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助力思政课实效性途径研究

    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助力思政课实效性途径研究

    时间:2022-09-01 10:0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着重强调实效性、亲和力及学生的获得感,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互联网+”背景下,在稳抓思政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師应拓展新的教学途径。课题组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切入,研究微信公众平台搭载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由辅助性、拓展性、延伸性公众号构建起微信公众号群,合力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科学处理课堂教学与微信公众平台教学之间的关系,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视野。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互联网+”;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3-0100-04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有到,什么原因呢?内容不适应他们的需要。主要可能是‘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所以亲和力就差了,抬头率就低了。”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教学由2.0向3.0版本转型。为满足学生的现实期待及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迫切之需,应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由思政教师积极开发与思政课协同、互补的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微信公众号群助力思政课堂教学。“微时代”环境下,我们应发挥自媒体优势,正确把握微信公众号群教学与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关系,切实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使微信公众号成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示范平台。
      一、微信公众平台助力思政课实效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微信公众平台与思政课组合产生的“微思政”,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科技智能化逐步增强的产物。思政课传统教学手段在时代发展及学生期待的双重压力下,应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创新教学模式,开拓新的教学渠道。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在“互联网+”思维下,我们应构建“微信公众号+思政课”模式,从更新教学理念、转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与考核方式着手,以学生为导向,强化学生主体的“获得感”,结合供给侧改革,站在大学生需求的立场上重塑我们的内容供给,优化思政课堂教学的发声内容。因此,思政课与微信公众平台的对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学生,实现了学生基础的高黏度性,构建起“大思政”的发展理念,利用网络阵地、信息化手段,给思政课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灌输健康的营养,开启了全程育人的教学模式。眼下,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助力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必要的选择。
      微信公众平台进入教学领域,在助力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中更具可能性。通过公众平台辅助思政课教学,教师可以将思政课内容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加上精美的排版,通过运营后台一键操作将信息呈现给学生,方便快捷,且满足学生追求新颖性和对应性的信息接收习惯。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共享的大环境使得微信公众平台承载思政课教学更加公开、自由。零门槛、草根性的平台特点使教学信息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分享和转发,信息由预设的单向传递转为多向传播,实现裂变式传播,实效性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微信公众平台打破了交流的界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留言互动也让“屏幕式”阅读更具有人情味。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以智能手机为依托,成本低,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
      二、构建微信公众号群,合力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微信公众平台运用于思政课教学领域已逐步成熟与完善,其搭载思政课教学开始走向多元化、具体化,包括辅助性公众号、拓展性公众号、延伸性公众号三大类,建成微信公众号群,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合力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一)辅助性公众号负责思政课线上教学与答疑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手段,教育过程呈现机械化,“一刀切”式的大班授课模式,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对症下药”,容易激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和逆反心理,再加上思政课本身“枯燥乏味”的内容,导致思政课成了自说自话的独角戏。为改变这一局面,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思政课教师做了多方面的探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政课教学领域的运用,致力于把教学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以课本内容为核心,积极开发“微课”系列平台。为此,辅助性公众号融入思政课教学,负责线上的教学与答疑,增强教学的整体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教学对象:微信公众平台以用户基数庞大,覆盖面广为特征,通过学生之间的分享与交流,“强关系”拉动“弱关系”,使“粉丝”量不断增加。各种形式的信息互换、情感沟通和思想表达,能获得更大范围的关注度,渗透性更强。
      教学内容:“微课”与传统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交替互补。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展开的内容,可通过线上平台充分展现,弥补课堂缺失的内容,例如:讲述长征故事、英雄人物事迹,开设“微党课”“法律讲堂”等第二课堂,线上线下教育形成合力,丰富思政课内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问,也可以在“微课”平台与老师进行实时交流。此外,微信公众平台以图文声情并茂增强思政课的魅力,实现教学内容教育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教学方式:“微课”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实现教学方式生活化、情景化和人性化的路径转变。将课程内容嵌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多采取“微故事”“微电影”等形式呈现出来,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微课”打破了教学主客体之间的界限,学生地位受到尊重,学习主动性增强,有助于转变学生抵触思政课的局面。
      教学管理:打造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平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学生协助老师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任务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编辑,增强学习参与感。平台开设习题检测、在线考试等活动,完善反馈机制,督促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
    相关热词搜索:助力实效性公众途径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