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满族堆绫:孤独的全颜色

    满族堆绫:孤独的全颜色

    时间:2022-08-23 20:2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姥姥的宝贝
      姥姥去世的时候,给金映雪留下了自己缝制的手帕、钱包、虎头帽,还有一些手绘的纸样,那是用来做堆绫的。
      金映雪出生在辽阳,很小的时候便与姥姥一同生活。她把姥姥的遗物当成宝贝一样收藏着,“姥姥不会想到,她画画缝缝的女工活计——满族堆绫,如今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堆绫是我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民间手艺。唐宋和明代把堆绫称为“剪彩”,就是用各种颜色的绫子,剪成花样,堆积粘贴,做成图案,图案边缘用绣线钉牢,有的也绣一圈花边。鼎盛时期出现在清朝。据说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当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堆绫。
      “那时姥姥一有空,就会拿针线和碎布头儿做堆绫。”在金映雪生活的大家族里,堆绫更早的叫法是“堆花”“描云子”。那个年代,堆绫是随处可见的女红,几乎每个女人都会。如果不会,会被视为缺乏教养。女子出嫁的时候,必须要做几件堆绫带到婆家。最起码的是被蒙、围裙,然后挂在居室的杆子上,做得好看,就会被夸赞,说这家娶了个好媳妇。金映雪听老辈人说她姥姥带过来的堆绫陪嫁是最好的,连带着夸奖姥姥长得也是最好。
      姥姥做过的堆绫很多,留下的纸样也让金映雪觉得“很漂亮,很有想象”。金映雪印象深刻的是她小时候淘气,裤子的膝盖处总会先于其他地方磨破,姥姥就做了两个小老虎头的图案,缝在破洞处,好像变出一条新裤子。
      等到金映雪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裤子磨破了,还不会做老虎头的她就缝了两个苹果挡住破洞,没想到也被别人夸奖了。金映雪开始意识到,这个她耳濡目染得到的技艺,在生活中是实用,在他人眼里是美。只是那时,她的生活重心是工作养家,是工厂里的车床、图纸,堆绫的天赋更多地用来为年幼淘气的儿子做些小衣服,“衣服上的图案都是堆绫的技艺做的,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漂亮而结实
      金映雪的父母都是学工科的,在他们看来,女儿学工是最佳选择。事实上,聪颖的金映雪虽然应付得了那些数据图纸,内心却有着无奈,“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一定要上美术学院。艺术的道路可能很崎岖,但我认了。”
      意料之外,看图纸的技能竟在金映雪制作堆绫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堆绫的制作流程包括选料、画图、剪彩、粘贴、熨烫造型、手绘和缝制等。“我在工厂从车工做起,然后做技术员、工程师助理到工程师,机械制图那么复杂都能看明白,就感觉做堆绫的纸样不难了,但想做好不容易。”
      图案纸样是堆绫技艺中比较有难度的一环。与绣花不同,堆绫的纸样并没有现成的,金映雪说姥姥的纸样都是自己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在金映雪的记忆中,她们家族婆媳之间、母女之间、妯娌之间,大家讨论最多,也最见功夫的就是画纸样。“虽然有一定的规矩,比如蝴蝶就这么画,但就像烧饭一样,总会有个体差异。”
      姥姥的手工活儿在当地是最好的,她画的图案也最漂亮。金映雪常看到亲戚朋友来找姥姥要图样。有凤凰、狮子、鱼,还有人物,她们用这些图案制作肚兜、枕套、被蒙,甚至连宫女都偷偷来找姥姥研究堆绫。
      相较于汉文化的精致,满族人生活不安定,也更粗犷。绣花需要四平八稳、宁心静气,堆绫则对此要求不高,所需材料也是随处可见,只要肯花时间,可以今天做个叶子,明天做个花,总能弄出些装点。最重要的是,堆绫不怕水洗,布料的边边都是窝好一针一针细密地缝上去,怎么洗都不会开,不会变形,这也适应了满族人的日常生活需要。
      有一次,金映雪带着堆绫作品去参展,结果赶上下大雨,展位上方漏风,一下子就把镶在镜框里的作品吹倒了。镜框散架,作品落在泥水混合的地面上。主办方当时吓坏了,金映雪连忙安慰他们,“没事,没事,洗洗晾干,熨烫一下就行了。”那幅作品现在就挂在金映雪家的客厅里,上面有荷花、小鱼,她取名为“合家欢”,完全看不出遭遇过泥水的痕迹。
