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开启对外开放新局面

    开启对外开放新局面

    时间:2022-08-31 10:4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对于外界的种种猜想,他坦然回答,庄重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并坚定致力于推进对外开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一带一路”倡议得到积极响应,成绩斐然;亚投行不断扩容,影响力持续提升;北京APEC、杭州G20、厦门金砖会议等主场外交接连精彩登场,宣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方案、凝聚中国智慧,全方位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中国历史性地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
      为了走到这一步,中国花了足足40年,秉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脚步从未停滞、开放层级不断跃升,书写了中华民族对外开放的乐章。

    逐步探索中开放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外开放在探索中逐步推进。
      1985-1992年间,中国以构建对外开放基地为主要方式,推动对外开放实现由点到面的在空间上的扩大。国家先后批准了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城市、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十个经济开放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允许对外经贸活动。
      在外贸体制改革方面不断探索、推进,中国改变高度集中的外贸管制体制,调动各方面发展外贸的积极性。同时,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东亚发达经济体产业升级的机会,学习亚洲“四小龙”成功经验,吸引大量国际投资,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实施出口导向战略,通过来料加工、装备、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的方式创汇,在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充分发展了外向型经济。然而,由于当时我国仍保持双重汇率制,导致进口关税税率,高达43%-44%,所以许多加工企业实际上是以国内市场为主。

    对外开放高度发展


      1992年,邓小平发同志布重要南巡讲话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体制基础。在整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出现了重大转变:一是开放的战略格局开始由点带面向全面制度建设转型;二是中国的对外开放度大幅提高,外向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到90年代中后期,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外贸体制方面,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要求与国际经贸通行规则,于1994年1月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全面改革外贸体制,实施提出并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经贸”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等外经贸发展战略,使中国净出口贸易大幅上升。
      在吸引外资方面,政府相继出台一些列吸收外资的新政策,如1995年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1997年的《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等,使中国外资引进快速增长等。
      在这一阶段,中国以入世谈判为契机,通过外汇管理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对外贸企业制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形成了出口激励。这个阶段大量的贸易顺差引起了经济和贸易条件恶化、国内流动性过剩、对外技术依赖成都过高、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因此面对新环境和新问题,必须实施全新的开放战略,在国际制度和规范的约束下进行对外开放。

    WTO框架下对外开放


      2001-2006年是WTO过渡期。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在这一阶段,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主要表现为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开放模式的转型,以及国内体制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全面对接。加入WTO前,主要表现为国家自主控制下的局部性开放;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特征由单方面自我控制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在WTO框架下的对外开放。一方面按照承诺大幅降低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到2005年中国平均关税已降到9.9% ;另一方面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这个时期的特点:一是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外互动明显增强,中国由此进入全面开放时期。二是中国发生巨变,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三是同期对外贸易额“井喷式”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均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外汇储备已居世界第一。这显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从单纯增长的外向型经济,向质量和数量并重的开放型经济转变。由此贸易摩擦增多,迫使要采取新的开放策略。

    后WTO全面开放


      2006年以后,这段时间与过渡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开始暴露出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收入差距大,社会不稳定;二是出口增长仍属于粗放的数量性增长方式,粗放型外贸增长日益突出。三是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外贸出口潜在风险加大,金融和货币体系动荡不定。四是跨国公司并购对我国企业构成严重威胁,各种生产要素价格水平明显上涨。
      这个时期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已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外汇储备增多,开始对外投资,追求效益为本的“质量”主导型战略的转变;二是应当正视对外开放过程中存在的经济安全问题,比如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三是扩大资源整合型开放;四是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重;五是正視对外开放进程中的自主创新问题。

    “一路一带”走出去


      2013年的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例如,几乎每周,在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都有一批包装完好的京东方牌液晶显示屏,准备经由开往欧洲的铁路集装箱班列——中欧班列,发往世界各地。“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对外开放新局面开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