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在东非高原上,用脚步丈量蒙内铁路

    在东非高原上,用脚步丈量蒙内铁路

    时间:2022-09-06 20:5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作者在蒙内铁路动物通道拍摄现场

      2017年5月31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束后,连接肯尼亚东部港口城市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迎来了通车典礼,肯尼亚总统出席典礼并祝贺铁路通车。在通车直播期间,肯尼亚国家电视台将新华社年轻团队摄制的纪录片《我的铁路我的梦》循环播出6遍,吸引超过4000万人收看。该片后续在中国和非洲10个国家电视台播出,多家网站转载,总浏览量超过3亿。国外专家、学者、网友对中国在非洲修铁路给予了几乎一边倒的好评。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它之前,肯尼亚全境只有一条修建于1901年的米轨铁路,技术落后、事故频发。可以说,蒙内铁路是肯尼亚人民的百年梦想工程。这项工程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重要成果,由中国融资、中国承建,全套采用中国标准,是中国铁路建设全产业“走出去”的样板工程。
      然而在铁路建设期间,不少西方媒体却戴着有色眼镜,对蒙内铁路恶意歪曲丑化。BBC、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连续发文,声称“中国人抢当地人饭碗”,无端指责铁路建设“破坏环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15年初,26岁的我第一次到刚刚开工的蒙内铁路采访,轨枕厂里机器轰鸣,路基修建热火朝天。为确保按期完工,蒙内铁路被分解成11个经理部,分段施工建设。我和同事们从内罗毕一路向东,逐段探访。西方媒体报道的描述与事实真相间的巨大差异,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让我深受触动。
      新华社记者有责任还原真相!这是纪录片《我的铁路我的梦》的拍摄缘起,也是我在此后两年最主要的工作。摄制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主创来自中肯两国,4名导演、3名摄影师、1名航拍师,都是新华社驻非洲总分社的记者。肯尼亚社会治安堪忧,拍摄工地环境恶劣;团队要兼顾日常报道,也没有大型纪录片的摄制经验,边摸索边拍摄,每一个镜头都得来不易。


      为了更有效地呈现真实的蒙内铁路,我们决定采用自述体拍摄这部纪录片,由肯尼亚主人公讲述他们自己的经历,以与工程相连的个人故事,见微知著地反映蒙内铁路建设历程,阐释中非合作共赢理念。选哪些人作为纪录片的讲述者,就成为纪录片摄制的关键。
      开拍前的第一步,是深入调研。我们在铁路沿线调研10余次,见了200多名采访对象,随后长期跟踪拍摄20多位,最终将14位采访对象的故事在片中呈现。
      铁路建设真的抢了当地人饭碗吗?回答这个问题的是27岁的姑娘万吉库。第一次见她时,万吉库正临近毕业。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女性,万吉库很难在青年失业率高达60%的肯尼亚找到合适的工作。蒙内铁路正式开工,开始大量招收有工程学科背景的大学生。不分男女,只要有能力,都能参与铁路建设。万吉库成为一名现场工程师,负责铁路起点蒙巴萨车站的建设。
      拍摄纪录片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坚持跟拍万吉库,记录她的改变,从镜头背后看着她迅速成长。在施工现场,她扎起头巾、戴着安全帽,有条不紊地调配设备、组织生产。因为表现优异,她被送往中国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技术培训,并计划申请北京交通大学的硕士項目。
      蒙内铁路通车仪式上,我们和万吉库再次相见,激动相拥。“不敢置信”,她说,“谢谢你们记录下我的故事。这两年多的经历,改变了我的一生。”
      万吉库只是数万名肯尼亚建设者中的一员。蒙内铁路项目带来4.6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只有3000名中方员工,比例不到10%。万吉库和她几万名肯尼亚同事的故事,成为回击西方媒体不实言论的生动例证。


      拍摄纪录片,要求用镜头语言呈现好采访调研中得到的故事,为了做好这一点,我们下了不少苦功夫、笨功夫。
      铁路建设真的“破坏环境”吗?按照设计,蒙内铁路穿过肯尼亚察沃国家公园。这是肯尼亚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占地2万多平方公里。西方媒体攻击蒙内铁路火力最集中的,就是声称它“影响野生动物迁徙”。
      实际上,蒙内铁路在选线之初就做了几十次意见征集和方案论证。中国设计师团队沿用青藏铁路的建设经验,在蒙内铁路沿线设计了14个桥梁式或涵洞式动物通道。工程单位不惜成本,平地起高桥,长颈鹿通过不用弯腰。
      为更好地验证事实,我们开始寻找中立的第三方组织。调研了众多研究机构后,我们在一个名为“拯救大象”的非政府组织,见到了本森博士。
    在蒙内铁路拍摄沿线,摄制组经常被第一次见到航拍仪的小朋友“围观”。

      由于长期在动物保护组织一线工作,40岁的本森十分清瘦。他的团队每个月都要开着小型飞机在察沃国家公园上空为大象做“人口普查”,监控象群数量。为研究象群迁徙路线,他们为几十头大象戴上卫星定位项圈,绘制了完整的运动轨迹图。本森博士手头大量的一手资料,证明已经有野生动物开始使用动物通道。
      但多少句间接的解释都不如一个直观的镜头,我们必须拍到动物经过铁路通道自由迁徙的真实画面。非洲的狮子、大象、长颈鹿当然不会“应邀”接受我们的采访拍摄,也不会“通知”我们哪天会穿过铁路。怎么办?只有等。
      根据本森博士的卫星监测数据测算,我们选择最可能有动物通过的桥梁,边拍空镜,边开启漫长的等待模式。
      当时,我写下了这样的日记:“集中拍摄一个月,每天从旭日升拍到夕阳落。工地的沙石、A109的夜路、荒野的星光、港口的热风。涵洞口等动物,大桥旁等火车,协调时等人,多云处等风。终于懂得前辈所说的,拍纪录片是个高度专注、全心付出的过程。如果想要使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变得更难,只需添个前缀——‘在非洲’。”
    相关热词搜索:东非丈量用脚高原铁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