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和世界的积极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和世界的积极影响

    时间:2022-09-01 17:0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经过6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已经与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118份合作协议。2019年4月中国将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那么,“一带一路”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什么?“一带一路”的发展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变化?中国又应该怎样推进“一带一路”,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志民教授。
      “一带一路”建设把对外开放推进到新阶段
      《领导文萃》: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将实现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从国内视角看属于改革开放的范畴,准确地说是对外开放问题。您能否解释一下“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二者的相互联系?
      王志民:现在人们,甚至包括有些专家讲起“一带一路”,都只把“一带一路”看作是中国对国际社会提供的最大的公共产品,这没有错,但我认为不全面,因为缺乏国内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我国人均GDP150多美元。而40年后的今天,人均GDP约9000美元,中国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已经是排行第三名的日本的两倍还多。1978年对外贸易出口总额97.5亿美元,现在是两万多亿美元,增长了230多倍,中国还是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指出:“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庞大的GDP也经不起平均,所以中国人均GDP还不高,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中端水平,亟待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距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有很大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好解释“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的相互联系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永无止境,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却是有阶段性的。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实践发展、理论指引、社会发展、国际经验等四个视角来理解“一带一路”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相互关系。
      首先是以实践逻辑来分析。1978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意义非常重大,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做好了思想准备。回顾历史,40年的改革开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始于1978年,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特区为开端。建立特区实际上是改革开放的试点,发挥了窗口和示范作用,中国的国际产能合作承接了国际产能转移,劳动密集型为主加工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阶段大致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概是以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标志。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体系框架下,利用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三阶段起始于2013年“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该阶段对外开放的特点是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2017年,我国对外投资存量达到1.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开放开始了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实现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共商共建共享”,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其次是从理论逻辑分析。任何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都离不开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改革开放的起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随着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共产党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带一路”是顺应“中国强起来”以实现“中国梦”的宏大历史背景而做出的重大抉择。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梦”是中国的梦,离不开对外开放,只有与世界梦对接在互利共赢中才能实现。“中国梦”对接“世界梦”,是推进“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设想。
      再次是从社会逻辑发展分析。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提出“三步走”發展战略: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2000年,我国实现了总体小康。这个总体小康社会,实际上是全国人均GDP和GNP达到800美元。但要注意,这只是平均值。经济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在城乡、地区、行业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现在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把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到2035年,把2050年目标提高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最后我们再从国际经验的逻辑分析。总结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经验,我们会发现,有些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社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还出现政治上的动荡问题,被概括为“中等收入陷阱”,还有一种说法叫“拉美现象”,我们必须警惕并防范。“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相关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未能深化改革。如何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改革开放中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当今国际社会处于变革时代,世界秩序正在重组,中国已经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已经具有议题设置能力。从国际视角看,“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互利共赢的中国方案,也是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
    相关热词搜索:倡议中国影响世界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