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创伤记忆”

    “创伤记忆”

    时间:2022-08-28 10:1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李敖和曼德拉皆于老去时梦见年轻境遇,坐穿牢底的恐怖与屈辱,不是说忘记就忘记得了。记忆是个调皮的捣蛋鬼,有隐身术,随时突然现形,把你的情绪杀个措手不及。
      然而记忆亦极擅长伪装,你以为看见它的真面目,其实,不是的,那只是琐碎的片断印象,甚至常有扭曲与剪接。记忆很懂得调戏人,会跟你开可大可小的玩笑。尤其所谓“创伤记忆”,更常以伪装现身,跟你周旋,在梦境也好,在现实也罢,皆有很强的误导成分。
      “创伤记忆”的研究经典个案是对“恐怖伊凡”的指控认定。
      1975年,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名叫约翰丹安纽克的汽车厂工人被送上法院。
      他是乌克兰后裔,1951年移民美国,入境时报称是波兰农民,但20多年后,他的名字出现在苏联红军于“二战”结束时接收的德国档案里,被认定为曾在波兰特雷布尔卡集中营控制毒气室开关,屠杀80多万犹太人的“恐怖伊凡”。原名为伊凡而不是约翰的丹安纽克被移送到以色列受审,传召的证人,都是屠杀幸存者,经过反复指认,他们都说,是的,他就是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冷血狂徒,言之凿凿,声泪俱下,把当年的悲惨场面描述得巨细无遗。就这样,丹安纽克被判死刑,留在耶路撒冷,等候处决。
      可是故事未完。
      上世纪八十年代,冷战结束,又有大批战时文件解冻,新证据显示,另有一个叫做伊凡马尔琴科的可能才是真凶,伊凡丹安纽克也曾无恶不作,但并非在特雷布尔卡而是在另一个地方。此伊凡不同于彼伊凡。于是,传媒追踪,侦探调查,律师上诉,案件重审,发现许多幸存者的证词毫不可靠,混杂了太多情绪记忆,严重扭曲失实,加上认人程序的误导,遂一齐指认丹安纽克为凶手。
      1993年9月22日,丹安纽克获释,离开以色列,返回美国。11年后,美国政府取消他的公民权,把他赶离国土;再过8年,并非“恐怖伊凡”的伊凡病逝于德国。
      BBC曾把这个案子拍成专辑报道,临床心理学视为必研个案。遭受创伤的人当然有说话的权利,但说出的话不一定有必被信任的权利。创伤往往为了保护你而故意扭曲,把你欺骗,好让你纾解创伤,因而构成了另一个受害者——被你的具备欺诈性的创伤记忆伤害的受害者。
      (丁香清幽摘自2013年6月28日《深圳商报》)
      ■责编:袁海波
    相关热词搜索:创伤记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