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自学·议论·引导”下的分层教学课堂实践

    “自学·议论·引导”下的分层教学课堂实践

    时间:2022-09-01 08:4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本文基于班级教学对象实情,依据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思想,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改革,结合本班学情,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进行分组,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对不同学习层次上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0-012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0.115
      李庾南老师践行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构筑了真正的教学过程,而且三者形成了积极的互动:以自学为主题,以议论为重要方式,用引导串起教学。
      我校组织数学教师深入学习“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通过培训和实践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也积极将李老师的教学思想和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努力打造出既适合本班学情,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课堂文化,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
      初一学生开课两周后,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地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际学习能力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将学生分为较高能力组,中等能力组,较低能力组,然后按不同能力组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安排教学进度、设计训练内容,真正实现不同能力组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这种分层教学方法正应对了李老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思想的出发点,避免把学生当做“标准件”,整齐划一地进行教学。
      二、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重组教学内容
      使用现行教材,对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实行单元教学。通过学习单元的划分,力求将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建立与学生知识体系相适应的知识结构。教材单元重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接受能力,以设计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的教材单元重组方案。
      怎样重组教学单元,核心应落在课型及教案设计上。在课堂上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应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如教学“三角形全等”概念时,我设计了多种途径,通过看、说、做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去感悟三角形全等的概念。看——就是由生活中的具有三角形状工具或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对三角形全等产生感性认识。说——就是让学生列举丰富的生活实例,进一步感受全等,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做——就是让学生探讨用纸片折叠不同的全等三角形,再展示,并加以说明。学生在谈了生活中丰富的三角形现象后,再动手去做三角形全等,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做中进一步感悟三角形全等,从而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定义。
      三、科学应用课堂授课类型,增强学习效果
      根据“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要求,在讲授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科学灵活地运用自学、交流讨论、练习和复习等基本课型。根据李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思想,我在给初一学生上课时,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科学设计不同的课型,有时在一堂课中要同时用到两种课型。
      四、“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实验检析
      我们班经过一年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实验,教学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首先,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到初一学年结束时,有90%以上的学生能用概括性的语言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结论,并可以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一些规律。约70%的同学已不满足仅仅对题的看懂与会做,他们还要探究每个例题的目的和每一步的根据,联想到相同类型的题并挖掘一些更深的内容。其次,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得到更好掌握。实验班和对照班入学成绩基本相同,但比较他们在初一末考的成绩,实验班占有明显优势。最后,通过“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实践,学生数学的语言、抽象分析、运用、推理能力、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较快提高和发展。
      五、几点体会
      1.“自学·讨论·引导”教学法确实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自学·讨论·引导”教学法的实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接受教师的教育,自动调节自己的学习行动,并在行动上做出积极的反应。
      2.实验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增加教师的责任感,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将“自学·讨论·引导”教学法落实到每一位数学教师身上,科学设计考核指标,使每个教师都有责任并能心甘情愿应用这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3.实行激励机制,使“自学·讨论·引导”教学法持久进行。“自学·讨论·引导”教学是教学改革,必须制订出配套的激励政策,让优秀教师和学生在精神和物质上获得鼓励,以便能更好地使“自学·讨论·引导”教学法的改革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邵胜林.浅谈“自学·讨论·引导”为主的课堂教学[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3(1).
      [2]袁道强.浅谈初中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由“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引发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1).
      [3]王娟.浅谈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几种方式[J].新课程学习(中),2012(12).
      [4]黄欣.浅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实验应用[J].成功(教育),2011(5).
      [責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史秀清(1974.12— ),女,汉族,甘肃武威人,研究方向: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相关热词搜索:分层议论自学课堂引导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