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人类学视角下看建盏在宋代风靡的原因

    人类学视角下看建盏在宋代风靡的原因

    时间:2022-09-09 23:5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角度研究人类的一门学科,以人类学角度通过对宋代文化、政治制度及生活习惯的分析,来探寻宋代建盏在历史上的发展及其变化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人类学 宋代 建盏
      中国陶瓷史追根溯源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1871年英国著名学者泰勒在《文化的起源》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并且是整个的生活方式。正如20世纪初社会学家所言,文化包括所有习得的行为、智力知识、社会组织和语言、经济的、道德的,或精神的价值系统。由此,要了解陶瓷种类的产生必须正确地了解它所属的时代,这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在浩瀚的陶瓷史中,宋代建盏通体黑釉,造型多为斗笠状,曾一度成为皇室的御用茶具并受到宋人的极度追捧。它的风靡与环境和主体有什么必要联系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儒释道影响下的宋代审美意识
      众所周知,唐代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其文化具有奔放、磅礴的鲜明特色。在唐代,我们可以看到豪放自信的诗词歌赋,奔放纵逸的书法绘画,绚烂多姿的雕塑陶瓷,雄壮健伟的建筑风格,甚至还有着胡服扮男子的妇人。然而,这种大气开放的文化经过中唐末的混战与五代十国的大乱之后,却在宋代显示出了标志性的新的变迁。与开放、外向的唐文化相比,宋文化呈现出了保守、内向的别样情怀。美国人类学家怀特曾将整个文化分为三个亚系统,即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思想意识系统。他认为三个亚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技术系统处于下,思想意识系统处于上,社会系统处于中。思想意识系统表达技术系统,并反映社会系统。①由此,面对宋文化的这种变迁,思想意识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正如马林诺斯基所言:每个文化中都必然的有其宗教,因为知识使人有预见,而命运并不能克服命运的拨弄……宗教最后却是深深地生根于人类的基本需要,以及这些需要在文化中得到满足的方法之上。②所以,宋代审美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禅宗的盛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派别,起源于唐代中期,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为进一步适应社会,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相碰撞、交融逐渐形成的新思想。禅宗提倡心性本净,见性成佛,主张清和、寂静与顿悟。这与提倡道法自然,主张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本土道家思想又有相通之处。而且禅宗教义中视生死无别,宣扬随缘即是解脱,与生活在压力之中的士大夫的心理需求不谋而合,使得它在生活中普遍被接受。同时由于禅宗思想的广泛渗透,在宋代一段时期,禅宗已经变成一种士大夫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方式,这样也使得宋代文艺观开始追求意境的表达,追求幽远虚静的“空”,并由唐代的绚丽豪放向清雅内敛转变。而且禅宗重在参究人生根本之原理,使人自己研究,于此求得发明后,方可论学。在这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下,当时的中国学术深受其影响,并产生了一种新儒学——理学。
      理学的开山人物周敦颐主张“无欲故静”,而这种“无欲”其实与道家和禅宗所谓的“无为”和“无心”是一样的,都是摆脱内心的欲望,追求清净淡泊的心境。到理学发展到集大成时期,朱熹承续了二程“理”的概念,将“理”推向极致,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也就是克制人内心的私欲,格物穷理,内外兼修,达到与天地之理统一的境界。这种追求“克己复礼”儒家思想使得宋人更加追求自我内心的实现,以内在精神修养为最高的伦理本体,并推崇万物合一的审美境界。
      因此,宋代审美在儒释道的影响下越来越趋向简洁朴实与风雅内敛,而且追求自然的本真。人们不再追求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越来越欣赏那种娴静温婉、朴素淡雅、赏心悦目的自然之美,并注重感官和心灵平和。正是这种审美思想使得建盏在宋代得以进一步发展,并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每种特定的文化一定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所以说宋代建盏的风靡必然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的影响。
      鉴于唐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和兵变夺权的担忧,宋太祖赵匡胤在统一全国不久后便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兴文教,抑武事”就是其中的重要政策。除了“杯酒释兵权”之外,较于唐朝,宋更加完善科举制度,实行厚待文人士大夫的国策。在宋代,凡是有官职的人,除了有充裕的俸禄职田之外,还有冬春服装等各种赏赐。在重文轻武政策的确立下,宋代士大夫阶级迅速发展。而受过教育的士大夫们又有意识地寻求自身趣味的确立。与其他时代的鸿儒硕学的精英文化运动一样,文人士大夫拒绝浮饰与矫揉造作,他们提倡自然和平淡,除了纯粹的美学价值,还传达出避免人工和华而不实的品格特征。
      同时,宋代繁荣的商业也是建盏风靡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唐后期均田制的瓦解与两税制的出台,自耕农的利益受到损害,租佃契约关系取代了从前的百姓与庄田主的庇护关系,社会的经济制度进行了重组和改造。在唐代,政府掌控商业活动,太宗时,还于牌楼上置冬冬鼓,并以此鼓声作为开市与闭市的标志。然而到了宋代,随着城市商业功能的扩张,政府不再严格控制商业活动,咚咚的鼓声也便归于沉寂。宋代城市商业活动的变更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其格局较前朝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各式的餐饮娱乐服务业都散布于大街小巷,并且与居民、官府、寺宇相错。这种城市空间格局的开放更是瓦解了前代的封闭坊市制度,城市逐渐变成社会的经济中心。茶肆在这一时期也广泛发展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宋代茶肆已经讲究经营策略,行业分工也越来越细,针对官员、贵族、商人、市民等不同的人群,茶肆种类也越来越多。得益于禅宗的影响,士人饮茶慢慢变成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茶肆也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饮茶之风兴起,建盏作为一种体现宋代审美的器具也开始走上时代的舞台,为大众所青睐。
      三、饮茶方式的改变
      中国自古代就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在唐代,饮茶已经普及到民间,而且很多文人墨客还著书立说,如陆羽、张又新、斐汶、温庭筠等,都在茶文献方面颇有建树,尤其是陆羽,不仅被誉为“茶圣”,其书《茶经》也是现存世界上关于茶的最完整最系统的专著。这种饮茶之风到了宋代竟达到“上自官府,下至閭里,莫之或废”,③ “茶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④的地步。虽然唐宋都比较盛行饮茶,但是两代的饮茶方式却不尽相同。从唐代开始,饮茶方式便由原来的粗放煎饮变为细煎慢啜,而在宋代,随着饮茶风尚的高涨,更是产生了斗茶习俗。在斗茶方式上,据蔡襄《茶录》记载,“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也就是说,在斗茶中,除了要掌握好茶和汤的比例,更要注重茶的色相。茶白也变成宋代斗茶中崇高的艺术境界。所谓茶白时,指斗茶时冲泡后的汤花,必须色泽洁白。由此,通体施黑釉的建盏在这一时期受到广泛欢迎。《茶录·论茶器》云:“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相关热词搜索:人类学宋代风靡视角原因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