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代号020

    代号020

    时间:2022-08-25 08:5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你拍得不够好,因为站得不够近。”来自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话犹言在耳,而在采访沈玲之后,我深信所谓的“近”具有物理和情感的双重意涵。
      就在2016年11月初,中国航展在一阵阵惊叹中落幕,现场人头攒动,但更多的人是通过影像来体验这份惊险和刺激。由资深空军摄影师沈玲拍摄的“蓝天芭蕾”,歼-20的潇洒舞姿让人印象深刻。这位61岁的空军大校,在一年前退休,珠海航展再次出山,作品在中国空军网上发布后迅速获得10万+的点击。
      沈玲,是中国第一位乘三代战机进行航拍的女军人,镜头中那些战机,或如飞鸟划过天空般律动轻盈,或像是利剑出鞘充满力量感,而那些一同出镜的海洋和群山也美不胜收。
      传统意义上,在航空相关的拍摄中,大致可以分为3类:在地面举着相机地对着天空拍摄飞机的起落,人在空中将镜头对准大地拍摄地面的风光,以及在空中拍摄飞行状态的景象。航拍作为一个整体在目前都还算不上大众化,搭乘运输机的旅游项目是其中较容易实现的一种,而像沈玲这样在战斗机中空对空地拍摄是极为罕见的存在。
      站得足够近
      2009年沈玲登上战斗机拍摄,彼时她已经入伍空军40年了,几十年磨一剑的说法在她身上一点也不为过。沈玲说,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台老相机,和家人相互之间拍照留念,那个时候就崭露了一点天分。15岁入伍,从空军医院政治处电影放映员开始做起,同时也做一些报道、宣传工作,1978年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了摄影作品。后来成了空军的专职摄影记者,沈玲说,自己一直就在空军队伍里,常年在机场这样的环境摸爬滚打,太熟悉飞机的轰鸣声,也太熟悉飞行员的那种感觉了。几十年间,搭乘运输机、轰炸机参与了众多大事件的报道,但以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为偶像的她,将搭乘战斗机近距离的空对空拍摄视为自己最大的愿望。
      即便已是空军的资深报道者,但登上战斗机依然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沈玲说乘新型战机航拍要梦想成真“难于上青天”!期间,她打过无数次报告,文件规定必须审批,且程序非常复杂、严谨,而且必须司令批。
      2009年,刚好赶上双60周年的机遇——一个是空军建军60周年,一个是建国60周年,她以反映我军战机在南海巡逻,保卫南海领空的战斗英姿为主题,审批终于通过了。
      她说,那晚,接到通知可以乘新型战斗机随训航拍时,激动地无法入睡,那种心情只能用“狂喜”来形容。
      获得飞行许可之后,有差不多1个月的时间做准备。首先必须到空军医院飞行员专科进行严格体检,并逐一记录在飞行健康本上;体检合格才能由部队作出详细的飞行训练计划,再次向机关报告审批,才能开始实施飞行基础训练。
      体检过关后,在经验丰富的飞行副大队长张家魁的指导下,学习航理知识、模拟机飞行训练、座舱实习、徒步演练、跳伞救生训练,记下了满满一本飞行训练日记。
      “明天就要飞行了,这一刻来得太不容易了。”沈玲回忆道,头天晚上枕着领来的新飞行服,激动得在心中一遍遍地问:“这是真的吗?我真的能上天吗?”
      清晨,当穿上蓝色的飞行服,戴上头盔,绑上抗荷服,登上战机的舷梯时,一股沉积已久的感情突然迸发,已无法自已。刺耳的啸叫似乎都成了最喜欢的快门声。
      当天带飞副团长、特级飞行员贾振宇是空军三代战机最优秀的飞行员之一,多次参加重大演习,飞行技术堪称一流。
      起飞了!战鹰腾空而起。她在自己的飞行手记中写道:瞬间,乘的战鹰插入云霄,如同茫茫沧海中一叶小舟,仿佛在梦境中翱翔。
      020是她的飞行代号,“020,020,行不行?”,飞行头盔的耳麦里传来前舱飞行副团长贾振宇忧虑的声音。这种担忧可以理解,因为她乘坐的是新型第三代战机,而不是军用运输机;因为她是一个军旅摄影记者,而不是一名飞行员;也因为彼时她已经54岁……太多的理由,让这次航拍,变成了一次不容失败的唯一。
      “020,020,左前方有编队!”
      “明白!”沈玲举起相机,睁大眼睛拼命搜寻,却不见踪影。镜头中,原本是芝麻大的黑点,刹那间呈现在眼前,她说不得不佩服飞行员那鹰隼般的视力。战机!她不停地按动着快门,生怕漏掉每一个瞬间。猛抬头,原来预报“晴天”的天空中却乌云密布。战鹰成战斗队形飞翔着,在云缝透出的一点逆光下,带来一种战场风云四起的豪壮。机群小转弯向左下方盘旋。
      “020,行吗?”头盔耳麦里再次传来前舱副团长贾振宇的声音。
      “行,跟上!”她毫不犹豫。她知道挂弹战机在俯冲或45度转弯这样一个最佳拍摄角度跟进时所要承受的空中强载荷。她形容那一刻,抗荷服像是绑在腿上的血压测带开始充气,把血向上挤压。4个G,自身体重乘4倍,如同400斤重的水泥压在身上。手中5斤的相机瞬间变成了20斤重的“铅球”,举“机”维艰。但这种俯冲就犹如芭蕾舞演员的旋转,是最为精彩的瞬间。
      除了身体上的不适感,这类飞行的另一大难度在于速度极快。飞行的航拍和拍风光、拍舞台不一样,因为风光赶上好天气就能拍好,哪怕一时没有,也可以等。飞机上是不可能等的,沈玲飞的是超音速战斗机,超两倍音速,时速2400KM,這种机会稍纵即逝。
      如果不是突然发现自己的头盔映在玻璃上的眩光,几乎忘了自己是在战机上。眩光是弧形玻璃窗所带来的,她说刚开始想用偏光镜滤掉这个。她以最快的速度上了偏光镜后,发现错了,玻璃弧形反射光上了偏光镜反而色彩特别脏,但也意外发现挺有味道,而且这个效果是PS做不出来的。
    相关热词搜索:代号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