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浅谈特色课程开发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浅谈特色课程开发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时间:2022-08-30 17:1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特色课程是具有文化特质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亦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独具特色的课程。
      【关键词】特色课程;课程开发;应对策略
      校本课程的建设导致特色课程的产生。特色课程是具有文化特质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亦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独具特色的课程。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锣密鼓的进行,“三级课程”的试行,特色课程日益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和焦点。但在特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拭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课程多元化,但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和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各学校纷纷开设了特色课程,所涵盖的课程内容琳琅满目,涉及文化、艺术、技能等众多领域。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改进的过程,所以,课程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可以成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基础。然而,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处在起步阶段,学校无法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的方案、内容、效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顾及到它对学生未来发展和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要确保它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这就需要学校设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否则很难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一盘散沙,造成课程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课程内容丰富,但深度有待提升
      特色课程的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课程数量多,但却让人越来越看不到“特色”二字。特色课程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它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差别,更体现在它承载着学校的文化特色。因此特色課程不仅要有广度,更应有深度。
      (三)教师的专业化相对滞后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课程问题意识、课程改革意识以及课程开发意识。但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而且长期以来我们推行的是国家课程,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更少有过课程开发实践的训练。为此,面临突然到来的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没有充分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准备。加上校本课程在全国各地刚刚起步,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体系等问题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成型的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因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二、应对策略
      (一)建立健全特色课程体系
      特色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应有完整的目标建立、内容确立、过程实施和评价反馈等过程。
      目标的建立要多维度,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建立一支具有正确课程观的队伍,使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敢于实践创新。
      内容的确立要讲价值,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
      过程实施要重启发,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课程观,学习过程有意义,意义是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资源就在身边,发展学生最强的能力;教师是开发者和研究者,有修改完善课程的能力;课程应符合学生需要,适应学生未来发展。
      (二)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
      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和教学意识相比,课程意识则更多地关注教学的价值问题,即关注人本身,关注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教科书绝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只是展开课堂教学的工具。课程意识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无论是备课、上课、评课,还是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课程意识的培养是要靠平时的大量的先进的信息积累和敏锐的反思能力,以及自觉地将自身的教育教学当作研究的素材,即是将被动的教材传授者转变为教育研究者,这种观念的转换就是培养课程意识的前提。
      (三)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不仅局限于学校,也可从学生、教师、学科、社区等方面去开发利用。学生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与兴趣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学生的建议更是课程更新和完善的重要助力。教师是能够创生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经历与才艺是课程开发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爱好能为课程本身进行更好的润色。学科是可以延展的课程资源,学科所蕴含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是能够让学校、老师和学生无限开发和挖掘的。同时社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软件方面社区的一些特色文化,硬件方面社区的一些特殊场馆等,如能和特色课程有机的整合起来,将会成为课程开发的一大亮点。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特色应对策略课程开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