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跨专业考研利弊分析

    跨专业考研利弊分析

    时间:2022-09-03 20:5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逐年递增,其中跨专业考生所占比例也在增加。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的情况,开展了相关问题的问卷抽样调查,在分析跨专业考研利弊的基础上,帮助同学们做出合理选择。
      关键词:跨专业考研;利弊;建议
      十九大强调“要切实以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要切实抓好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全国高校应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真正实现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跨越[1]。现如今,经济发展形式决定了教育强国的打造离不开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学科之间逐渐走向相互交叉的局面。据统计,从1901 年到1990 年间所颁发的82 次诺贝尔化学奖中,跨学科获奖者的比例占87%[2]。各行各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上升趋势,用单个学科的知识难以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需要打破单一学科的壁垒,从多学科的视角来分析。为了满足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会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一种趋势。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跨专业考研的人数逐年递增,分析其利弊便有了研究的必要。
      一、跨专业考研问卷调查分析
      (一)问卷基本信息
      本次问卷采用线上线下两个途径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综合类、工科类、师范类三种院校的跨专业考生。此份问卷涉及到跨专业考研的动机、难度、过程等几个方面。问卷随机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为93%。其中选择跨专业考研的人次有91人。在考研人数中大约有50%选择了跨专业考研。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跨专业考研动机分析
      第一,在跨专业考研的原因中,77.14%“不喜欢原专业,对所报专业更感兴趣”,45.71%则因为“原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11.43%是因为“转专业不成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例如:想多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想用这些知识来保障以后的生活等。从跨考原因来看,兴趣爱好是跨专业考研的第一驱动力,没有随大流的从众心理。第二,在跨专业考研的目的中,82.86%的考生是为了“继续深造,增加阅历”, 11.43%是为了“避开就业压力”,另外“名校情结”占2.86%,没有人为了“满足父母意愿”而去选择跨考。这说明,跨专业考生具有成熟的思维方式,没有从众或为了他人,更多的将其看成一种自我提升或避开就业压力的途径。
      (2)跨专业考研难度分析
      在91.43%的考生认为跨专业考研有难度的情况下,其中有82.86%的人觉得文跨理工更难。难度大多体现在“专业知识基础薄弱”、“时间紧,复习量大”、“获得专业辅导机会少”和“缺乏前沿知识”上,仅有28.57%的考生认为“考研人数多”是一个问题。具体数据如图1-1:
      由以上分析可得,考研人数逐年增多已经阻止不了考研人的热情,跨专业考研已成为新的趋势。有些专业并不排斥跨考,反而需要多个学科相互融合。经调查,某些专业相对来说跨考并不难,如:教育学、管理学、英语等。有部分易考专业不要求考数学,这就大大降低了跨专业考研的复习难度。但跨考生缺少四年专业知识的沉淀,在复习时间和专业知识上,与非跨考生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
      (3)跨专业考研过程分析
      备考前:在选择跨专业考研时,80%的考生通過网络、老师和同学、书刊和辅导机构等了解报考专业的有关信息。随着跨考人数增加,在十几年前就出现了“跨考网”和“跨考教育”等辅导机构,为跨考生提供了又一了解信息的途径。
      备考中:调查对象中有34.29%的考生参加过考研培训班。本科院校也对跨考越来越重视,在调查中就有45.71%的本科院校为考生提供了考研方面的相关辅导。然而,在考生选择跨考时,必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随之便会出现焦虑情绪。产生焦虑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因此该题设置为排序题,研究其比重。数据如图1-2:
      “害怕考试失利”成为了焦虑的主要原因,也有一部分考生“担心自己专业知识不足”以及“前期对报考专业了解不全面”。总的来说,考生们会出现各种担心害怕的情绪。所以,对于跨专业考生而言,如果在备考期间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还是会有37.14%的人选择放弃跨考。
      二、跨专业考研利弊分析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对当前跨专业考研现状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跨专业考研的优劣势。
      (一)劣势
      (1)专业知识复习难度大
      选择跨考就意味着你要有去接触一个陌生学科领域的勇气,在备考前,资料的收集就会比非跨考生花费更多的时间或金钱,而且在选择跨考时,没有专业人士提供指导方向,考生便会感到迷茫、手足无措。收集到相关资料后,怎样复习成为又一难点,好不容易构建了复习框架,由于不熟悉知识体系,又会耗费大量的复习时间,在总的时间一样的基础上,只能压缩其他公共课的复习时间。
      (2)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跨专业考生仅凭短时间内专业知识的紧急复习,在参加全国研究生统考之后,便能进入新的专业学习。由于在本科阶段没有接触新专业的有关训练,跨专业考生到了研究生阶段,就会出现专业知识不清楚,专业素养欠缺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并且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对于跨考生来说无疑是困难的。
      (3)跨专业考生心理压力大
      尽管耗费了大量精力,因为是陌生领域,所以跨考生到临近考试时心里总有些不自信,容易产生考前心慌的情绪。到了研究生阶段,跨考生学习压力重。目前教育部和各高校强调研究生质量,杜绝研究生“难考易毕业”现象,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上要求不断改善。比如,一些高校的毕业学位要求为必须发表论文或参与项目研究。为了顺利完成院校的毕业要求,跨专业研究生需要额外补充大量的专业知识来提升自己新专业的文化素养,但是,在研究生阶段,学校的专业授课模式无法兼顾到跨专业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再加上在校时间少,针对性的学术活动并不多,缺乏有效学习来源和指导方向,这就导致跨专业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上信心备受打击,长此以往,兴趣爱好这一动力也会慢慢消失殆尽,最终处于焦虑的高压状态。
    相关热词搜索:利弊考研跨专业分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