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关于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思考

    关于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思考

    时间:2022-08-24 17:2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通过多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推动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的举措,逐步建立起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科技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消费结构。
      关键词:农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1.农民消费额占市场消费总额的比重偏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扩大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1998年5425.1元上升到2005年的10493元,农民人均收入1998年为2162.0元,2005年为3255元,已由1978年的2.57∶1扩大到2005年3.22∶1,前者为后者的3倍多,收入的绝对差距已从1978年的209.8元扩大到2005年的7238元。上述指标只反映了城镇居民的货币收入与农村居民的全部收入,如果把城镇居民享受的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福利和实物收入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而农民收入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要作为下一年度的生产性投入,以及社会上的高收入群体的收入经常被低估而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农民)的收入被高估的情况,事实上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为突出,在4-6倍,世界上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一般在1∶1.5倍。
      2.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偏高
      我国农村居民的思格尔系数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在21世纪初突破了0.5,但是与城镇居民36.7%的恩格尔系数相比,农村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与国外的农民恩格尔系数相比,情况更是严重。2003年美国农民恩格尔系数为14.7%,新加坡为17.1%,加拿大为15.7%,法国为18.3%。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的纯收入不及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在如此高的恩格尔系数下,用于非食品消费的支出就更加少。因而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需要得到调整,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刻不容缓。
      3.工作农村住房消费过大存在浪费
      从各地情况看,农民有钱后,首要的都是盖新房或装修房屋,住房消费相当于农民十年以上的消费存量,这期间农民没钱用于其他消费。此外,由于农村房屋建筑标准不一,造成了一些地区房屋拆建浪费严重。
      由于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宅基地划拨政策,农民的住房不能转让交易,这就使农民省吃俭用攒十来万元盖起的房子变成了“死资产”,连到信用社抵押贷款都没资格。从资金流动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巨大的资产死滞,尤其是一些在外打工农民,盖房为结婚,结完婚人就走,今后是否回农村也说不清,这种“新房”浪费更大。
      4.预期支出压力较大
      一方面,农民收入不稳定,要承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压力,预期收入缺乏保障;而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农民生、老、病、痛都要独自承担支付费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一旦得了大病,平均花销在7000多元钱,而全国农民的纯收入每年也就2000元左右,可以说一场大病就会让一个农村家庭陷入困境。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农民用于子女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呈加速增长态势。1990年,农村居民人均教育、医疗支出合计为60.1元,占当年消费支出总额的9.6%。2006年,两者支出合计399.3元,是1990年的5.6倍,年均增长12.6%,分别比同期人均收入增幅和消费支出增幅高0.2和3.5个百分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16.0%,比1990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为209.6元,医疗支出为189.7元,分别是1990年的7.4倍和6.0倍,平均增幅分别为13.3%、11.8%。农村消费结构中子女教育、生产投入、建房装修、医疗养老占了农民支出的75%,严重制约了农民支出的分配指标。尽管国家有关义务教育政策的落实效果开始显现,农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有所减少,但教育负担的沉重还是可以通过“教育费、医疗费,支出没底;缺技术、缺机会,脱贫无路”、“有孩子要读书,小康家变贫困”的顺口溜反映出来。因此,在预期收入没有保障、预期支出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农民不可能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消费。
      二、影响我国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分析
      1.农民收入偏低,增长缓慢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实施,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1985-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幅为12%,比城市低1.5个百分点。1997-2003年,农民收入增长严重滞缓,年均增幅只有2.4%,7年时间各年增幅均未超过7%。直到2004年中央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农村居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城市。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04.7元,只占城市居民的39.2%,而且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比城市居民要大。农民收入偏低严重制约了农民的购买力,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2009年2月28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取决于消费的不在于一般号召,而在于消费者口袋里是不是真的有钱。”这实际上正是中国农民最朴素的消费心理:最根本的还是要使经济发展,使人们就业,从而挣到钱才能真正实现消费。
      中小企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还要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受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中小企业自身处境艰难,甚至大量倒闭破产。中小企业的复苏和发展,除了依赖政府的扶持之外,还需要整个经济环境的好转,这无疑加剧了农民工就业增收的难度。
      2.农民消费结构不合理
      虽然农民在吃住方面的支出比重在逐年下降,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的支出比重在增加,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农村居民生活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消费结构水平仍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一是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仍偏重于物质,生存资料的支出比重大大高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支出比重。2005年在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除食品、居住高于城镇居民外,其它各类消费支出都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消费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关热词搜索:消费结构思考农民升级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