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刻石之祖:石鼓文善本

    刻石之祖:石鼓文善本

    时间:2022-09-02 19:5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在上海圖书馆展出的“墨彩斑斓 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是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特展,虽已落幕,但此次难得一见的相距两千多年的石鼓善本展品中,汇集了国内传世《石鼓文》珍本,是国内《石鼓文》拓本的精品展示,共计有25种展品,其中多件是2018年最新发现的善本。从前,不为人所熟知的石鼓文,可以说现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珍藏。石鼓文善本更是现世书画大家融汇古今之根本的研习所在,在中国文化史、书法史、金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上诗文,千古长鸣,它历经千年,见证了华夏历史的沧桑,“国运昌,石鼓安”,《石鼓文》善本的留存与发扬,昭示当今新时代的盛世气象。
      石鼓文,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刻石文字,是现存最早铭刻于鼓形石体上的四言体叙事诗,史称:刻石之祖。石鼓,是十块花岗岩质的石头,因形似鼓,故名。每石用大篆体镌刻四言韵诗一首,每首约十八九句。石鼓每件高90厘米、直径60厘米,圆顶平底,因其形状略似鼓,故俗称“石鼓”。但“石鼓”并非其原有自称。唐朝苏勖因其记载打猎的事,又称之为“猎碣”。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组石刻文字,其铭文原有六百余字,因年代久远,风化剥蚀,又屡经颠沛流离,致使铭文剥落磨损,现存铭文仅270字。
      唐初,石鼓在宝鸡与凤翔两县交界的南原出土。南原是秦国故都之地,西临汧水,南面渭河。唐宪宗时,石鼓存放在凤翔孔庙,后经五代之乱而散佚。北宋,凤翔知府司马池(司马光之父)在民间找回九鼓,第六鼓遗失。宋皇祐四年(1052),向传师重获遗失之鼓,虽然凑齐十鼓,但该鼓已经被民人凿成米臼。宋大观年间,石鼓从凤翔迁到汴京(今开封),先置辟雍,后入宫中稽古阁,宋徽宗宝爱之,命人用黄金填入字口,以绝摹拓之患。金兵破汴京后,将石鼓掠走,运往燕京(今北京)国子监,此后明清两代,石鼓存放地一直未变。石鼓现存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石鼓文介于西周金文与秦朝小篆之间,是研究中国汉字形体演变的珍贵实物,亦是研究先秦文字演变脉络的重要资料。石鼓书法集大篆之大成,开小篆之先河,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被历代书家视为临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清至近代一些书法家的篆书多得力于石鼓书法。譬如吴昌硕数十载临写石鼓文书法,可谓专精。
      在本次的展品中,明代中期“黄帛本”有3件,“黄帛本”是国内明拓《石鼓文》最早者,已知海内外传本只有5件,本次展出3件,极为难得。另有,明代后期善本“銮车鼓石花未连本”2件,传世数量亦相当罕见,可以拍案激赏。还展出清代初期“氐鲜五字本”4件,这是清代金石学兴起之后,金石收藏家的最爱,是版本研究的“标准件”,也是《石鼓文》善本与普本的分界线。
      此展还将清朝乾嘉以来各种《石鼓文》原石拓本、翻刻拓本、临摹拓本、国子监监拓本等相关资料一并汇总展出,这是一场《石鼓文》拓本的“饕餮盛宴”,也是海派文化与金石文化的交响乐,裨益学界,惠及大众。可以想见,在国内为一种碑帖举办一个金石专题展览的情况并不多见,这次石鼓文善本大展是继2003年上海博物馆《淳化阁帖》专题展、故宫博物院2014年《兰亭特展》之后,第三个专门为一种碑帖举办的金石展览。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石鼓文善本刻石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