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按图索骥,,寻找素材,,整理构思

    按图索骥,,寻找素材,,整理构思

    时间:2022-09-06 11:4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按图索骥;素材;构思]
      农村小学第三学段学生令人担忧的习作现象不少:1.随意选材;2.记流水账;3.胡编乱套。由长期观察发现,我校第三学段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但不懂得如何发散思维抓住生活经验的碎片,并将这些经验碎片有机整合,以表达自己所想(或者命题)的中心。“作者思有路”,学生构思路径急需得到有序发散与有效整合,使得表达有意图,“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如何突破写作构思缺陷这一瓶颈,陆云老师在《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突破作文难点》一文中指出:“通过思维分级发散寻找和发现素材,以及运用比例线段结构图进行构思和读写迁移、运用图示符号激活技法和语言,能够有效解决没素材、不会写的难点。”从这点出发,我根据习作内容和第三学段学生学习特征,引导学生运用发散图、路径图、流程图、树杈图等,将习作构思的想法“画出来”,让学生构思过程看得见,以便于我们按一定思维梯度、思维顺序和思维过程整理学生思路,达到提升学生习作构思能力的目的。
      一、运用图示显化习作思维
      在形象思维能力占据思维主导的小学阶段,“相较于文字,大脑更乐于接受图形类的信息”。利用图示直接呈现思维过程,能够便于学生交流、调整、补充和运用。
      1.万汇图中显——思维发散显化
      例如:写身边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习作前用思维发散图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习俗类、工艺类、文体类……其中,习俗类又可发散为贴春联、包粽子、赛龙舟等,工艺类有剪纸、赛龙舟等,文体类有布龙、越剧、武术等,题材还可以继续发散,呈现显性框架,在展示交流中可以不断补充。这样,学生不愁没素材。
      2.胸中有丘壑——构思路径显化
      就像要写好一个汉字一样,细细观察后,“首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需要整体的规划和安排。以五年级练习写说明性文章,我们可以以实物雪莲果为例,引导学生边观察边画出素材提取扇面路径图:
      再如,写我们很熟悉的桃树,纵贯式图示的正文部分箭头链接,层层推进,说明事物特点更有力。根据不同习作需求,借助各种形式的结构图梳理并记录观察所得,融入自己独特的分支点,写下关键词,标出感受。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脉络结构,避免毫无章法的弊端。
      3.笔下任吞吐——写作方法显化
      以写“大雾”为例,“雾”在推开窗到太阳出来时,在上学路上、学校等不同场所,它是有细微的变化和不同的细节呈现的。将抽象的写作顺序、描写要点用图示符号表示,让学生明确地知道在哪里下笔,写些什么,运用什么修辭来表现,就可以解决作文无处下笔、无话好写的难题,极大地促进学生对常规写作方法的理解和驾驭。
      二、基于图示的习作构思指导策略
      图示便于教师直观地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状况,适当进行思维管理与指导,将学生思路引导到习作要求所需要的状态上去。
      (1)管理思维发散角度,提高素材选用效度。如:《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一个人的特点有很多,习作要求是——聚焦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当学生用图示激活或了解整理自身经历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用关键词显化审题、选材思维过程,有效提升学生运思、选用编排材料的实力。
      “新体系”作文赛课中,柯珂老师正是这样做的,她挖掘了一个学生的三个相关故事(作业速度快、“跑腿”秒回、60米跑步冠军)形成图示,聚焦最佳绰号“黄金小马达”。再顺势引导学生发现图中别号里的秘密:一个别号、一个特点、一串故事。趣悟习作重心后,由此生发开去:“回想你身边人的趣事、乐事、囧事、糗事……给他取个别号,展示他的一个特点,并画出示意图。”这样,选取的最佳事件与别号的匹配度较高,事件与事件的联系紧密,素材有效性大大提高。
      (2)整合发散思维广度,个性推进思考深度。根据个性表达需要,选择具体的方向进行深度思考,并将思维朝着表达的目标不断推向深入。如:根据《难忘的“第一次”》习作要求,单单起因、经过、结果,必须引领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把这些心理、动作、神态的概念词连接起来,全过程就完整详细了,是可以降低写作难度的。
      (3)具化思维转成语言,细化形象化个性化。指导学生“布局排兵落落大度,细节点滴细致入微”,激活技法和语言,以便学生将思维具化、细化、形象化、个性化。学生爬山、旅游是常事,比如:记一次自己去过的菩提岭,可从到达菩提岭、往上走、山顶上、回到山脚,每一处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观察与表达。
      学生不仅直接观察有目标、有方向、有顺序、有内容,而且交流、比较、讨论起想法来也更加便捷、愉悦,既有利于丰富个体习作素材库,又便于之后转化成个性的语言文字输出。在图示的启迪、帮扶、引导下,学生一定能纲举目张拾级而上,实现习作思维有效发展。
      此外,叶圣陶先生认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作文教学的迁移,莫过于读写的结合,如何显化教材范本的思路,如何将阅读整理为符号系统,既让学生学会阅读,又得法于阅读,用法于习作?这也是亟待思考的。
      参考文献
      [1]刘敏瑜.浅谈思维图示在阅读教学中的妙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8(34):23-24.
      [2]王乐芬.巧用图示方法为儿童习作架设“思维之梯”[J].小学语文,2018(10):49-53.
      [3]章莉.巧用图示建构网络,发展学生深度思维[J].小学教学参考,2018(22):21-22.
    相关热词搜索:按图索骥构思素材整理寻找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