      辽宁仅她一人
      金映雪的家对一位独居的老人来说,面积有些“超标”,楼上楼下近150平方米。因为热衷于堆绫,房子便成了工作室,楼下放着许多作品,有挂着的,也有卷起收着的,楼上则是各种布料、针线、图样。一台钻石牌缝纫机已经是几十年前的老物件了,还是当年结婚时金映雪爱人买件组装的,至今用起来仍然顺手。书柜里有《四库全书》《醒世恒言》《刘心武谈<红楼梦>》《中国历代服饰收样》,“看书能给我灵感。”金映雪家里没有电视,除了堆绫,她别无他好。
      退休之前,金映雪是抽时间做堆绫,一做就是一晚,竟不觉得乏累。如今63歲,她把全部时间都用来做堆绫,却再也无法一夜不合眼。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岁月不饶人。
      堆绫的工序烦琐。比如开图,特别耗费脑细胞,脑海里有大致模样,落到细节,却记不清楚,只能一遍遍反复画,然后修改,有时候几天画不完一幅。还有选料,布料的质地千差万别,软硬薄厚都会影响成品的效果。有时候为了找一块颜色恰当的布料,金映雪要翻半天,再一一对比,极其耗时。堆绫需要用到浆糊,金映雪从来不去市场购买,都是自己在家用白面熬。像“合家欢”这样的作品,虽然金映雪技艺娴熟,却也要用上一个月的时间甚至更多。
      一位看刺绣的专家说,刺绣看得多了,难免审美疲劳,看到金映雪这个,忽然生出笨笨的感觉,很喜欢。这种“笨”大概就是金映雪花费的时间与心血吧。她至今不会用顶针,也不习惯。姥姥传给她一个,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见了踪影。缝来缝去,金映雪的视力在下降,颈椎也会不舒服,“我画每一幅图、缝每一针的时候,都会想到姥姥,我不能给她丢脸。”
      堆绫能够申报非遗,也离不开姥姥。某年端午节,金映雪看到报纸上有征集民间端午习俗的文章,就想姥姥在世时,每年都给她缝个肚兜戴上,避祸求福。金映雪也做了个肚兜。这让评委眼前一亮,也就开始了堆绫申报非遗之路。这之前,有太多人说金映雪的堆绫漂亮,却没人告诉她,会做堆绫的人已经不多,辽宁更是仅她一人。
      传统与现代
      喜欢金映雪作品的人很多,但是她没有出售的意思。“这些东西若是卖出去换了钱,换多少都觉得心疼。”偶尔参展被询价,金映雪都不回应,搞得对方还有点儿生气。金映雪的想法很简单,堆绫以及它表达的传统文化需要一个宣传的平台,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而不是走向消亡。然而,仅仅是被喜欢、被欣赏,似乎难以改变她独撑满族堆绫技艺传承的尴尬。她盼望有人继承。也有年轻人主动要求学习。最终因为这门技艺的耗时耗力,却又无法迅速到市场变现而放弃。这不仅仅是堆绫的无奈,也是国内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悲哀。
      儿子和儿媳都很支持金映雪的堆绫制作,但他们本身不太感兴趣。儿子小的时候,衣服都是金映雪亲手缝制,上面的堆绫为儿子增添了少年时的荣耀,太多人夸他的衣服漂亮,夸他的妈妈手巧。后来孩子长大了,就不再穿金映雪做的衣服了。尽管从款式到面料,金映雪都与时俱进,但儿子的观点是男人要品牌,女人要时尚。有一次,金映雪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照着一本时尚杂志的封面做出了一件衣服送给儿媳妇。儿媳妇穿了半天,就没再穿过,理由是太受拘束了,她还是喜欢运动衫。
      倒是有些朋友特别中意金映雪的作品,知道她不卖,便想方设法向她讨要。一位北京的朋友特别喜欢金映雪的作品《丹凤朝阳》,几次请求,成功讨得后,用来蒙钢琴。西洋乐器搭配中国传统的女红,竟然别样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间典故、讲究也很多。”金映雪做过“二龙戏珠”的堆绫,但被人解读说是两条龙在争珠子,她便耐心跟人解释,不是争,是谦让。还有些人看到肚兜上有小猫、蝴蝶,觉得好看,就说要买给家里小孩戴。金映雪摇头叹息,“这是耄耋的意思,怎么能给小孩戴呢!要出笑话的。”她近期计划要做100个肚兜堆绫作品,“肚兜是贴身之物,人们会把自己的心思放在肚兜上表达。比如这个金鱼,是已婚女人戴的,希望自己像鱼一样,生好多好多孩子。”
      肚兜是复盘传统,用堆绫来描摹徐悲鸿、范曾的画则是金映雪的创新。她无法复刻大师经典,而是追求神似,并选用近年流行的丝绒材料,针法也更细腻,很多人爱不释手。
      堆绫足够古老,在金映雪的手中,既承袭了传统,又揉进了现代之美。她身穿的那件衣服,也是她自己做的,美得能让人看见灵魂。
    相关热词搜索:满族孤独颜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