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民间教学机构的语文写作教育启示

    民间教学机构的语文写作教育启示

    时间:2022-08-30 15:4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杨柳风学堂与善生阅读馆作为无锡两所在写作教育方面的探索有较为显著成效的民间教学机构,试图为当今中小学的课堂写作教学作补充,增活力。两所学堂都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注重学生对于作品的感受与创作能力,从而让学生们真正爱上写作,有感而发,这无疑是大部分中小学课堂最需要而又有所忽略。
      【关键词】写作教育;积累;诗歌;写作兴趣
      多年来,对于学校里写作教学的质疑不绝于耳,在过度追求分数的教育环境下写作教学被简单定义为“背”“抄”,丧失了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信。模式化的教学,导致部分学生丧失写作兴趣。学生不懂得更好的表达与传达,作品千篇一律。而语文教学中真正所应该要带来的滋养,则应该是语言的表达能力、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美的感受能力。在无锡,有两个学堂,杨柳风学堂和善生阅读馆,它们一直在坚守语还原语文教学所应该展现的样子,秉承着做一个理想的、纯粹的老师的初衷,为应试教育的现状激入活力。
      一、素材的积累
      就目前的写作教学,素材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中小学生写作常常会陷入千篇一律,互相模仿的窘境,其中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缺乏素材。而当学生把握了正确的审美情趣,就如同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自然万物,社会风情,都可以转化为写作的素材,然后再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将其转换为文字。
      当然,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组织与策划,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学会把生活转化为文字。在杨柳风学堂,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一项专长,并将其运用到作文教学。比如在进行写景作文教学时,教师会把学生带到郊外,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景物,亲身享受自然的风光,还会现场进行风景绘画,并且进行适当的语言讲解,把风景,画作的意蕴与文字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景画文”的统一之中,学生不仅感受了自然与人文的美,还学到了语言美化的方式,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学以致用。
      中小学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写景、写人、写事是中小学写作教学的重头戏。但是当前的写作教学过多的把学生限制在课堂中,而学生们不爱观察,不懂如何观察,因此也就很难发现生活,积累素材,写出来的作文多是虚情假意,生搬硬套,落于俗套。在课堂中,老师也可以借多媒体设备和学校环境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素材积累的训练。比如通过播放音乐、展示视频、图片等多元化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耳濡目染中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也可以带学生在校园中观看某一活动或某一事物,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特点,并用恰当生动的语言去描绘,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点滴运用到作文中,善于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哲理。“言之有物”,一篇作文才算是有了血肉。杨柳风学堂“把学生带进生活”的教学模式值得学校课堂借鉴与学习。
      二、诗歌的滋养
      文学教育實际上是审美教育的一种[1],而诗歌教育正是文学教育中最为主要的部分。通过对诗词名篇的解读鉴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诗歌文字中的自然美、生活美以及艺术美,从而自然而然地提升其审美情趣与能力。诗歌作为凝聚山水画意和世间人情的载体,有余韵悠长、节奏分明和便于记忆的特点,阅读和鉴赏诗歌有利于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提升对汉语的自豪感,能够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拥有“事物的灵魂”[2]。善生阅读馆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中小学教学中针对试题古诗做的模板化鉴赏,倡导学生在鉴赏古诗的过程中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由发言。同时辅之《笠翁对韵》的阅读朗诵,增强学生对诗歌韵律美的感受和理解,力图开辟平和静缓的氛围,潜心阅读。有了一定的诗歌基础后再着手于诗歌的自由创作,打破“体裁不限,诗歌除外”的禁锢,将真情实感注入写作,一方面为破除中学记叙文中事件普遍存在的假大空助力,另一方面为高中写作议论文理清条理,全面分析打好基础,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审美教育。
      杨柳风学堂鼓励同学们读新诗,写新诗。一到上课,同学们都异常兴奋,还催着老师和他们一起完成诗歌作业,仿佛他们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和老师共同创作,在共同体会着生活的点滴和写作的乐趣。真正的课堂,就应该是欢乐的,是充满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诗歌的创作,使孩子们的想象力与才华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与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作品,能感受到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细腻。
