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经验

    时间:2022-09-03 20:40: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时代,为了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我们需要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进行梳理,全面总结四十年政治体制改革的宝贵经验,以便更好指导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政治保障。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经验
      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十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更加科学合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党政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基层治理体制等取得重大突破。新时代,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我们需要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和探索阶段(1978—1989)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出现了权力过于集中而得不到有效的约束,个人权威凌驾于宪法之上,家长制、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现象,组织机构、权力机构不合理,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乱象丛生。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这些问题,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党的十二大提出废除干部“终身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针对权力过于集中、机构重叠、党政不分等问题,强调“党政分工”,稳步推进权力的下放,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精简机构。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相应的进行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但是由于党的工作重心在经济体制改革,所以造成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现象。为此,邓小平在1986年的一系列讲话谈话中,大部分都提到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注意到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问题:一,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做不好,经济体制改革也无法深入,就如人的两条腿一般,必须亦步亦趋,才能平稳前行;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端正党的作风。有些党员作风出现问题,这很有可能破坏我党的形象,使我党走上岔路、邪路。只有端正党风,才能避免;三,提出了党政分开的设想。党政分开是经过实践的检验,对党政分工的深化,更加科学。
      党的十三大指出,要实行党政分开,推动权力的进一步下放,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强调党的政治领导。此外,十三大还对政府的工作机构、社会协商制度、民主政治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关部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西方思潮涌入,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推动下,诸如像西方一样搞三权分立等所谓的自由化思潮涌动。党的领导人敏锐察觉到这些思想主张本质上是想否定我党,否定社会主义,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是对党的领导的变相削弱。明确提出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不能搞自由化,要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四个有利于”。一切工作都要以“四个有利于”为标准和原则,围绕“四个有利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十三大以后,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党代会的重要内容,后面的改革大都以此为蓝本。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调整和完善阶段(1989—2013)
      党的十三大虽然对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部署,但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际社会动荡。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反社会主义的声音越来越多,国内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再加上部分领导干部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理解不够透彻,产生偏差,在实际工作中把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法制对立起来,偏离了十三大的正确部署,造成了严重政治后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领导,稳中求进发展社会主义。1989年,邓小平强调,我国的政治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也随势将邓小平的“四个有利于”目标发展为“五个有利于”,为政治体制改革的调整奠定了理论基础。
      党的十四大指出巩固和完善十三大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路线、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重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着重于民主法制建设和机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客观的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之相适应。进行机构改革,组建与经济改革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更好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政治体制改革制度化、法制化的要求。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之后,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的认识,将法制第一次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十五大提出进一步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的五项任务。在党的领导下,处理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进行依法治国的关系。十五大之后,党和政府的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腐倡廉等工作都有了一定的进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1世纪初,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复苏腾飞,创造了“中国速度”。但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暴露出来。首先我国的社会结构进入转型时期,社会各阶层冲突不斷;其次领导干部不作为,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再次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诉求高涨。因此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维护社会稳定迫在眉睫。这就需要进行党内民主教育,转变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小结,并对接下来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指导。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继续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相关热词搜索:改革开放以来历程政治体制改革经验我国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