统抽样,抽取被访家庭户。最后得到有效样本1281个。
      (二)研究假设
      本研究使用的关于社会信任影响因素的理论是个人因素理论和社会因素理论。研究假设是个人的客观条件、主观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评价会影响其社会信任水平。将个人的客观条件操作化为性别、年龄、民族、宗教、学历、城乡、收入、政治状况、婚姻状况9个指标,将个人的主观认知操作化为生活满意度与受网络影响程度两个指标,将对社会的评价操作化为“对现在社会上某些状况严重程度的评价”与“对社会道德状况的评价”;再将社会信任水平操作划为“对大多数人信任的程度”。
      有如下的13个操作假设:(1)女性对大多数人信任的程度比男性低;(2)年龄越大对大多数人信任的程度越高;(3)汉族人对大多数人信任的程度比其他民族低;(4)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对大多数人的信任程度比有宗教信仰的人低;(5)学历越高的人对大多数人的信任程度越低;(6)城市地区的人对大多数人的信任程度比农村地区低;(7)收入越高的人对大多数人的信任程度越低;(8)党员对大多数人的信任程度比非党员高;(9)已婚的人对大多数人的信任程度比未婚的低;(10)生活满意度越低的人对大多数人的信任程度越低;(11)受网络影响越大的人对大多数人信任程度越低;(12)对社会道德状况评价越低的人对大多数人的信任程度越低;(13)对社会现状评价越低的人对大多数人的信任程度越低。
      四、分析方法与变量介绍
      (一)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因子分析法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使用因子分析法将“对某些人或组织的信任程度”的利克特量表中的变量提取公因子,将提取的公因子合并为综合因子作为研究的因变量,另外自变量中的“社会评价”变量也需要使用因子分析来提取综合因子。然后再将各自变量放入多元回归模型中来检验假设的真伪。
      (二)变量介绍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于江苏省居民生活状况与心态调查,调查覆盖了江苏省三个市的14个社区,共有1281个有效样本。其中男性46.4%,女性53.6%;年龄范围18岁到82岁,各年龄段比例为:18岁到30岁占16.7%,31岁到45岁占25.4%,46岁到60岁占36%,60岁以上占21.9%。
    相关热词搜索:定量分析信任因素影响社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