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从跨文化视角赏析电影《摔跤吧,爸爸》

    从跨文化视角赏析电影《摔跤吧,爸爸》

    时间:2022-08-30 08:4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取材于印度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这个现实主义的故事,在励志的同时又不乏温情,用一个简单的体育题材,揭开了印度社会的一幅壮美油画。本文从中国观众视角出发,着重分析电影中令观众惊诧的中印文化差异和文化认同,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中印文化异同,拓宽跨文化视野。
      【关键词】中印文化;文化差异;文化认同;共鸣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5-0074-02
      一、引言
      中国和印度是东方文化的两个主要发源地,但是中印两种文化体系有着根本的区别和不同的追求,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发展。2009年在中国公映的《三傻大闹好莱坞》,以关注印度的压迫性的教育体制为题材,不仅让中国观众喜欢上了这位来自异国的“老鲜肉”阿米尔汗,还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印度电影。2014年另一部由印度UTV影业出品的奇幻爱情电影《我的个神啊》(P.K.)讲述了一个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奇幻旅行,并对印度的宗教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同样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如今,《摔跤吧!爸爸》在国内大银幕上公映,又一次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关注。
      二、剧情简介
      《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他开始寻求生儿子的秘方,用尽了各种“迷信”的宗教方法,不料命运捉弄,让他一连生了四个女儿,他渐渐放弃希望。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有着比同龄男孩还大的力量,他开始训练两个女儿摔跤,这一举动不仅遭到了两个女儿和妻子的反抗,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舆论,因为在他们眼中摔跤是男孩子的运动。但是辛格仍撇开众议,不顾世俗眼光坚持对女儿们进行强训,终于女儿们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女儿还进入2010年英联邦摔跤比赛并夺得冠军。她们以骄人的成绩回报了父亲,证明了自己,回击了社会舆论。在努力使女儿变成世界级摔跤手期间,趣事多多,但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有关宗教问题、女性地位、国家运动体制等社会话题的讨论。
      《摔跤吧!爸爸》的内容丰富而有层次,尤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三个层次:印度体育体制的腐败落后与印度民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之间的深刻反差;女性在印度社会遭受的歧视和不公;父亲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以及爱的表达。这三个层次既有对政府的批判和抨击,又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更有对人类美好感情的歌颂。既有印度特色又引发所有人们的思考。
      三、电影中诠释的中印文化差异
      (一)女性的弱势地位
      电影几乎处处都在向观众展示印度女性的地位有多卑微。从刚开始父亲想方设法生男孩为继承人就可看出,女孩从一出生就被排除在“继承人”之外。后来,父亲在决定训练女儿为摔跤手后,村民们的冷嘲热讽“女孩摔什么跤”、“女孩家应该呆在厨房”、“女孩怎么有资格跟男孩比”等,还有学校里不仅男同学嘲笑,连女同学也嘲笑,由此可看出女性在印度社会里的低下地位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电影中直接陈述女性地位的是一段来自吉塔同学——一个14岁新娘的话。当吉塔和巴比塔抱怨自己父亲严苛的时候,她这样说道:“我倒是希望上帝能给我这样一个父亲,能为我的未来考虑。从一个女孩出生开始,她们的命运就是做饭打扫卫生,全身心地做家务,然后等她们成年就把自己交给一个陌生男人嫁出去,然后为他们生孩子抚养孩子,这就是一个女孩一生的宿命! 最后看看你们和你们的父亲,他在和全世界对抗,他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为什么?为了你们有个好的未来,他做错了吗?”还有父亲在赛前对吉塔的鼓励:“如果你赢了比赛,你将不再孤单,将有无数女孩与你联合起来反抗鄙视女性的人,反抗只能做家务事,反抗从小就订婚。明天的比赛非常重要,你明天的对手不是Angelina,你是在跟所有歧视女性的人战斗”。
      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印度女性在社会上的价值几乎就是相夫教子,连婚姻都是包办的,不能自己做主,地位非常低。虽然印度独立后,印度妇女在各个领域的平等地位、机会和权力都得到了宪法的保障,但是目前,在印度,真正意识到应该解放自身,争取做一个独立自主的新式女性的妇女还不多。就整个印度而言,广大妇女地位仍比较低,主要表现在:妇女文盲率高、溺死女婴,以及一些摧残妇女的陋习如“萨蒂”、童婚、嫁妆制度等[1](尚会鹏,2015)。
      在中国,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发生着变化。女性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就业等权利,女性这一性别角色不再成为她们自身发展的障碍。从昔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女”,到竞技职场的“女汉子”“哥”甚至“爷”,这些称谓的巨变,也见证着其社会角色的演变。在家庭中,女性具有了相当的话语权,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甚至对家庭经济方面的贡献大于丈夫[2](孟骞,2013)。来自旧社会的“缠足”、“娼婢”甚至“包办婚姻”等在中国早已不复存在,而且有了国家法律的保护,如《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所以当中国观众看到此处时不禁为此感叹。
      (二)宗教的差異
      印度是世界上最富于宗教传统的国家之一,电影中也无不充斥着宗教色彩。从电影一开始父亲用各种宗教偏方生儿子,摔跤前要向神灵饱含敬畏之情等就可看出,在印度,几乎每个人都相信有神的存在。而最为流行的就是苦行,认为人越受苦,精神越升华,离神越近,来世越幸福。电影中,父亲为了给两个摔跤的女儿补充体力,要在厨房给女儿们炖鸡肉,却遭到了传统思想代表的母亲的坚决反对。母亲不让父亲和女儿们在厨房做荤食,甚至连做过荤食的锅都不要了。
      苦感文化使印度人崇尚生活简约,所以出现了喝生水,用手抓饭吃,在家里光脚等,同时也出现了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吃素;越没文化,地位越低的人越什么都吃;所以印度几乎一半以上的人都吃素。看起来滑稽,但是他们自古就相信来生,今生苦修,为前世赎罪,为来生积福。因此,印度历史上产生了自觉放弃王子地位,行乞数年,出家为僧的佛祖;产生了自动放弃太子高位,当苦行僧数年,任蚂蚁在身上横行的耆那教创始人大雄;产生了终生吃素,只穿自己纺的布,坚决拒绝出任总统及其他一切高位的印度国父甘地[3](袁南生,2005)。今日印度,你常常会看到类似的修炼者,有的赤身裸体躺在荆棘中,或整日盘腿而坐,任凭日晒雨淋,一心修行,别无杂念;有的把自己埋于土中,只露头部,却泰然自若;有的干脆走到大雪纷飞的高山上,修行打坐,锻炼意志。很多人深信只要心灵纯净,经历苦难和磨练,一定能达到自己的愿望,走出轮回,获得解脱[4](郁龙余,2008)。
    相关热词搜索:摔跤赏析视角跨文化爸爸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