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口述史料录音文稿整理研究

    口述史料录音文稿整理研究

    时间:2022-09-03 19:5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近几年来,口述史料采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口述访谈收集到的相关材料,作为档案的一种补充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何将口述史料录音转化成符合人们阅读习惯、利用偏好、更利于安全保管的文稿形式,发挥社会效益,是现阶段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口述史料录音文稿是指将口述史料录音转制成口述历史访谈的书面版本。口述史料录音文稿整理工作一般由口述史料采集者、专业转录整理人员完成,所有版本的书面稿、后期制作的音视频等资料,应在整理、校对完成后交由口述者亲自确认、审核、签署,以保证所有口述成果均符合口述者的原意并能在得到授权后开展后期利用和宣傳工作。
      一、口述史料录音文稿整理的必要性
      (一)口述史料录音的形成和利用依赖于存储设备和软件,稳定期限不长,容易丢失和损坏,口述史料录音作为原始记录,具有非常重要的保存和利用价值,音频内容一旦损毁,所有访谈成果将无法复现。将录音转录成文稿形式,能够降低安全隐患,更便于口述成果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二)每段口述史料录音少则数分钟,多则数小时,口述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多个主题、多个人物。由于文稿的直观性、便捷性等特点,很多利用者习惯查阅文稿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利用者能够快速了解口述内容,提取所需要的相应信息,同时也为口述史料的检索提供方便。
      (三)访谈结束后,可能会根据口述内容进行音频或视频资料的深加工,编制口述音像制品、文字专题编研产品。将口述内容整理成文稿形式,更利于快速选取所需截取、编辑的部分内容,为大纲、脚本的制作以及后期音视频编制提供基础和文字素材。
      二、口述史料录音文稿整理原则
      (一)实事求是。应对口述史料录音材料进行实事求是的整理,必须尊重和保留口述者的原意,不用整理者的语言进行概述或删减,严格排除整理者的个人倾向、臆测等,在整理时切忌用主观价值取向决定原始口述史料的取舍。如果口述者谈及的事件内容、背景、时间等与所查核的档案资料不一致,或者访谈中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整理者也不应按自己的职业经历、主观意愿、所了解的客观事实情况进行修改或删减,可将查实核准的内容进行注释,但绝不能擅自更改原始口述内容。
      (二)存真求实。口述史料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匡史书之误,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如果口述内容本身就存在许多常识错误、史实错误,那么将严重影响其史料价值。口述史料涉及的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内容繁杂丰富,口述者在回忆时可能受记忆、立场、情绪、事件参与程度、担当的角色等方面影响,无法绝对还原事件本身情况,直接影响口述史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作为口述史料整理者不仅要重现口述录音的原貌,同样要对内容的可信性、科学性负责,对口述史料的历史价值负责。因此整理者有责任对口述史料中涉及到的事件、人物等背景信息进行查证和判断,做到存真求实。
      (三)去粗取精。由于口述者表达习惯、知识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在讲述某个主题内容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偏离主题或者中间穿插其他主题内容的情况,也可能会存在大量重复的口头语、词句或者语序混乱、不系统等情况,在制作口述史料录音文稿时,可根据口述史料质量的高低,在不改变口述者原意、表述的前提下,调整内容结构,去除重复的词语和句子,使原始的口述记录文字精炼、调理清晰、脉络清楚。
      (四)政治正确。口述史料录音文稿整理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把政治关,要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有关规定,以实现史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目的。偏离政治方向的个人评述,涉及国家机密、他人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内容,都应严格把控。
      三、口述史料录音文稿整理方法
      (一)转录文稿。将口述史料录音内容转录成文字形式,整理形成文字稿。转录时,仔细听录音,逐字逐句记录,保证原汁原味,不经过任何加工处理,不改变口述内容的前后顺序和口述者的用词习惯,达到“闻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口述录音和现场录像必要时可同时利用,口述录音有不清晰的地方和口述者的非语言行为都可以借助现场录像进行补充完善,应将访谈过程中口述者的非语言行为标识出来,例如面部表情、手势、语调、眼神、体态动作等,尽可能还原现场状态。口述者在口述的时候可能会与采集者有交流,如有必要,应将与采集者交流的内容呈现出来,可用括号进行标识,将内容注释在括号内,既保证语句连贯,又能清楚完整表述整句意思。口述史料录音文稿不同于文学作品,也同于新闻报道,整理者必须充分理解口述者的言语要义,对含混不清的段落、发音不清的词语,需前后反复回放,直至听清、辨析具体含义。对于实在难以听清的词语、把握不准口述者原意之处,应做好标识,可重复采访或者联系口述者进行二次确认。
      (二)划分整理单元。一般一段口述录音涉及多方面的主题,如果所有内容全部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每个主题的具体内容,不便利用,为保持口述文稿的系统性,整理过程中需要划分整理单元,对文稿内容进行分类。一般建议在整理出全稿、全面把握口述整体内容后划分文稿段落,可按以下几种方法划分。一是按访谈流程划分,访谈一般是以问答形式为主,可以以“提问-回答”的形式来划分;二是按访谈内容划分,需按照前期口述规划中的提纲、主题内容等进行整理,将每个主题内容划分出来;三是按事件发生的顺序或重要性划分,可将访谈涉及的历史事件、重要活动按时间或重要性排序。内容划分完毕后,应标记出每一个小部分的录音时间段,并尽可能用概括的语言归纳总结形成小标题,并制作检索目录,便于查找利用。
      (三)考证核实口述内容。为保证口述史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提高史料收集质量,在整理过程中,需要对某些内容进行考证与核实,并单独标识,解释说明。在考证时需要利用档案、出版物、文献资料等多种材料进行比对,对于无法确认真实性的口述内容,编研利用、编辑制作音视频素材时,需谨慎把握。一般而言,需要考证、核实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访谈中提到的人物、书名、杂志名,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时间、地点、背景信息等,整理者都应该从各种途径了解或核实相关的档案资料,尽可能找到提到的重要事件、人物等相关简介信息,对于与查核到的信息不符或者无法进一步确认的地方,都应该标识出来;②提到的缩略名称,如人名、单位名称等,如果不是通用简称或约定俗成的名称,可能会产生误解,这种情况下应标注补充说明;③口述者在口述时可能用到地方土话,有些词语生僻难懂,影响整句甚至整段内容的理解,这种情况下也是需要标注的;④有些词语发音、书写相同,但意思却完全相反,这些词语会产生歧义,从而导致整个意思完全偏离口述者原意,产生误解,需要标识;⑤由于口述者表达不清或者现场录音不清晰,可根据前后语境语义将口述内容补充完整,但要在注释中说明情况,补充的地方应与原始口述内容相区分。
    相关热词搜索:文稿史料口述录音整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