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艺术风格刍议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艺术风格刍议

    时间:2022-09-01 23:25: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本文对黄公望创作的山水名作——《富春山居图》的绘画特点及艺术成就进行了评析。在“元四家”中,黄公望无疑是对后代山水画发展影响最深广的艺术家。其《富春山居图》,可以说是代表其晚年风格的经典之作,开创了元代绘画的独门一派,显示出了极强的创作信心和艺术风范。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绘画风格;艺术成就
      一、 黄公望生平经历及《富春山居图》创作背景
      黄公望,1269~1354,本姓陆,名坚,后出继黄氏为嗣,黄公大喜:“黄公望子久矣!”成其名字。字子久,号一峰,大癡道人,江苏常熟人,少年博学多能,寄希望于仕途,因其“至于天下之事,无所不能”,故中年充吏。年近五十非但未能升官,反受贪官张闾牵连下狱,幸而狱中未丧其命。仕途绝望,从此隐士飘游,遁入全真,浪迹虞山、富春山和苏杭一带,以卖卜、授徒为生,结交了不少文人名士和画家。作画极为勤奋,常常“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摹写”,曾得到赵孟頫指教,由董源、巨然奠定基础,进而博射荆浩、李成、范宽,至七十岁形成自家风格。尤其以山水画冠称一绝,终成“元四家”之首。《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此画属其晚年之作,此时的黄公望早于“弃人间事”,返璞归真,过着平淡、自然的生活,乐于其中。作品折射出画家的心态,宁静平和、淡雅天真,笔简气清,荒寒平淡的意境,成为黄公望心中的世外桃源,也代表着元代文人画家的一种生存态度。
      二、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绘画特点及艺术特色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之作,高33厘米,长636.9厘米,以长卷的形式横向展开。图绘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笔墨上简约利落。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足以醒目。从整幅作品看出前中段用笔谨而细致,至后段渐转疏松而不经意,使观赏者注意力随着作者画法变化而自由放松,变幻十分丰富。
      《富春山居图》的山水形态波澜壮阔,笔法升降起伏,韵律节奏如行云流水般强烈。原作全卷主以干笔淡墨,兼有湿笔,几无浓墨,因而穿插的墨点和线条成为全卷的主宰。黄公望以飘洒隐逸的墨点描绘树木细石,在线条运用上讲究长短、曲直、繁简、疏密、横竖、快慢、虚实、松紧、巧拙的相互结合,使线条整体的跳跃感和节奏感十分强烈,将神乎其技的笔法与秀美壮丽的山川融为一体,奏出了如音乐般悦耳的艺术之声。黄公望无疑是元代绘画风格转变的重要推动者,他长期在大自然中与白云对望、与青山共眠,其观察山水景物的视角早已超越前人,将所感、所思、所想统统融入景物中,再以独特的人文视角和手中的画笔加以诠释。
      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元代四大家促使元代绘画艺术顶峰的形成,潜心道家、钻研绘画也是为了在另一个人生领域突破成规、不再自封的表现。他虽师法荆关、董巨之风,但锐意创新,糅合清逸、刚强、奇峻、雄健等特色,将原本以柔美见长的江南之景以重峦叠嶂描绘得气势磅礴。山水画可以展现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渴望,一旦这种生存方式无法企及,也可以借山水画来表达这份挫折感;对于一个分崩离析的世界,山水画可以表现出超然的立场;同时,因为山水画时描绘退隐与安稳这些现实世界较能为人接受的面向,从而传达内心世界的真相。
      黄公望的笔墨强调内在趣味,他这种写意的笔墨趣味超越了传统得写形存质,形神兼备的标准。他把山水画的皴、擦、点、染,概括在用笔用墨中,并对用笔用墨在形态上给予独立和强调,再通过皴、擦、点、染形迹中体现出来。特别是在用“点”方面,“点”的解放和独立,使中国绘画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一个墨点,可以认为只是一个单纯的墨点,可以是树、是草、是人、是阴影、是石头,也可以表现浓淡干湿。树的描写让人看不出其自然特征,风情物趣不是刻意描写,而皆随意柔和,使笔墨更主观,抽象,抒情,这也是元代文人画追求笔墨韵味的体现。这种笔墨直接体现了黄公望追求写意,表现,抒情的心境表达。
      三、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艺术成就
      黄公望为了充实这幅绘画的描写,他对真山真水作细细的观察与揣摩,据其题画中所说,此画经三、四年未得完备,可想他在为这幅作品描写时,其吮毫挥笔之际,不知花费了多少心力与精神。《富春山居图》所画富春两岸景色,画中景随人迁,人随景移,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在作这幅画时,黄公望极注意层次感,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由近而远地自然消失。他并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合度。画面仅用水墨渲染,但深浅浓淡搭配的极为合理,不用的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使画面空白具有真实的空间感,给人以挥洒奔放,一气呵成的深刻印象。若明若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黄公望在画中追求意境的深远,又注重绘画本身的笔墨意趣。在黄公望看来,绘画之美并不仅仅在描绘自然景色,更重要的是笔墨本身所体现的美,所传达出的画家的主官感受、气势和意趣。
      四、 结语
      黄公望作品,对于后人有很大影响。他的山水画,在笔墨气韵上或苍茫浑朴,或秀润淡雅,或蓊郁华子,或萧散清逸,表现不同风貌,却又有统一的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我们从中不仅可以观赏他丰富的笔墨所表现的山川形貌,感受到大自然的意态,而且可以窥见画家所传达的主观意境,即物外之情。黄公望的出现,对中国山水画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美)高居翰.隔江山色[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
      [2]陈传席.中国绘画理论史(增订二版)[M].台湾:三民出版社,2004.
      [3]杨琪.你能读懂的中国美术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李建昕,陈亚涛,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刍议山居艺术风格富春黄公望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