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热点分析

    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热点分析

    时间:2022-09-01 10:40: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高校必须拥有一批健康向上、知识渊博的教师。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一直是阻挡高校教师发展的一大难题,通过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可知,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热点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教师伦理道德缺失、职业期待淡漠、职业生涯规划凌乱、工作计划缺乏安排。针对这些热点问题,高校可以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自身因素出发,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热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3-0169-03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权衡内外环境、无法有效面对压力而表现出的情绪、态度、行为上的衰退状态[1]。教师因为其职业的特殊性、广泛性和影响性,其职业倦怠问题更是比一般职业更能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新提出的高校五大职能即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社会、科学研究、对外开放和人才培养主要依靠高校教师去实现。高校教师与一般的教师相比,他们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还承担着前沿科研的开发以及服务社会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师这一群体中比一般的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为贯彻十九大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因此对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是时代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应有之义。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加大和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针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近十年来,我国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日渐丰富,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纷纷从不同学科、多角度地对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举措,为促进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我国的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体系逐渐完善。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对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获得最新的信息,有效的解决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热点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热点问题
      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癥状[3]。通过对我国的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归纳总结教师职业倦怠的种种生理状况和心理反应,结合新时代的时代特征以及目前高校发展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们可以给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下这么一个定义: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是指高校教师不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变迁及教学和科研要求不断提高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消极反应[4]。
      根据这一定义,结合高校教师工作的特点,我们可以概括总结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热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高校教师伦理道德缺失,师德弱化。教师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教学中缺乏新意,讲课乏味;问题严重者甚至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冲学生发脾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题大做,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二是职业期待淡漠,理想追求动机不强。教师对科研、教学以及辅导学生等工作丧失兴趣,消极应付完成学校安排课程和任务,有的甚至开始厌恶教育事业,用消极的态度工作,对于职业理想的追求和个人成就感的获得并不在意。三是职业生涯规划凌乱,工作计划缺乏安排。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以及人际交往的复杂工作情境下,紧张的情绪和压力得不到缓解,在工作和生活中长期的疲劳及与人际交往中各种矛盾的爆发致使教师的挫折感加剧,长期压抑的心情得不到释放,最终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从而导致教师的消极怠工,工作只为草草完成学校任务,没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引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国内外的学者也对这些因素进行了研究和阐释,总结来说,近十年来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研究可归纳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教师自身因素这三方面。社会方面主要是指同行业竞争带来的工作压力、新时代社会变革对教师技能要求提高带来的职业压力和社会公众舆论带来的舆论压力。学校层面主要是指由于学校的教学任务、管理漏洞和体制机制的不完善等给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致使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教师自身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知识技能有待提高、缺乏心理调节、抗压能力差等方面的原因。
      按照高校教师和教学与科研的相关性进行分类,高校教师队伍可划分为专职授课教师、教学科研型教师、科研型教师以及教辅人员四个类型。具体来讲,教师由于在高校中的工作性质和所处工作环境的不同,所产生的职业倦怠的原因也有所区别。专职授课型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从事单调的教学工作,其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人成就感得不到实现,使得其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降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界的接轨,高校教师需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接受更多的新信息,专职授课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和新时代存在的差异,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职业压力。就教学科研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来讲,他们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具有一致性,其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不仅是教师,还是同事以及研究人员,如果其在某方面的角色扮演中任务落实不到位、角色工作没有完成,就会出现角色矛盾,影响其心理发展和对工作计划的执行,他们的归属感、忠诚度和工作满意度会降低。教辅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可能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低职业成就感、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繁杂的工作、付出和收获的反差等都是造成教辅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对策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热点倦怠教师职业高校分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