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四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四法”

    时间:2022-08-28 15:0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感教学;生活体验;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1—0093—01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是在语言交流中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丰富生活体验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叶圣陶是这样表述生活体验对语感生成的重要性的,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作语感。”是的,过往的体验才是对语言文字最好的注释。因此,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潜心摸索,就一定会有所发现。如,在讲授《游园不值》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联想的方法来激活学生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感。
      师:同学们,诗人没能进到朋友的园子里,没有观赏到满园的春色,多么令人遗憾呀!但是你能猜出园里是什么样的吗?
      生1:我想园子里一定有一个大花坛,里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花儿上面还飞舞着蝴蝶和蜜蜂。
      生2:园子中间会有一条小石子铺成的路,路旁是青青的垂柳。
      生3:还有一个大水塘,里面有鱼儿在游来游去。岸边种着桃树、杏树、梨树,散发出花的清香,枝头还传来鸟的呜叫……
      学生的描述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切身体会。教师在这里巧妙地以联想为桥梁,将语言文字与学生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融入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迸发出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注重朗读指导
      读,是语文学习的一扇窗口,是感受语言,是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书对训练语感的重要性。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朗读中思考,在吟诵中体味,从读中得到感悟,訓练语感。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在积极创设课文描述情景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配乐想象读等形式,读出韵律,读出节奏,从而入情入境地感悟桂林山水的美景。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努力激起对作品鲜明的“内心视象”,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通过读与想的结合促进学生的语感。
      三、加强语言实践
      加强语言实践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语感是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在对语言对象的直接感受中积淀而成的。培养语感一定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如,在讲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教师将课上的十五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当一回诗人,也来“创作”一首描写夏天的诗。学生的热情很高,写得非常投入,有的一边写一边窃笑,大概认为自己写的根本不是诗;有的写完一句就低吟一遍,认为通顺了再写下去。教师鼓励学生:心中的诗是什么样子的,就大胆地写成什么样子吧!让我们来感受一次“古诗文”创作的快乐,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从一首首稚嫩的诗行中,我们看到了智慧和创造的灵光在闪耀。
      四、积淀语文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范围内,语文知识应该是指一些浅显的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如,“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按一定顺序写”等。此外,教师如果能做到深入浅出,“蜻蜒点水”般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修辞手法也未尝不可。修辞,特别是其中的对偶、夸张、拟人是中国汉语言文化的精华,体现着中国语言的华美。适度渗入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理性的语文知识不能孤立讲解,只有在学生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过程中点点渗透,才能更好地为语感的深化服务;否则就会变得抽象、空洞,令人难以理解。如,《游园不值》的教学:
      师:同学们,“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诗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情形?能说给大家听吗?
      生1:是讲主人家园中的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了。
      师:伸出墙来,还有更形象的说法吗?
      生1:是高高地窜出墙来。
      生2:因为怕主人发现,所以它是悄悄地跑出墙来。
      生3:是跃出墙来。急着留住诗人,想安慰他扫兴的心情。
      师:大家讲得多好啊!同学们,加上了想象,你的语言会变得比诗还美呢!
      编辑:张慧敏
    相关热词搜索:语感中学生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四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