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溢出效应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溢出效应研究

    时间:2022-09-02 20:0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中部、东北以及西部四大地区第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2016年我国30个省市相关数据,使用GVAR模型检验了四大地区之间第二、三产业的溢出效应。结果发现: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溢出效应较为明显,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较小,说明我国四大区域经济之间目前并不存在经济发展联动性;从产业层面看,东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其它地区第二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明显,并且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第二产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促进机制,而四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溢出效应均较小,另外,四大地区第二、三产业间的溢出效应也不显著,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机制。
      关键词: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溢出效应   GVAR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827122亿元,比2016年增长6.9%,比1978年提高了224.84倍,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从第二、三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继2013年第三產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后,2017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进一步增加到51.6%,比第二产业高出11.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是,经济数据表现向好并不能掩盖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学者们对此多有讨论。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带来了经济增长,但是我国内部经济问题特别是区域之间发展关系的问题也逐渐突显,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让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虽然成功使东部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也同时造成了2016年我国各省市人均GDP最高与最低之比达到了4.28的局面,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区域之间的发展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畸形,无法支撑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大背景下,“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实际上对我国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很早就已经被重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等都是针对这一问题而采取的国家发展战略。目前已有很多学者研究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多是基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情况(即所使用的指标上多是GDP增长速度、人均GDP增长速度等)进行的,而本文尝试从产业角度对不同区域的发展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其意义在于,我国目前不仅要解决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同时还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问题,从产业层面来理解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溢出效应,更有利于各地区充分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也更有利于深化地区之间的经济互动,促进形成沿海-内陆联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关文献综述
      很多国内外学者已经对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Ying,2000;Browsher,2002;Groenewold et al. 2007;柯善咨,2010;潘文卿,2012;朱虹等,2012;李敬等,2014;张勋和乔坤元,2016;张友国,2017),并获得丰硕研究成果。例如,Groenewold等人(2007)使用VAR方法检验了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的溢出效应,发现东部地区对中部和西部地区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也存在溢出效应,但是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及中部地区则没有溢出效应;朱虹等人(2012)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方法比较研究了北京和上海两大中心城市对周边腹地辐射模式的差异,研究发现北京对环京地区的辐射模式主要以“空吸”效应为主,而上海对周边腹地则表现为“反哺”效应;李敬等(2014)运用网络分析法和QAP方法解构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指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在空间关联上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和“门当户对”的特征。
      上述学者们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中国不同地区综合发展情况的角度开展,潘文卿(2015)研究发现,对于中国部分地区来说,投入产出结构变化对地区间溢出效应增加的贡献不容忽视,说明中国不同产业地区间的关系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少有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国内大多数学者对产业间的关系研究都集中在同一区域内不同产业间的关系上,例如,肖文和樊文静(2011)基于全国层面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数据,研究发现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发展程度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相关;刘书瀚等(2010)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之后,余典范和张亚军(2015)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刘书瀚等人(2010)结论并不一致,他们也用中国投入产出表进行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的溢出效应要高于制造业,其对于制造业发展的支持作用非常明显,而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则较小。
      综合已有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对中国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关系还是对不同产业之间关系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也可以发现,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第二、三产业发展的跨地区溢出效应研究则显得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与前人研究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本文在产业层面上检验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另外,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使用世界上常用的研究地区间经济关联性的全局向量自回归(G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该方法是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方法而来,但是GVAR方法相对于VAR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考虑了地区间经济互动行为(Sun,et al.,2013)。
      变量选取及分析
      (一)变量选取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将中国30个省市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并没有包括我国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以及湖南,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本文同时选取了1978-2016年以上所包括的省市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数据,并经过价格指数调整获得以1978年为基期的实际生产总值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统计年鉴,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使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1978年为基期)。而在实证检验中,本文对该数据获得的第二、三产业数据进行取对数并做一阶差分处理,获得第二、三产业的增长率,并基于第二、三产业的增长率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相关热词搜索:溢出效应区域经济发展我国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