      然而学习诗歌、鉴赏诗歌却因为应试教育的死板和考试的功利性而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更别说创作诗歌了。现当代应试教育写作中的“体裁不限,诗歌除外”[3]严重削弱了中小学师生对诗歌教育的重视。语文写作,应建立在作品积累与作品鉴赏之上,而这些作品,并不一定完全照搬于教科书和新课标的阅读书目,老师在作品挑选上应多花功课,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挑选篇目供学生们阅读,引导学生去欣赏。诗歌,无论是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还是写作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它篇幅往往不长,语言精悍但意蕴丰富,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多角度解读,同时诗歌的创作相对于篇幅较长的记叙文来说,更能激发学生们语言表达的潜力,更多了信手拈来的乐趣,对于长期接触记叙文创作的他们来说,更是一种新鲜的尝试。
      三、写作兴趣的培养
      胡适先生曾经提出,真正的教育“在于使人对于正当的生活发生兴趣,在于养成对于所做的事发生兴趣的习惯”。因此,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学生自己本身热爱写作,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佳作。但长期的应试写作使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写作文,不是为了表达自己而写文章,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多是中等成绩,反而达不到理想的分数。老师都期盼学生能写出“真善美”的佳作,但教学的方法往往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一写作文就产生抗拒心理。要解决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阅读与创作。
      学生平时的阅读,不应该只为分数服务,只符合新课标规定,而应是丰富的。善生阅读馆鼓励学生阅读古文、对联、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瞿菊老师说:“我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读到他们喜欢的,符合年龄的、能吸引学生的作品,读得越多那么阅读能力就会越高,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自然也会越高。”中小学老师总指点学生去阅读去积累,但学生阅读之后写作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这让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对写作失去信心,而将更多精力转移到别的科目。其实,学生们的阅读心态很重要,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阅读,还是出于热爱主动阅读,这是质的差别,当然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学生没有读到好书,读到自己喜爱的书,自然就对阅读没有了兴趣。现在许多老师都会给学生们开书单,但有时会让一些人更加迷茫。老师们应多挑选吸引人的作品,让学生入了读书之门,然后鼓励学生去尝试不同的文体、接触不同的作者、体验不同的风格,有的喜欢科幻作品,有的喜欢细腻的诗歌,有的喜欢充满随性的文字,学生们读得多了,才更有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同时,老师应将“教学生怎样读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有的时候学生读不进去,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发现书中的逻辑,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等等,师生之间应多一些近距离的个别的交流,多传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杨柳风学堂和善生阅读馆都鼓励学生们的自由化创作,这里的自由化既包括题材、体裁的自由,更指的是学生作为创作主体情感的自然流露。善生阅读馆的一位初二同学说:“老师也布置作业,但是和学校里的不一样,一般都是今天带我们读了一篇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就可以写出来给老师看,想到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无论是诗歌、散文、日记还是随笔,学生们尽自己喜欢,选取一种最能表达自己的表达方式。在这种创作环境宽松的条件下,学生对某物某事自发产生的情感以自由的方式进行表达,毫无约束,文字承载着学生们的阅读感悟,对生活的思考,对这个世界的叩问,孩子们的思路并不被学校课堂上文章的结构、中心主旨、人物形象等等格式化的问题与回答所拘束,这是只属于孩子们的思考结晶。在创作出来的文章中以自然的方式流露,文章才有精神。
      杨柳风学堂和善生阅读馆在探索中努力做到与学校写作教育的互补,以独立又融合的姿态为中小学作文教学起到了示范作用。语文教学应是“施用美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使学生具有美的创造力,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效果。”[4]教师应在现状中寻求突破口,为教学现状注入活力,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更好的滋养。
      参考文献:
      [1]黄丽玉.论古诗鉴赏对高中记叙文写作的影响[A].华东师范大学.2010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58
      [3]朱琼.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原因探析及对策[A].湖南师范大学.2015
      [4]华礅.试论语文美育的内容及其原则[J].辽宁:抚顺教育学院学报.1988.1.5
    相关热词搜索:启示语文民间写作机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